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

时间:2023-09-12 10:01:2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1

  无锡博物馆,位于无锡城市客厅——太湖广场,建筑面积有71000平方米是无锡市目前最大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整个建筑采用现代化全钢架,结构厚重,具有吴地的水文化灵性,是无锡的标志性建筑。

  走进无锡博物馆,只见墙壁玻璃窗上有三台液晶电视,六个音箱。电视里播放着一些航天方面的画面,并倡议“创想未来”。

  拐了几个弯儿,又乘了一层电梯,我们来到了收藏着徐悲鸿真迹的徐悲鸿纪念馆分馆。走进去,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在我的面前。在这里,我还看到了徐悲鸿画的图画一匹马,这马于右任的神态细节都被徐悲鸿刻画出来了。看着它,向日葵就像是在那片的草原上,一匹马向我奔来。紧挨着这幅画的是一幅隔壁风景画,这幅风景画画得是黄山,让人一看,仿佛身临其境,飘飘似仙。看了这些画,我觉得画画不是简单看书的案子,而徐悲鸿却画得这么像,我真佩服他。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展场,这里的他者又让我社会规范大开眼界。这里有阿炳创作的弦乐,有泥人的模型,这里有或说的一些习俗……无锡的历史可真丰富啊!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出了这个馆,我们看到了用泥做成的《惠山泥人》,这些小人可有趣了,有的在买甘蔗,有的在做面,有的在做鸡蛋饼,有的.在练习武功,还有的在划船……真是名副其实的繁华的惠山灯会!在这里我还知道了无锡是著名的泥人之乡,自明朝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文化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物力无数艺术大师倾其精力和心力,精心探索,使这一传统灯彩语汇得到传承和弘扬。可看这些泥人造型浑厚,简约干练,形神兼备,古今人物,无不生动有趣,尤其寓意吉祥喜庆的作品更为多姿多彩,雅俗共赏,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惠山泥人工艺在20xx年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民俗文化呢,我真为无锡感到自豪!

  无锡博物馆的珍藏可真丰富呀!这一次来,我又强劲增长了不少见识。我以前一定要当一名考古学家,多多研究祖国灿烂芬芳的历史与文化。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2

  作为一个常居的南京人,我对于首都博物馆从来都不陌生。可是真正深入建立关系它、了解它,确是一直到大学一年级,参选南博志愿讲解员才开始。而在这个大一的暑假,我有幸加入了文学院“博物金陵·爱在奉献”中国美术馆暑期志愿南京博物院服务活动,再次以一名服务者的身份走进了南博。

  到现在我依然清楚的记得,在大一上学期第一次作为南京博物院讲解员进入志愿时的我,是抱着怎样的一种既期待又第三种忐忑、既自豪又紧张的复杂心情。看着馆藏的或古朴大气、或玲珑妙绝的古代翡翠,没人能不为我国文明礼仪古代辉煌的艺术成就以及繁荣文明赞叹、骄傲。在瓷器馆、瓷器馆为游客讲解的过程漆器中,我也遇到过不少问题,例如文物的信息记忆偏差、相关知识紧缺等等。但是无论是展览厅馆内的工作人员还是观众们,都没有特别严厉责备或是批评我,而是用心的纠正我的错误、热情的提倡我继续讲下去。我想也是因为如此,我对南博的回忆始终夹杂着一股暖暖的亲切。

  转眼间一年时长过去了,我在南博的志愿讲解也已经逐渐渐次驾轻就熟,也为人所知正是这一份对南博的熟悉和自信,让我决心再次加入再度暑期的志愿服务。而鉴于我在新闻中心工作的经验,此次我主要负责的并不是志愿讲解,而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新闻与宣传新闻任务。新闻任务听起来似乎轻松,实则零碎而严谨,很多地方不能出一点差错。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几位负责此项的同学就开小会讨论决定了活动的和展板横幅剧本创作细节,并初步敲定了整个活动中需要新闻、速写配合的具体安排。

  人们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浮动虽然活动中途对日程进行过调整,按部就班幸运的是我们的计划都还是大致上可的顺利实施了。从最初的“开幕仪式”,到实践活动中期的“志愿讲解大赛”、“关爱残障人士——福利院讲解之行”等子活动,再到最后的“闭幕仪式”,我们的活动策划基本上得到了完美的真实展现。中国画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也对我们的表示工作表示了肯定,同时在南博的官方上也发布了很多我们的活动照片和新闻稿件。

  当然,万事俱备的完美是不存在的,显露在这次的.活动里同样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社区活动在社会活动开展过半的时候,由于资料转接、上传不及时,再加上我个人电脑出现问题,致使很大一部分活动图片遗失(万幸,在我们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南博的负责人告知我们,自拍照他们那里尚有一份照片离线)。经历生死战的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了什么叫“早作准备、临时不慌”、什么叫“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在后半程的活动中,大家大伙儿也不由得更加谨慎小心、周全思量,可能这也是一种算是因祸得福吧。

  其实屈指算算,这次南博的暑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并不算长,却真的为以后留下了一段不错的回忆和谈资。自较得失,也觉餍足。我真心希望、并且坚信,下次还会有机会再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娇羞着走进南京博物院、以及更多类似的、敞开的门。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3

  在清朝,大汗就建造了圆明园。在圆明园中,存放着许许多多的珍贵物品。可有一天,英法两国闯入圆明园,抢走了不计其数的珍贵物品,销毁了许许多多代表欧美文化的物品,也把十二生肖的铜首给抢走了。而现在,我国的大部份宝物已经回归,但是十二生肖的生肖铜首也只有陆陆续续地回来了几个。在今天,在常州博物馆也展出了五个。

  我们小记者也有幸看清楚了。在常州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了奇特的`陶瓷、古老的石器、新奇的物种等许多见过的奇珍异宝。其中最令我印象深远的是四个铜首,分别是猪首、猴首、虎首和牛首。

  中国以前之所以不强大,是因为领头人不首先自己做好,才导致了清朝的灭亡。现在我们的财政部长做得很好,我相信以后的中国一定无国能敌!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4

  进入博物馆,墙壁上是用铜打造的镂空装饰,装饰上还有用彩铜依托的字铜呢!再抬头望去,是一盏重达两吨的铜射灯,极其壮观,走进展厅,里面是一个矿井的剖析图,我们能看见下的人们是怎么开采矿石的。向后转去,是三块矿石。讲解员介绍,那是一块纯绿的矿石,叫做自然铜。他和其他的矿不一样,它不用像铜矿石一样烧炼出铜,他自己本身的含铜度就非常非常高,所以不需要烧炼。这样的矿石是非常少见的。

  大家都听说过,“以史为鉴”这个成语吧,但你们知道“鉴”是什么意思吗?其实它就是一个铜盆。古代没有镜子,普通老百姓就只能在井边用井水倒映出的像来照镜子。而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可以用“鉴”。把“鉴”里装上清水,就可以看见自己的图象了。

  继续往前走,我们看到了商代的饕餮纹爵,他是一个饮酒器,但是却有一个蘑菇状的伞状帽子立在上面。讲解员说;“这个帽子,会在喝酒的时候抵住鼻梁,让人们不要一饮而尽。”

  没走多远,我们看见了铜渣,我很好奇:铜渣为什么会被展出?它不算已经没用了吗?我试着抱起一块铜渣,呀,好重呀!怎么会这么重?讲解员说:“远古时代的炼铜技术不发达,一块铜矿石,古人只把其中的百分之四五十的铜提炼出来,而剩下的大量稀有金属都在铜渣里。关于他它,还有一个小故事:新中国刚成立,日本人要买到我们的`铜渣,周恩来总理说:“日本人要买到的一定是好东西,千万不能把铜渣购得他们。”因为总理的一句话,昨晚使铜渣留存到了冶炼技术发达的今天,制出了大量的稀有金属。

  每次游览博物馆,一种对祖先的崇敬之情,都会从心中油然而生。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5

  南京六朝该馆正式开馆,妈妈带着我先睹为快,参观了六朝博物馆。

  六朝博物馆展览面积有7000多平方米,分为“六朝帝都”、“千古风流”、“六朝风采”和“六朝人杰”4个展厅。一楼是“六朝帝都”,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看视频和条幅了解了南京为什么被称为“六朝古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合称“六朝”,六朝均建都南京,因此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六朝时期的南京城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外城百万的城市,和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基地”。

  参观完一楼,我们顺着阳台来到了二楼

  “六朝风采”展厅,这里是博物馆文物的盈润所在。走进这里,犹如走进了一座美丽的园林,有翠绿的竹子、红艳艳的梅花,还有石阶、荷塘……我们穿行在亭台楼阁中观赏六朝文物,有精美的青瓷,有滑稽的人物塑像,还有名家书画作品集……大家全都被一尊青瓷莲花莲花尊吸引,这座莲花尊1972年出土于南京东郊年底麒麟门外灵山南朝墓,同时出土一对,造型端庄宏伟,高达85厘米,堪称“青瓷之王”。

  三楼是“六朝人杰”,这里介绍了六朝时的名人故事,有晋朝政坛双星王恭和谢安的故事,有何承天编制《元嘉历》的.故事……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南北朝时期天文学家、数学家祖冲之。展厅里有一座祖冲之的雕像,祖冲之在油灯下计算圆周率,神情专注。精确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推算祖冲之到小数点后七位,他时代精神的研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我们乘电梯来到负一楼,这里展出了一段六朝建康城城墙和大型中小型排水设施遗迹,还有记里鼓车、指南车……看了以后,我们被迫对古代人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创造由衷地佩服。

  参观六朝博物馆,我们好似穿越到了1500多年前的“东方大都会”,让我们更加爱这座城市!交融着的韵味和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南京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参观科技馆心得体会09-02

参观邀请函12-17

参观科技馆07-23

领导参观欢迎词08-28

参观科技展作文02-19

参观科技馆作文08-11

关于参观的邀请函12-19

参观科技馆作文(精选)07-12

参观上海科技馆作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