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3-01-03 14:14:4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热】小学美术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热】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1

  一、教材分析:

  工艺美术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从小让儿童学习工艺美术知识,学会制作简单的工艺品的技能,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审美情趣的长远的完善人格的素质教育。纸面具和泥塑面具由于材料不同,制作方法有明显的差异。本课要求学生借助适当的泥工工具进行刻、挖、印、塑造出能挂能摆放的生动的有趣的面具。

  二、教学目标:

  1、利用彩泥的可塑性,塑制一个有趣的面具玩具。(了解)

  2、运用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使面具造型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立体造型能力。(练习)

  三、教学的重点:

  用彩泥塑造一个生动有趣的面具玩具,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

  四、教学的难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对面具的帘布作夸张与变形,使面具更有趣。

  五、教学准备:

  多种面具的形象、挂图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让学生有许多泥塑面具的造型,直接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师:“同学们平常去逛街,都会看到玩具摊上常有出售各种面具玩具。有传统形象的京剧脸谱,也有现代动画片中机器人脸谱,有时我们还能看到藏族宗教节日用的鬼头脸谱面具,还有非洲黑人脸谱面具……这些脸谱面具既可以戴在脸上表演节目用,又可以挂在墙上作为一种壁挂装饰品。(介绍面具)

  2、让学生观察树种的脸谱,分析它们的脸部造型、头部装饰是怎样的?

  3、问学生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脸部造型?

  4、讲解制作方法:

  (1)先塑脸型

  (2)塑五官

  (3)添装饰

  (运用夸张与变形等艺术处理方法,对面具的五官做大胆的夸张和变形,多观看,多修改,力争生动、有趣)

  三、布置作业、提出弹性作业要求。

  四、巡视辅导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泥塑面具

  面具形象 挂图 制作步骤

小学美术教案2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也是属于本套教材中陶艺教学系列中的一课。陶艺的制作方法十分丰富,常见的有手工捏塑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借物成型、注浆成型、拉坯成型等。在这些技法中,手捏成型技法最适合创作泥玩具,适合小学生在课上学习、掌握。

  泥玩具是民间流传历久不衰的工艺品,河南民间的“泥咕咕”、甘肃民间的泥马、北京民间的兔儿爷、陕西民间的泥狗泥鸡、广东石湾窑的陶塑公仔等都是极有特色的作品。民间艺人的作品不仅造型质朴天然,色彩上也极具特色:用色浓烈鲜艳,纹饰简洁质朴,别有一番率真、清新的美感。教材中选择的民间泥塑玩具,不仅可以启发学生发现制作、装饰泥玩具的方法,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独特美感与持久魅力。让学生在捏泥涂色的真实体验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快乐地承担起民间文化的传承、交流之任。

  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从图书馆或网络中搜集一些民间泥玩具的图片资料(生活在出产泥玩具地域的学生也可搜集一些风格各异的民间泥玩具),作为创作前的资料准备,既可以锻炼学生寻找美、发现美的本领,还能够拓展学生的创作眼界。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教材共两页,其中第34页中的图片展示了祖国各地民间艺人制作的泥玩具,形象优美质朴,色彩绚丽明快。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造型、用色的规律,参考民间艺人的作品,大胆创作自己的泥玩具。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教学,体会中国民间泥塑玩具的天真质朴之美,了解泥玩具的塑造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尝试制作不同造型的泥塑玩具。

  应会:学会手捏成型技法,制作造型可爱的泥玩具。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捏绘泥塑玩具,了解祖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手捏成型的制作技法,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缤纷特色与文化内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仿照民间艺人的风格进行创作。

  难点:泥塑玩具的造型设计及捏塑技巧,着色时民间装饰味的体现。

  (五)学习材料

  教师用具:泥玩具、实物投影仪、陶泥、颜料、民间泥塑玩具资料的课件。

  学生用具:网上或书中搜寻的民间泥塑玩具图片资料、陶泥、颜料等。

  二、教学设计参考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设计一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激情引趣小时候,你玩过哪些玩具?和同学交流,回忆童年时的玩具。贴近儿童生活,创造亲切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资料交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们想了解我们的祖先童年最喜爱的泥玩具吗?1.沙盘:在我们祖国地貌沙盘上,按不同的省份地区,展示老师和同学们课前共同搜集的民间泥玩具。

  2.资料:除了这些,你还找到或向爷爷奶奶问到了哪些关于民间泥玩具的资料?通过直观的展示,欣赏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瑰宝,拉进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分析探究。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分析探究。分析比较:

  我国民间泥玩具主要表现哪些题材?

  各地的泥玩具有什么不同特色?

  它们的造型都夸张了哪里?又概括了哪里?

  它们的色彩有哪些特色?培养积极主动探究的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述能力。

  技法学习教师展示一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

  在这一组作品中,你能找到哪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技法?

  仔细观察细节的表现,如羊角、小驴的尾巴、帽翅等小装饰,运用了哪些技巧。

  揉、捏、压等

  刻、拧,连接小铁丝、弹簧等使作品朴拙中流露出俏皮。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造型训练提出作业要求:

  模仿民间玩具的造型和色彩,创造一个可爱的泥玩具。

  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加强个性辅导,以点带面。独立或与同学合作,模仿民间玩具的造型和色彩,创造一个可爱的泥玩具。丰富想像,发散思维,提高动手能力。

  展示评价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评价。组织学生评价:

  你喜爱的作品抓住了形象的哪些主要特征?

  从民间玩具的造型语言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怎样运用到你的作品中的?

  你的作品又有了哪些创新?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欣赏评述水平。

  启发学生大胆进行传承与创新。

  课后拓展展示欣赏其他种类的民间玩具。进一步欣赏、发现。延伸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保持激情,进行艺术间的横向沟通与借鉴。

小学美术教案3

  教材分析:

  扎染与蜡染都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本单元就是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多元文化,使学生意识到绘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表现艺术,制作起来又简单,所以学生会很感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掌握扎染与蜡染的表现技法。

  3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其表现的欲望。

  教学重点:对扎染与蜡染艺术的美感体验及表现技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自主表现与创造力的体验。

  总课时数:3课时

  课时:2课时

  课业类别:绘画表现课

  教材分析:

  扎染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染色工艺。通过扎捆与染色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纹样。本课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充分感受扎染的天然合成之美。

  教学目的:

  1.了解感受扎染艺术的形式美感,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2.通过自身的体验,了解扎染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扎染艺术美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

  教学准备:

  教具:丝巾,生宣纸、水粉色、毛线、调色盘、毛笔、剪刀、胶水。

  学具:生宣纸、水粉色、毛线、调色盘、毛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 欣赏丝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块丝巾,看它与其他丝巾有什么不同?

  2. 小结:这种效果是进行了扎染的方法制作的。你想了解我们民间扎染艺术吗?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欣赏并制作。板书课题——扎染剪贴。

  三.新授

  你们认为这种染色美吗?它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这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染色工艺——扎染,撮起或折叠的被印材料经过紧紧的、不同花色的绑扎或缝扎,在用色浸染时,紧皱处不能渗入色水,就可以在材料上留下有趣的花纹。你们想学吗?下边我们一块来欣赏老师是怎么制作的,教师示范:

  (一)撮扎:

  1. 将纸撮起

  2. 用毛线缠绕

  3. 沾色

  4. 干后打开

  (二)折扎

  1. 将纸折起

  2. 毛线缠绕

  3. 沾色

  4. 干后打开

  让学生欣赏电脑里的扎染作品,学生边观察,教师边介绍。并让学生谈一谈这些作品美之所在。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注意事项:等颜色干后再打开,以免色纸损坏,打开时一定要仔细。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用上节课制成的扎染作品进行剪贴装饰。

  一.组织教学

  二.讲评上节课的作业。

  评析上节课的作品,给学生予表扬鼓励。

  三.欣赏课本:课本上这些美丽的画就是用我们上一节课的作品剪贴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一下做法。

  四. 教师示范

  在示范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参与,培养他们表现的欲望。

  1. 思

  2. 选材

  3. 剪贴

  五.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 小结

小学美术教案4

  教材分析:

  神奇的口袋工具和材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在神奇的口袋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神奇的口袋探索领域,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经验,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孩子对学习美术神奇的口袋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神奇的口袋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

  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神奇的口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

  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

  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神奇的口袋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

  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

  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

  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

  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

  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思考发现新的工具和材料展示:

  1、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生自由议论。

  6、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学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爱护工具、保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有()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3、你能爱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材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思考

  1、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材料。

  2、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材料。

小学美术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自然和生活中寻找各种形态的线条,使学生认识到艺术表现手法来自于生活,艺术中线条的存在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认识不同形态的线条会产生多种感觉,提高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3.学习用线条的不同形态表现思想情感,探索艺术的共性。

  教学重点

  认识线条的不同形态

  了解线条表现出的情感,学会用线条的不同形态表达思想和情感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每一位同学小时候大概都玩过这种游戏,它可以是一个人单独操作,也可以是两三个人共同操作。让学生利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毛线,自由选择游戏方式。在翻线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线条变化的不同形式。

  2.欣赏幻灯片

  幻灯片的内容涉及到建筑、服装、雕塑、动物等。

  天安门城楼:红柱子——竖线

  民族舞蹈动作——波浪线

  老虎虎皮——虎皮纹线

  教师边带学生欣赏边让学生回答,这些线条的特点是什么,不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3.让学生观察思考,在你的身边,在大自然中,哪些方面存在着线条表现出的美。(可以将这些线条的存在形式进行分类)

  例如,斑马身上存在着线条的表现形式,(动物)竹林中也有线条的存在,(植物)还有北大桥、烈士塔等等(建筑物)

  教师总结:

  A.线条无处不在B.它可以分为视觉的和听觉的线

  指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视觉的线

  4.学生思考,课本上《红色娘子军》和《飞天》都是舞蹈图片,但它们给人的感觉确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去认识用不同形态的线条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5.阅读,阅读课本30~35页的图片,欣赏图片中指示的线条,并谈一谈自己的感觉。

  6.听文章画线,要求学生用笔在纸上画出如下意境:

  平静的湖面,没有一丝风;

  调皮的小鸟,投进了一粒小石子,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

  狂风掀起了一层巨浪。

  7.作品展示,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8.课堂作业。

  可出示两种作业形式,供学生进行选择:

  作业① 用线条作画:我的生活(或情绪)。规则:老师请出一位同学,然后请他的好朋友用线条描绘出这位同学的心情。

  作业② 用线条画出我的爸爸或妈妈。课后把自己画得画带给爸爸妈妈欣赏,并将他们的评语收进艺术档案夹。

小学美术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

小学美术教案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过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如石头,树叶等加工成各种画面。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创新再造能力。

  课时1-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如树叶,豆类,铅笔屑等。

  2.带领学生观察这些材料,并能对各种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描述,并想象其表现那些事物。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引导深长观察所收集的材料,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材料可以表现出什么事物。

  启发学生可以利用材料天然的颜色和造型进行创作,教师可以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贴,卷,插等。教师还可通过示范单项材料制作和多项材料组合的方法,鼓励学生求新求异。

  2.发展阶段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学生学会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能力,利用或打破材料的原有形态和色彩,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构思奇妙,造型美观的作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求异,才会设计出好的作品。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三、课后拓展

  1.通过交流,自查作品中的表现材料的方法,看看能找到更好的材料的方法吗?

  2.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表现各种画面。

小学美术教案8

  教学目标:

  培养表现能力。

  学习冷、暖色调的基本知识。

  掌握冷、暖色调的配色方法。

  教学重点:

  冷、暖色调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冷、暖色的配色法。

  教具准备:

  水粉画工具一套、范图。

  教学过程:

  一、现在很多同学家里装修,同学们肯定听到大人在商量时提到把这个房间布置成冷色调、暖色调,是什么意思呢?(色彩给人的感觉)。

  对,给人热的感觉称暖色,给人冷的感觉称冷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冷色和暖色(板书)。。

  二、1 、冷色棗紫、蓝、绿(包括以这种为主的深、浅色)

  2 、暖色棗红、橙、黄。

  3 、把各种深浅不同的冷颜色配在一起就构成“冷色调”,把各种深浅不同的暖颜色配在一起就构成“暖色调”在冷色调中可能会有面积很小的一点暖色,这也不影响总的色调。在暖色调中也可有一些冷色调。。

  4 、出示各种物品,让学生说说是什么色调的?

  5 、现在说说你家里哪个东西是暖色调的?有些什么颜色?你们家又有什么物体是冷色调的?有些什么颜色?

  三、今天 ,我们变来画一画冷、暖色调的图案。

  1 、选好一组暖色调的颜色。

  2 、一组冷色调的颜色。

  四、学生作业:

  1 、注意块面之间的颜色搭配。

  2 、涂色要均匀、仔细。

  3 、注意作业本的整洁。

  五、展示:

  欣赏一些优秀的作业。

  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

小学美术教案9

  一、教材欢乐陶吧分析

  本课欢乐陶吧通过对古今陶文化的欣赏、认识,加深学生对中国陶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动手制作欢乐陶吧陶艺作品,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意识,提高学生造型表现的能力。欢乐陶吧

  本课欢乐陶吧教学的欣赏活动是通过对我国古代陶艺作品的欣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不同时期陶文化的特征和陶艺作品的风格特点。

  本课欢乐陶吧前半部分展现了不同时期创作的各种类型、不同风格形式、用不同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有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鱼纹盆,有大汶口文化的白陶瓷,还有现代的人物、建筑、动物等。它们的造型是那样的别致有趣,极具丰富的想像力,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前人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一部分同时还介绍了手工制陶的流程和步骤,能使学生对制陶的全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欢乐陶吧

  本课的后半部分是学生陶艺作品的展现,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制作的人物——《二泉映月》、动物——《羊》、器皿——《壶》、日用品——《提包》、物体——《船》,他们运用了泥板、盘条、卷折、拼接、切挖、手捏等多种不同方法综合造型,

  并通过刻划、粘贴、肌理压印等手法来进行装饰美化物体,使这些不同类型的物体形状各异,各有特点,生动有趣,充分展现了学生们丰富的表现力和动手造型的能力。

  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不同时期的陶艺作品进行认真地比较、认识、分析,发现这些作品之间的不同之处,从它们的造型特点、装饰手法来谈个人的认识、感受和看法。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陶艺创作时,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思维想像,要想像得与别人不一样,有个人的特点和个性。同时要鼓励学生运用学习过的多种方法来综合表现造型。

  本课的内容是对小学阶段陶艺教学的一个小结,通过对陶艺作品的欣赏,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古今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是让学生对陶艺制作的方法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因此,教学中教师对陶艺的赏析要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想像,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分析,用他们的语言来谈自己的看法、认识和感受,谈作品的风格特征和造型特点。在创作实践中,让学生回顾和温习以前学习过的做陶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较熟练地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运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陶艺作品的赏析,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今陶文化的发展过程,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个人文化素养。

  ◆运用陶艺制作的多种方法,创作造型有特点、形象生动有趣的作品。

  ◆增强学生的想像表现能力和动手造型能力。

  三、教学思路

  本课活动一,陶艺作品的欣赏是通过对古今陶艺的赏析比较,使学生对我国陶的发展过程和不同时期陶的特点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对陶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较全面的介绍,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欣赏认识——观察了解——分析评议——尝试感受等形式来分层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完成教学任务。除了本教材中看到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彩陶外,教师还可以介绍有关半坡、马厂、庙底沟、马家窑等彩陶文化的特点、风格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例如半坡型彩陶,它是以鱼形为纹样装饰陶器,早期的鱼形纹样以写实为主,后来其鱼形纹样逐渐演变形成几何形,抽象化。共3页,当前第1页123

  本课的活动二,是学生了解我国传统陶文化后进行自我创造表现的动手实践活动。这一方面涉及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比较丰富,从校园的学习生活到日常生活用品,从人物、动物、植物、建筑、车船等诸多方面都是他们进行创作的内容。关键是要让学生制作的作品有个性特征,更具特色,不在乎学生做得像不像,而是要强调表现形式、内容多样化,要自创新意,发挥巧思,在造型上采取夸张、变形与多种形式的结合,创作表现上要体现出个人的想法,呈现出丰富多姿的面貌。教学活动的组织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或相互改进等方式进行。教学任务的进行可采取欣赏感受——小组讨论——创作构想——造型表现——相互调整——装饰完善——交流评价的步骤。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发现独特、新颖的构想要及时鼓励,激发兴趣,遇到问题要及时指出并给予帮助、解决,增强学习的信心。装饰手法上除了学过的之外,也可采取绘画的形式,并鼓励创新,使其达到较佳的效果。

  作业要求:能运用多种做陶的方法,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做一件造型别致、生动有趣且有个性特征的作品。

  教学评价:集体观赏——推选作品——本人谈构想——大家评议。

  四、教学选择

  本课教学活动的实施,欣赏教学实际上是一重要的内容。因为陶艺教学在小学阶段已告一段落,因此,欣赏的内容、图片、文字资料相对要准备得充分一些,从不同时期、不同形状样式、风格种类、古代现代、国内国外的陶文化中去寻找有代表性的作品,使课堂内容更充实,文化内涵更丰富,达到教学的目的。

  陶艺创作活动的组织可以分组进行,各组先商议确定表现内容:以做什么为主?如做建筑物,是高楼还是民居?再考虑分工,你做什么,他做哪一部分,先个体尝试,然后将个体的创作进行组合造型。既展示了个人的思想又体现集体的力量,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建议

  1.教学前教师自己要熟悉我国陶文化的发展过程以及有关陶文化的知识和各个时期的作品及其特点。

  2.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较直观地欣赏到不同时期彩陶文化的差异及其陶艺作品的造型特征、表现形式和特点、纹样装饰的手法,使之体会和感受到彩陶文化的气息和古人的创造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3.在创作表现中,要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必须的工具材料,如拓印肌理纹样的物品,进行刻画纹饰的竹签,进行造

  型的报纸、树枝、铁丝,压泥板用的瓶子、棍子等等,(也可布置学生课前准备)使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当地情况介绍一些有本地特色的传统手工制作的工艺品,拓展知识面。

小学美术教案10

  课题:学构图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构图的一般知识。

  2、培养学生组织画面、安排画面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学生锻炼、概括的造型能力。

  教学重难点:构图的组织与安排。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一幅画如何安排好所表现物象的位置以及多种物象的组合关系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演示说明

  师:任何一幅画面的构图都存在着这13种基本变化,只有大小适当,位置适中,聚散合理的才是比较完美的构图。

  3、静物构图与风景构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有一个表现主题,而且都要把主题物象安排在画面的重要位置上,使之突出、明确、大小、位置、比例适度。

  不同点:(1)静物是人为的在一定环境下摆放的物象组合,空间是有限的。风景属大自然的造化,无边无界,空间是无限的。

  (2)静物构图所考虑的是如何将有限空间中的物象合理的安排在画面之中,而风景则要在自然中选取所要表现对象,即取景。

  (3)静物的大小、位置、聚散关系比较容易判断,因为它相对集中、独立,而风景是连绵不断的无限空间形态,且形态变化万千,层层叠叠,透视变化也比较大。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静物写生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小学美术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肖形印章的有关知识和刻印方法。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艺术。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朱文和白文印章的特征,学习肖形印章刻印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阴刻和阳刻两种方法的认识和实践。

  三:教学准备

  课件、刻刀、橡皮、印泥等。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欣赏印章,让学生直观认识印章。

  印章是传统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祖国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以图案花纹或人物肖像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印章叫做肖形印章,又叫象形印或图案印,它是刻印艺术中的一种。生肖印是肖形印的一种专题印章。

  (二)新授

  1:学生观赏、分析课文中印章,感受朱文、白文两种不同的的表现形式。

  2:课件出示朱文、白文印章各一枚。提问:这两枚印章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印纹为红色的叫朱文,又称阳文,反之叫白文,又称阴文

  3:继续提问:想一想,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采用怎样的刻制方法才能表现出来?

  4:讲授刻印方法和步骤

  (1)材料准备

  要求:刻印的一面要进行加工平整

  (2)描绘印纹

  注意确定采用哪种表现形式。

  (3)执刀刻划

  教师演示,同时课件演示,强调正确的握刀与运刀和合理把握力度的方法及安全操作知识。

  (4)授色盖印

  授色饱满,盖印时用力要均匀,不能移动印章。

  (三)学生作业

  教师随堂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提示,以点带面。

  (四)课堂

  1:讲评作业,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2: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为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治印艺术而努力学习。

小学美术教案12

  一、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二、课时:1课时

  三、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它的种类、材料、造型都各不相同。由于它们是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共性艺术,因而具有稳定的传统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课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为教学内容,以欣赏山西民间玩具为切入点,开展探究式的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接触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玩具和民间艺术的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民间玩具的特色;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探究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难点: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山西民间玩具的特色。

  六、教学准备:

  学生:美术书、课前收集中国民间玩具的资料和图片或实物。

  教师:中国民间玩具的课件或图片、山西民间玩具的实物

  七、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1)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中国民间玩具的图片,有的同学还找到了实物,对中国民间玩具也有了一点的了解。老师也找了一些中国民间玩具的图片,想看吗?出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

  (2)播放中国民间玩具课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玩具,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多样性。

  (3)欣赏教材中的民间玩具作品,提出问题:

  翻开课本,仔细观察,小组讨论:①图片有什么民间玩具?你见过吗?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②找出这些民间玩具的共同点?③它们在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由各个小组长汇报,师生共同总结: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点是:色彩鲜艳、造型丰富、废物利用。

  感受阶段

  中国的民间玩具种类很多,这节课重点欣赏富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玩具──山西民间玩具(再次出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山西民间玩具)

  (1)出示山西民间玩具各种虎造型的民间玩具课件。

  (2)小组围绕以下4个问题展开讨论:

  A.这些民间玩具以什么动物形象进行夸张、变形?

  B.民间玩具老虎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C.民间玩具老虎选用什么材料进行制作?

  D.你知道民间玩具老虎的寓意吗?

  (3)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虎造型的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用虎的形象进行夸张、变形,它具有造型粗犷、质朴、生动优美,注重装饰性,大胆取舍细节,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用布、面、土等材料制作,有勇敢、强悍、吉祥之意。

  (4)欣赏各种山西民间玩具(出示课件:各种山西民间玩具),师生共同总结山西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山西民间玩具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民间艺人采取最简易、最便利的手工制作,利用最廉价的面、土、布、木、纸,凭籍灵巧的技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它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物质产品。同时又是传授美的艺术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美与实用的和谐。山西民间玩具有着深刻的寓意,借助虎、鸡、鱼、龙、凤,这些人们喜爱的、有特定审美内涵的形象,巧妙地表达“吉祥如意”、“富贵荣华”的主题。山西民间玩具有造型粗犷、质朴、生动优美,注重装饰性,大胆取舍细节,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色彩在山西民间玩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以喜庆、吉祥为主题,因此,以它红火、热烈、艳丽的色彩而面世。

  发展阶段

  欣赏本地的民间玩具(学生带上家长收藏的民间玩具实物或图片,教师也可播放本地民间玩具的图片课件)相互欣赏,从材料、造型、色彩、寓意认识本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拓展阶段

  欣赏外国民间玩具(课件欣赏)让学生了解、体验外国民间玩具的多样性,感受艺术的多元化。

小学美术教案13

  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脸谱图案和色彩的象征意义,能够根据谱式绘画一个京剧脸谱。

  2.在绘制过程中,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基本特点。

  3.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培养对京剧脸谱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脸谱的知识

  1. 脸谱的特点:象征性、夸张性。

  2. 脸谱的色彩:

  红色——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黑色——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白色——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紫色——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黄色——勇猛而爆躁。

  金色——神仙高人。

  绿色——勇猛,莽撞。

  蓝色——刚强阴险。

  3. 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谱式:

  ① 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② 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而是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③ 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④ 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⑤ 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丑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4. 京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种基本型。

  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像真性的脸谱。

  勾脸:是用毛笔蘸颜色勾画眉目面纹,填充脸膛色彩,成为五光十色的图案。有的贴金敷银,华丽耀炫,光彩夺目。

  抹脸:是用毛笔蘸粉把脸的全部或一部分涂抹成白色,表示这一类人不以真面目示人,是一种饰伪性脸谱,又称粉脸。

  破脸:是指左右图形不对称的脸谱,揉、勾、抹三种脸中都有破脸,是一种以贬意为主的脸谱。

  二、绘画脸谱

  按脸谱谱式在铅笔勾勒的图案上用水粉上色。

  (强调:不能在颜色上来回涂染,以免将下面颜色带起。)

  三、展示与评议

  1. 依据不同谱式或色彩,分类展示学生作业。

  2. 说说自己绘制的人物和绘制的感受。

  3.教师点评,表扬有创意的作业,肯定学生耐心、细致的作业态度。

  4. 教学拓展:

  欣赏利用各种材料绘制的京剧脸谱,鼓励学生进一步尝试。

京剧脸谱小学美术教案

【【热】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12-18

小学美术教案(15篇)01-02

小学美术教案15篇01-02

小学美术教案(合集15篇)01-02

小学美术教案集合15篇01-02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模板汇编7篇10-26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集合六篇08-22

【精品】小学美术教案锦集九篇10-15

小班美术教案12-02

关于美术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