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16 13:07:50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锦集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锦集10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索中,让学生经历8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2.在应用过程中,寻找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能熟练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3.在合作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良好的合作态度。

  教学准备:挂图、小正方体、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画面:小朋友搭积木的情景。)看,小朋友搭的各种形状的积木,多漂亮!这个小朋友搭了个长方体,每层搭7块,2层一共几块?4层呢?6层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谁能把7的乘法口诀背给大家听?

  今天,咱们一起学习8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评析:小朋友搭积木的情景,既复习了7的乘法口诀,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8的乘法口诀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操作感知。

  请小朋友们也来摆一摆,用学具盒中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几块呢?(学生操作后汇报)

  2.思考计算。

  如果摆1个大正方体需要8个小正方体,摆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摆3个呢?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可以用连加法计算)

  3.填表找规律。

  大正方体的个数

  小正方体的个数

  (1)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再全班交流)

  (2)能把表中求小正方体的个数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板书:1×8=8

  2×8=16

  ……

  8×8=64

  3.尝试编口诀。

  你能看着这些算式,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同桌试着说说,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说,教师在乘法算式后空一段板书:一八得八,二八十六,……八八六十四。学生齐读乘法口诀。

  5.寻找记忆乘法口诀的规律。

  (1)师生对答8的乘法口诀,提问:怎样很快地记住8的'乘法口诀?他们有规律吗?你有什么窍门?(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同桌再互相背一背。)

  (2).你感觉哪句口诀难记?谁有办法帮助他?(让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寻找方法。如:怎样记住7个8是几?可以想:6个8是48,用48+8=56,或者用8个8是64,再减8得56等。)

  (3)结合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口答:7个8比6个8多(),比8个8少()。

  [评析: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8的乘法口诀,在独立思考、交流汇报中,寻找口诀规律,深化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巩固应用

  1.卡片口算“想想做做”第1题。

  做第一组题。提问:计算3×8用什么口诀?再加一个8就是几个8?你发现了什么?(如果不知道4×8等于几,只要记住三八二十四,再加一个8就是32。)继续完成第二、三组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一八得八,这句口诀只能计算1×8吗?还可以计算什么?你发现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几条乘法算式?(完整板书设计如下:)

  1×8=88×1=8一八得八

  ………………

  8×8=64八八六十四

  师生、同桌进行对口令练习。分别说出口诀和乘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评讲。

  4.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分别出示两幅画面)秋天,金黄的向日葵成熟了,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种植园收向日葵。看,他们干得多欢!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独立完成后说说想法。)

  [评析:看图提出数学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和问题意识,在交流和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三、总结延伸。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感受,并一起回忆8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8的乘法口诀?

  师:你们知道一只螃蟹几条腿,2只螃蟹呢?你能编一首儿歌吗?如:一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16条腿,3只螃蟹24条腿,……8只螃蟹64条腿。(学生做拍手游戏)

  [评析:在儿歌中结束全课,使课堂更有情趣,把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应用到生活中,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评:本课根据乘法口诀的生成规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思考,进一步体会乘法含义。通过让学生找表中的规律、找记忆口诀的规律,让学生交流想法、师生对口令、师生游戏、生生游戏等多种活动,从多层面上记忆、应用8的乘法口诀,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空间,激发了学生主体学习的热情,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整节课,情境设计注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活动注重丰富有趣,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良好学习情感和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1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并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专题性的活动,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旨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旨在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对1-10的认识,以及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初步体会数学的乐趣

  3、能够从场景图中揣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数数的方法

  2、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具准备:挂图,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我们一起来拍手数数看!(教师引领学生按由慢到快的顺序进行)

  师:数得真好!哪位同学愿意大声地清楚地数给大家听呢?(个别生数)真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揭示课题)

  二,活动开展

  1。教授数字与数数方法

  师:在数学王国里,要求同学们需要有一双会观察,能观察的眼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幅图画了些什么?(出示挂图)你们别急!先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说一说你们在图里面都看到了些什么?(让学生间互动,体会合作与参与所带来的数学乐趣)

  师:谁来说给老师听呢?(。。。)

  师:你们说的真好,那老师要来提问了,你们仔细瞧瞧,看到了多少面红旗?(1面)嗯!是的,我们用数字“1”来表示。(用类似方法呈现到3)

  师:我看见垃圾桶了,你们发现了没有?在哪里?有几个呢?你是怎么数的?谁来数数看!(请生到黑板上数一数)你数得真不错!揭示数字“4”,用相同方法揭示到6)

  师:我也来数数看这天上飞的鸽子哈,123456,总共6只!是吗?我数对了吗?(学生纠正,应该为7只)我怎么就漏数了呢?为了不遗漏,谁有什么好方法来数呀?(按顺序来数)我们可以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数!(板书)那好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还有没有同学有别的方法的?(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可以数一个划去一个,或者作好记号)用类似方法教授,8,9,10。

  2。点子图

  黑板上列有1-10十个数字,然后教师说:我们除了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数的.多少,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呢。比如说,1,我喜欢用一个点来表示,当然我也可以画一朵红花来表示1。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们这种一个对应一个的称为:一一对应。你呢?你想用什么图形来表示?让同学在本子上画出如何表示2,3,4 等。教师巡视检查

  3。认读1-10

  总体认读几遍,用卡片的形式呈现来读。

  4。一起数一数教室里的实物

  三,归纳总结

  师:这节课里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回去数给父母听,再把我们不会数漏的方法告诉他们!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已有的知识与做法解决新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探索,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主动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理解每一步的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你一定去过游乐场吧,你都玩过哪些项目?今天淘气和笑笑他们高兴地来到了游乐场,咱们一起走进游乐场,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吧。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我们先来计算5人做太空船,需要多少无。

  引导学生审题列出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仔细思考,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能解决这道题吗?

  3、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方法带到小组交流中。

  (4)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说一说,并把方法进行归纲整合。

  (5)小组汇报中。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演竖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教师小结,无论是12X5还是5X12,用竖式计算时,通常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较大数作为第一个乘数。计算时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5先与2相乘,二五一十,满十要向十位上进1,在个位上写0,注意要把进位的1写在十位的下面,要写得小一些。

  2、13个人要坐电动火车,需要多少元呢?

  (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6X13

  (2)拿出练习本试着来独立尝试笔算,算好了吗?

  (3)要是有14人,15人,16人坐电动火车要花多少钱呢?

  请你在练习本上列一个算式,自己算一算吧。

  汇报时还是让学生说一说算法,老师问算理,这次你算对了吗?同桌之间把自己的算法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算一算,完成书55页第1题。

  学生完成后要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完成书55页每2题竖式计算,一边做一边在心里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做完后教师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展示出来,提醒学生注意,这样更有针对性。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大家一起来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设计说明

  1.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建立除法概念。

  除法的两种现实情境模型一般被称为等分和包含分,为了让学生借助两种不同的现实情境模型建立除法概念,本节课先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获得平均分的直观经验;再通过说一说、填一填的活动,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最后学习用除法算式表示,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

  2.通过多种表征的转换,渗透模型化思想。

  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结合例题探讨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结果是如何用除法算式来表示的。通过从实践操作到平均分的表述,再到算式所表示的含义,让学生把平均分和除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从动作表征到语言表征,再到符号表征的转换,在渗透模型化思想的同时,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复习旧知。

  (1)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2)举例说明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2.课件出示教材13页例4情境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然后汇报结果。

  第一种分法:一个一个地分,每盘分了3个。

  第二种分法:先两个两个地分,再一个一个地分,每盘分了3个。

  第三种分法:三个三个地分,每盘也分了3个。

  (2)小结: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即每盘放3个竹笋。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认识除法算式。

  (1)引导学生探究: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熊猫解决了一个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表示方法。

  (2)揭示课题:这样的算式大家都没有学习过,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种新的运算——除法。(板书课题:除法)像这样平均分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板书算式:12÷4=3)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介绍除号的写法: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除号时,先画一条横线,再在横线上下各点一个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同学们试着写一下。(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2)师指着除法算式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学生练习读除法算式)

  (3)小结:只要是平均分的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问“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学习除号的写法和除法算式的读法,同时让学生明确平均分的情况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为学习例5做好准备。

  3.探究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1)课件出示教材14页例5情境图,引导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们能帮熊猫分竹笋吗?

  学生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

  (2)引导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刚刚分竹笋的过程。(生列出算式并读一读:20÷4=5)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通过期末复习,可以让学生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理清脉络,掌握知识要点和规律,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以便更好地将所领会的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同时,注重在总复习阶段温故知新、拾遗补漏和提优补差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百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使学生理确求平均数的.意义,明解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它们的面积,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4、使学生进一步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6、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算单位,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用四舍五人法按要求求出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熟练掌握多位数读法和写法,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会将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数,能按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熟练求平均数。

  3、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会用字母表示数量,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5、熟练掌握小数的有关知识。

  难点:

  1、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注意的处理。

  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

  3、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4、列方程解应用题。

  5、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含义。

  6、理解小数的意义。

  【课时安排】

  1、 多位数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1课时

  2、 分数的初步认识1课时

  3、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课时

  4、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1课时

  5、 简易方程(一)1课时

  6、 简单的统计(二)1课时

  综合练习2课时

  共8课时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l.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

  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的教具。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 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 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3页插图)。

  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2.根据教材第13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1)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 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在图上表示出这条高)提问:图里画的这条高和底面圆的所有直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练习。

  5.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见课本第13页有关内容)

  6.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

  7.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体方法可见教材第14页上面的图)

  (2)让学生猜想:老师手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

  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

  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

  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

  (5)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 Sh

  (6)小结:要求圆锥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 ?

  8.教学例l

  (1)出示例1

  (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强调要乘以 。

  2.做练习三第2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错的要求说明理由。

  3.做练习三第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第(3)、(4)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圆锥有怎样的特征?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4、5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1、认识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会比较角的大小。

  学具教具准备:

  钉板、皮筋、彩纸、硬纸条、折扇、剪刀、三角板、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再过几天就是小明的生日了。星期天,小红和小华相约在一起做一些漂亮的手工作品送给小明作生日礼物。瞧,他们做得多认真啊!(出示主题图) 桌面上有很多物品,仔细看,这些物品上有没有我们以前认识过的图形啊? (闹钟的面是圆形、纸工袋的面是长方形) 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出示剪刀、三角板、闹钟图) 评:教师创设小明过生日这一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 在观察各种实物图形的基础上 ,教师的一句简短的问话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角的特征

  1、认识角。 到底新朋友藏在哪儿呢?(拿出剪刀,开、合)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电脑闪现) 三角形纸上也有角。(拿出三角形纸指)三角形的`这里也是一个角。(电脑闪现) 剪刀、三角形纸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电脑闪现) 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角。(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 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有什么特点呢?(相交于一点,两条边都是直的)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画角。 角怎样画呢?画的时候,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顶点)再从顶点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边),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这样,(用手指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就是角。

  评: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剪刀、钟面、三角形纸等实物上找角,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屏幕,利用多媒体动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观察角、画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特点。

  3、找角。 (1)拿出三角形纸。在这个三角形里我们已经找到一个角了,你还能在这个三角形里找出其它的角吗?(个别上来指一指,说出顶点和边) (2)不仅在剪刀、钟面和三角形纸上能找到角,生活中还有物体上也有角,你能在你身边找一找、摸一摸,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吗?(自由说一说,全班交流) (3)看到小朋友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老师也想参与进来,欢迎吗?(出示金字塔、高压电塔、五角大楼等图片)你们想看哪一幅图?(逐一出示,稍作介绍,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 (4)小结:生活中藏着很多角,只要做个有心人,还能发现更多。

  评:在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身边的角,再让学生欣赏金字塔、高压电线杆、五角大楼、战斗机、桥梁等物体中的角,使学生了解到建筑物上、艺术品中、军事武器及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角,学生不仅深化了对角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的思想。

  (二)做角。

  1、提出要求:老师给每组发了一些材料:有小棒、皮筋、钉子板、纸条、图钉、彩纸等,请组长带领,小组合作用这些材料做角,并且指出所做出的角的顶点和边。看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做得多、做得好,并且说得好。

  2、汇报交流,展示各组作品。

  3、小结:同学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做角的方法,虽然它们材料不同,大小不同,但他们表示的都是――角。

  评: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存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直观感知角的基础上教师又提出明确的做角要求,在小组同学合作下,通过拉一拉、拼一拼、搭一搭、折一折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在合作交流中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汇报、展示,也使教师了解到学生对角的认识程度和掌握情况, 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角的大小。

  1、拿出学生做的活动角,慢慢拉大一条边,问:现在角和刚才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大了)继续拉大,问: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更大了) 慢慢合拢一条边,问:现在角有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了) 小结:看来角是有大小的。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2、出示四面钟,你能看出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为什么? 那么2、4号钟面上的角哪个大呢?(学生出现争论) 究竟哪个角大,你有什么好办法判断出来吗?小组里商量一下。(提醒:看看你身边有没有什么可利用的工具。)

  3、交流汇报各小组想法。(数格子,用硬纸条做的角比,用纸折出的角比)

  4、结合学生回答,教师重点用电脑演示书上介绍的重合方法。

  (四)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1、刚才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角,那么角在我们生活中究竟有什么用呢?

  2、出示挖土机工作图、学生用指甲钳剪手指甲动态图,先让学生明确角在哪里,再仔细观察,说明角的大小变化有什么用。

  3、除了这些,你还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吗?(小组交流)

  评: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教师出示挖土机工作时的场景录象、剪指甲时指甲剪的运动过程等让学生看到,由于角的大小变化解决了实际问题,由此更进一步了解角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角的重要性。

  三、全课小结。(略)

  总评: 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引出新知。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本节课开头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学生认识的图形,剪刀、钟面、三角形纸等,从中让学生自己找出所要学习的新朋友――角。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图并用红线画上角,再利用多媒体演示去除实物中角的非本质属性,抽取角的本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利用动画效果,演示物、形的分离,既贴近实际有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2、注重动手操作,实施合作交流,经历探究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教师重视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做角,这样既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师组织汇报交流,给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发现,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认识能力,提高认识水平。 2、 数学联系生活,数学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点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多处让数学问题联系学生实际,如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观察各种建筑物、桥梁、路标、金字塔中的角,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课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如挖土机、指甲剪的工作过程中都由于有角度的变化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教师还让学生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此时课堂气分活跃,学生找到的实例超出了教师的估计范围,达到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整体感知

  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意义和法则分散在一至六年级,本课是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认请四则运算意义和法则的本质,在复习中把知识条理化,在整理中形成比较完整知识结构。

  由于本课涉及的意义和法则的内容均是旧知识,在本课教学中力戒重复旧知,而把重点应放在知识整理,运用归类,比较等方法,达到最佳效果,难点是对四则运算法则本质特点的高度概括。

  针对本课意义、法则、文字,表述内容较多,整理和复习时要多学一些典型实例,通过具体实例来整理复习意义和法则,既能减轻不必要的思维难度,又能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环境中探索知识的奥秘。

  另外,整理复习课不同于其它新授课的课堂结构,往往是复习和整理浑然一体,在复习的同时整理,在整理中加深和提高。

  教学内容:教材P90、91、92,练习二十16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归纳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

  2。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3。总结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4。总结验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能力,比较异同能力,形成知识结构能力。

  2。运用法则熟练、灵活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

  教学重点:

  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整理四则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对四则计算算理本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幻灯片。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归纳知识结构

  1。四则运算的意义。

  (1)举例说明四则运算的意义

  根据下面算式,说一说它们表示的四则运算意义:

  [用具体实例说明四则意义,不仅避免死记硬背,而且还能唤起学生记忆,使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2)观察表格。

  请同学观察课本90页表格,看一看,整数、小数、分数的哪则意义相同?哪则意义有扩展?学生回答。

  (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相同,减法意义相同,除法意义相同,只有乘法意义在小数和分数中有所扩展)

  (3)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意义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表示为:

  [通过看表格,指出知识的异同点,通过画图式,弄清知识间相互联系,从而使学生对同一层面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纵向认识,弄清了横向关系,形成了知识网络。]

  2。四则运算的法则。

  (1)加法和减法的法则。

  ①出示三道题,请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

  学生回答,它们的错误分别是:数位没有对齐,小数点没有对齐,没有通分。

  ②三条法则分别是怎样要求的?(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分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

  三条法则的要求反映了一条什么样的共同的规律?能用一句话概括吗?(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或相减。)

  [学生进入高年级,要不断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的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加以总结和概括,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2)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①出示两道题:

  对照上面两题,口述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再把上面两道题改编成小数乘除法计算:1。422。3、4。1821。23让学生在整数计算的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②通过上面计算,你发现小数乘法和除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法则计算,小数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也按整数除法法则计算。)

  有什么不同,(小数乘、除法还要在计算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分数乘法和除法比较又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相似点是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不同点是分数除法转化后乘以的是除法的倒数。)

  3。口算

  (1)计算后说一说各题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73。06—3。96 (差的百分位是0,可以不写)

  37。51。03 (积是三位小数)

  8。70。3 (商是整数)

  3。1315 (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要除到小数点后第四位)

  [本套教材十分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总结口算中容易出错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口算正确率]

  (2)完成课本92页的口算,教师用秒表计时。

  4。法则中的特殊情况。

  (1)先把结果填在课本92页上。

  (2)请同学们根据a与0的运算,a与1的运算和a与a的运算分类。学生分类后如下:

  第一组:a+0=a a—0=a a0=0 0a=0

  第三组:a—a=0 aa=1

  5。验算。

  (1)根据四则运算的关系,完成课本92页的等式。

  (2)根据这些关系,说一说对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计算进行验算的一般方法。(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

  (3)完成课本92页的做一做第2题。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二十第一题。让学生说出计算根据,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

  2。课本95页第二题。让学生总结一个非零的数乘以比1小的数或比1大的数后积的变化规律。

  3。课本95页第三题。让学生口述出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除以一个分数,再转化成乘以一个整数的口算过程。

  4。课本95页第五题。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总结了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四、课堂作业课本95页第四、六两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经历质数和合数的认识和辨别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4、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你能正确求出1——20各数的因数吗?

  小组比一比,看谁列得快。教师指名汇报。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找因数。

  观察这些数的'因数,如果按因数的个数,你认为可以怎样分类?

  动手给20以内的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书P23。

  观察黑板上的三类数各有什么特点?

  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结合1——20各数,解释一下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板书概念]

  齐读20以内的质数、合数。

  问: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

  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板书: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如果把整数按自然数的个数来分类,可以分为几类?哪几类?再次强调: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要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

  你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与同桌说一说,并互相判断对错。

  P23做一做。独立练习,全班交流检查。

  (2)找质数。

  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20以内的质数,那“73”它是不是质数。

  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对,逐个判断比较麻烦,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快地找出来?用排除法可以吗?

  因为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质数的倍数就都是合数,只要在数字表上依次划出质数的倍数,剩下的就是质数了。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在教材第24页用排除法动手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一起把100以内的质数读一读。

  附:100以内质数顺口溜

  二、三、五、七、一十一

  十三、十七、一十九

  二三九、三一七

  五三九、六一七

  四一三七、七一三九

  八三、八九、九十七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2-14

小学数学教案15篇12-30

小学数学教案(15篇)12-30

小学数学教案4篇03-16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03-11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3篇03-16

小学数学教案集合15篇12-30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03-02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5篇03-04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五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