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4-28 10:10:37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中班科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中班科学教案四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变色龙这个特殊的形象和它特有的能够变色的习性对孩子来说充满了好奇,引起孩子强烈的兴趣,让孩子产生自己动手探索、制作的愿望。

  本次围绕着和变色龙躲猫猫的游戏情景,让幼儿选择喜欢的场景颜色来为变色龙涂色,这是一个对幼儿来说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幼儿在选择、对应、涂色再对应的游戏活动中,积累涂色的经验,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知变色龙的特性,尝试选择与场景相同的颜色给变色龙涂色,学习涂色的正确方法。

  2、在和变色龙说说玩玩游戏的情景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花园背景图一幅、变色龙人手一份、和场景颜色相同的各色炫彩棒(红色、绿色、黄色、咖啡色、兰色、橘黄色)、透明的变色龙。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它躲到哪里去了》,引起幼儿的兴趣。

  1、你们听过变色龙的故事吗?为什么叫他变色龙呢?(变色龙有一种其他小动物都没有的本领,是什么呢?)莎莉的.变色龙今天就在我们的教室里,看谁能把它找出来?

  教师可以数123让幼儿找,如果幼儿找不到可以稍加提示。

  师:找到了!变色龙躲在窗上,它变成了什么颜色?要是眼睛不尖就找不到了。(做惊奇状)咦?窗子上有一个什么东西啊?让我把它请过来看一看,哦,原来是莎莉的变色龙。

  2、游戏《躲猫猫》,了解变色龙会变色的特性。

  变色龙说“我来到小二班真开心,也想请宝宝们一起和我玩躲猫猫的游戏。”瞧。这里就有一个大花园,揭开布:我们来告诉变色龙花园里有什么?我真想去花园玩一玩。

  演示变色龙躲在红色的苹果中“头变红了,身体变红了,尾巴变红了,最后脚也变红了”

  提问:我的变色龙躲到了哪里去了?它变成了什么颜色?

  引导幼儿讲述:变色龙藏到红色的苹果里,就变成了红颜色的变色龙。

  提问:你们还想让变色龙变成什么颜色?根据幼儿的想法演示变色龙变色。(可以让小朋友藏变色龙后让老师来找)

  二、邀请变色龙,激发幼儿同变色龙同乐的兴趣。

  听说甜甜班的小朋友最喜欢做游戏了,变色龙请了他的许多朋友一起来和我们做游戏。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做条变色龙,和它玩躲猫猫的游戏呢?带他到花园里去玩一玩?现在有很多的变色龙都躲到了你们白色的盆子里,你们看它们都变成了什么颜色?(白)你想让你的变色龙躲到什么地方就把变色龙变成那个地方的颜色。

  1、幼儿邀请变色龙。

  在画之前要先让孩子说我要带变色龙去哪里玩?如幼儿说草地上:教师追问:躲在草地里变色龙应该变成什么颜色呢?该选什么炫彩棒呢?

  2、幼儿讲述:我想让我的变色龙躲到xx地方,变成xx颜色。

  3、师生共同示范:我是一条变色龙,样样颜色都会变,头变了,身体变了,尾巴变了,脚变了,快快变,变成一条红色龙。

  三、幼儿制作变色龙,用涂色的方法大胆表现和场景对应的颜色。

  1、幼儿根据自己喜爱来选择相应炫彩棒颜色。

  2、指导幼儿涂色,颜色要均匀,如果有小白点就会一下子让别人找到了。

  四、交流分享,增进幼儿对变色龙的喜欢。找一找哪里的变色龙最多

  1、幼儿将涂好色的变色龙放置场景中。

  “请你带着你的变色龙一起来躲猫猫,123躲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变色龙都藏到哪里去了?哪里藏的变色龙最多?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先数哪里呢?请幼儿提示如果幼儿有兴趣可以玩两次。换个地方玩一玩。

  2、带领幼儿一起寻找,一起数。

  变色龙玩累了,想要休息了。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别放于5-6个透明玻璃瓶内,用纱布封住瓶口。

  2.记录表、记录笔5-6套。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1)教师分别说出蟋蟀、螳螂的谜面,请幼儿猜猜是什么,猜对后出示装有蟋蟀、螳螂的'玻璃瓶,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2)请幼儿自由观察蟋蟀、螳螂,满足好奇心。

  2.分组观察记录,比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异同

  (1)教师交代观察要求:4-5名幼儿分为一组,一起观察蟋蟀和螳螂。看一看它们身上都长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请一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在记录表里圈记出来。

  (2)幼儿分组进行自由观察和交流。教师加入幼儿的观察,一起交流发现,解答幼儿的疑问,重点指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两只昆虫的异同。

  (3)展示观察记录,分享观察收获。请幼儿根据观察记录,说一说在蟋蟀和螳螂身上的发现。教师对幼儿的介绍进行提升总结,提出昆虫的概念和特征。

  提问:蟋蟀和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小结:蟋蟀、螳螂的身上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习性

  小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阅读幼儿学习资源,拓展幼儿关于昆虫的经验

  活动延伸

  1.将蟋蟀、螳螂放在自然角,带领幼儿饲养并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后带领幼儿进行放生活动。

  2.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或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蚂蚁、蟋蟀等昆虫,观察它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知。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面粉的特性。

  2、初步学会和面,能将干面粉变成面团。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面粉、水、盘子、勺子、水杯,太干、太稀、水分适中的面团各一团,各种面点模具。

  活动过程

  一、利用各种感官感知面粉。

  引导语:(出示面粉)咦,这是什么呀?我们一起来看看、摸摸,猜猜这是什么。

  1、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吹一吹的方式感知面粉的特征。

  2、集体交流,了解面粉的特性。

  小结:面粉是白色的、粉状的、轻的。

  二、观看教师示范干面粉变面团的方法,重点观察水和面粉的比例。

  1、讨论制作面团的方法。

  引导语:面粉 做什么呢?(面包、馒头等)做面包、馒头前要先把干面粉变成什么呢?(面团)怎样把干面粉变成面团呢?(加水)

  2、出示三份和好的.面团(太干、太稀、水分适中的面团各一团),让幼儿猜测哪份面团做出来的面食最好吃。

  3、鼓励幼儿猜想:一勺面粉需要倒多少水才能和好面团呢?

  4、教师现场试验,寻找出合适的水和面粉的比例,如一勺面粉加一杯水等。

  三、尝试和面,探索干面粉变面团的方法。

  1、提出操作要求:①将面粉倒入盘中,用手指挖成井状,在“井”中慢慢倒入水,一定要按照比例操作。②要及时揉捏面团。③和好的面团要既能成团,又不粘手。④保持桌面、身上的整洁。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经验交流。

  4、制作小点心,感受成功的乐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平面镜的特性,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有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操作能力。

  3、对镜子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平面镜、动物玩具、音乐、各种透镜、面镜

  活动过程:

  一、照镜子,了解镜子的特性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

  2、请你找好朋友玩一玩照镜子的游戏。

  3、小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二、镜子反光实验

  1、幼儿分组探索

  2、小结

  三、游戏:小动物照镜子

  1、第一次操作,发现动物数量的`变化

  2、第二次操作,发现如何变化

  3、第三次操作,把两面镜子竖直面对面放,进行探索。

  四、拓展经验

  1、平面镜真奇妙,我们发现了好多平面镜的秘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奇妙的镜子,你知道有哪些?

  2、这些镜子也藏着许多秘密,我们在分区活动的时候再玩一玩,发现它们的秘密。

  活动延伸:

  1、区活动时,继续探索平面镜的其他特性。

  2、在区域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其他镜子的特性。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1-0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04-03

中班科学教案(15篇)03-26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4-18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4篇04-1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4-17

中班科学教案15篇02-28

中班科学教案(集合15篇)04-01

中班科学教案(集锦15篇)04-02

中班科学教案(合集15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