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11 16:37: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4课时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7页118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段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规律。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具:

  挂图、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每位小朋友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它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举起你的右手,请每一位学生高举起右手,并将五指伸直,关拢。

  师:现在请每位小朋友将五指张开,数一数,张开后有几个空格?(4个)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格叫间隔。刚才,我们把五指张开,有4个空格,也就是4个间隔。

  2、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比如:在马路边种树,每两棵树之间有一段距离,我们就把这一段距离叫做一个间隔,楼梯、锯木头等。

  3、大家清楚地看到,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么,将手指换成小树,5棵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6棵呢?7棵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植树问题。

  (一)出示: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同桌相互讨论。

  2)有线段图表示你的方法

  3)学生汇报

  4)引导总结:

  两端要栽的时候,比较间隔数和棵数,你得出什么规律?(生:棵树比间隔数多1)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两端都栽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吗?

  板书:棵数=间隔数+1

  5)在线段图上,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点数=间隔数+1

  6)这个问题应是:1005=20(个)间隔数

  20+1=21(棵)棵数

  巩固练习

  (一)书第118页的做一做独立完成,指名反馈。

  (二)出示: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1)读题,理解题。

  2)分组看图讨论。

  3)尝试列式计算。

  4)交流:603=200间隔数

  两端不栽树:20-1=19(棵)

  192=38(棵)

  5)质疑:

  为什么减1?为什么乘2?

  比较例1与例2的不同?小组讨论,再交流

  例1两端要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大1:例2两端不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少1。

  巩固练习二:

  教科书第119页做一做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三、本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两端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的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

  学情分析

  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绿化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关系。

  2、利用线段图理解“棵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将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中,学会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理解题意。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

  [教学难点]:掌握用线段图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听唱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比较两组图片的不同,让学生说出植树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的植树问题。

  二、探究新知

  (展示题目)

  (一)宝塔山下有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等距离植树,两端都栽,可以怎样植?用线段图表示你的方法。(小组讨论)、

  1、学生画线段图表示,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回答。

  3、教师把学生的想法用表格出示如下:

  4、引导总结:

  5、生:手指线段图

  师:在线段图上,点数和间隔数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点数=间隔数+1

  6、师:总长与间距和间隔数又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

  生:总长=间距×间隔数

  7、尝试应用:

  三、巩固新知

  四、小结本节内容

  五、教学作业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培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出示,设疑激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它不仅能写,能画,其实我们的手指中还隐藏了许多数学知识!现在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左手,这里有几根手指呢?

  预设:5根

  教师:那手指与手指间的空隙叫什么呢?

  预设:间隔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两个手指间的空隙叫做间隔。大家观察一下,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4个间隔

  教师:现在再看,现在伸出了几根手指呢?

  预设:4根间隔

  教师: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3个间隔

  教师: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4根手指之间有3个间隔,你们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数量关系了吗?

  预设1: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

  预设2: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教师:那你能不能用数学式子来表示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呢?

  预设1:手指数=间隔数+1。

  预设2:间隔数=手指数-1.

  教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入新知,经历过程,感受方法

  教师:请看,请大家默读一下:(课件出示问题)。

  引例:同学们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那么这条路的一边将被树隔成了几段?

  教师:告诉我们 哪些条件?(提问)要求什么问题?(提问)

  教师:同学们先用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并提问完成)

  教师:这里的有几个间隔?

  预设:4个

  教师:那你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

  预设:20÷5=4

  教师:20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分别提问)

  预设:20表示这条路的长度(一般我们把它称为总长),5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我们一般把它称为间隔长),4表示有4个间隔。

  教师:4个间隔相当于4段,所以我们数学上通常把有几段称为段数。所以4后面的单位是段。因此我们就得到了公式:全长÷间隔长=段数(提问)。根据除法算式中的关系,间隔长该怎么求?(提问)段数该怎么求?(提问)

  教师:那现在如果我想在这条路上种树,一共需要几棵树苗呢?

  预设:5棵。

  教师:怎么列数学关系式?(提问)

  预设:4+1=5(棵)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呢?

  预设:因为两端都栽。

  教师:你们都跟他一样吗?所以你发现了树的棵树与段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提问推出棵树与段数的两个公式)

  教师:刚才我们是在20米长的路上种树,那现在如果在100米长的路上种树呢?你还会吗?请看例1(课件出示例1)。大家在书本上完成。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 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 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请同学上台展示)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连例题都难不倒你们!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可是,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大家请看(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实例)可见植树问题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下面就请大家应用刚才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几个问题。

  教师:今年的圣诞节刚结束,为了度过一个美好的圣诞节,张老师前几天在家可花了不少的心思!你们看——(分别出示3道练习)

  练习1.我买了装礼物的袜子,像这样每两只袜子之间隔0.5米,挂成一排长8米(两端都挂),一共买了几只袜子?

  教师:现在老师要把题目难度加大。(做完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说)

  练习2.我又买了21只铃铛,挂成一排,长6米(两端都挂),每两只铃铛之间要隔几米?

  练习3.我还买了像圣诞树的衣服来装扮,15人排成一排,迎接圣诞老人(两端都排),每两个人之间隔2米,这个队伍有几米呢?

  四、回顾思考,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同学们课后去探究吧!

  五、逆向思考,拓展新知

  教师:最后老师有一个难度很大的题目想留给同学们回家思考!请看:

  练习4.在圣诞节这天,老师看见100位圣诞老人一起来给我们送礼物,他们并列排成两队(两端都排),每前后两个圣诞老人之间相距1米,则这个队伍排了有多长?

  六、布置作业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所有例题,以及相关习题。

  教材分析:

  现实生活中与“植树问题”类似的有很多:如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锯木头、走楼梯,等等。由于它们之间都存有共性:都隐藏着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因此,抽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植树问题”,作为数学模型研究,总结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本节课是把所有类型的植树问题归纳在一起,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公式,最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所有和植树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几种类型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植树问题”几种类型的特征。

  难点:解决所有和植树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巩固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直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复习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2、出示复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几种类型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常见类型:

  (1)、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

  (2)、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

  (3)、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植树问题;

  (4)、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出示例题:

  例题: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上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你能想出几种植树方案?

  2、学生自主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合作交流。

  4、全班交流。

  特点棵树间隔数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

  方案1两端都栽54棵树=间隔数+1

  方案2两端都不栽34棵树=间隔数-1

  方案3一端栽,一端不栽44棵树=间隔数

  方案4封闭图形44棵树=间隔数

  5、总结学习方法:

  植树问题有高招,做题之前先分类。

  两端都栽,棵树=间隔数+1;

  两端都不栽,棵树=间隔数-1;

  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树=间隔数;

  封闭图形,棵树=间隔数。

  三、巩固提高、发展创新。

  1、在一条长400米的道路一旁安装路灯,每隔50米安装一座(两端都要安装),一共可以安装多少座路灯?

  2、两座楼房之间相距56米,每隔4米栽雪松一棵,一行能栽多少棵?

  3、学校要在80米的跑道一旁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如果一端不插,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

  4、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200米,每隔10米栽一棵柳树,需要树苗多少棵?

  以上四道题为基础巩固题,下面两道为拔高题。

  5、一根木料锯成4段要12分钟,锯成10段要几分钟?

  6、祁老师要上楼去某班教室,从一楼开始,每走一层有32个台阶,一共走了96个台阶,你知道祁老师去几楼的教室吗?

  四、全课小结。

  你在这一节课里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5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抽象逻辑思维潜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必须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资料,而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维方法。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透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这个数学资料既需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而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状况,让学生先透过画线段,再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新课标》提出:“学生透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解题不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培养学生透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资料: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间隔概念,明白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数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潜力。

  数学思考:

  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自主实验、探究、交流,从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过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解决问题:

  能够应用本节所建构的植树问题的数模以及探寻到的规律,针对实际情形灵活的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教学重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建构数模,探寻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每组一张表格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猜到了吗?”“对!就是这双勤劳的双手。请同学们伸出左手五指张开,看看你能想到哪个数?”“5是指5个手指,胡老师想到了4,你明白在哪吗?”“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些空格叫做间隔(板书: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是4。”

  “此刻看老师的手变魔术了,5个手指有4个间隔,4个手指有3个间隔……你们找出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指名说)

  2、找间隔

  “生活中的间隔随处可见,请看大屏幕。你找到间隔了吗?”(出示课件2—4)

  “我们的身边还有间隔吗,一齐来找找吧!”

  3、揭示课题

  出示课件5、6。师:“你更喜欢那组画面?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秀丽的环境呢?”

  “对!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说到植树,大家明白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植树但是有必须的学问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师:“春天到了,为了美化校园,我们校园也要植树,想当环境设计师吗?看看具体要求。”(出示课件7、8)

  1、设计不同方案

  师:“画一条线段表示12米的小路,你想怎样载就用示意图或线段图画出来吧!”教师巡视。

  2、展示不同方案

  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问:“你是怎样画的?”

  师板书三种状况,分别是: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

  师:“这天这节课我们先来探讨两端都栽的状况。”

  3、小组探索、加强体验

  (1)提出问题

  出示例1(课件9)学生默读题目,找出关键词并做解释。

  师:“需要多少棵树苗呢?”指名说出不同的答案并板书。

  师:“此刻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而且每种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小组讨论,并说出理由。

  (2)验证猜想

  演示课件9师:“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路,两端都种,先在头上栽一棵,再一棵一棵的栽……这样栽下去,你有什么感受?”(太麻烦)“老师也有同感,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想明白吗?就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那里100米太长了,我们能够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种看。”(出示课件10)

  分组画出不同路长的栽法,小组展示栽的棵数。师“为什么这么画?”

  (3)总结规律

  小组内填写表格,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规律

  “刚才透过画图明白了棵数,能不能透过计算得到呢?”

  师:“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你明白例1的答案了吗?会列式计算吗?”(出示课件11)

  4、运用规律

  (1)此刻我们的小手的5个手指看成5棵树,你能说说这天发现的规律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2)出示课件12“比一比谁的反应快”在两端都栽的状况下,有8个间隔共要种几棵树?有10个间隔共要种几棵树?如果已种了6棵树有几个间隔?如果已种了10棵树有几个间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类似于植树问题的现象小明就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咱们来看看吧。

  1、公共汽车上(出示课件13)

  2、公路上(出示课件14)

  3、上楼梯(出示课件15)

  4、钟表上(出示课件16)

  引导:师边模仿钟响边板书,学生击掌感受第一响与第二响之间有间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透过这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对!这天你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的重要规律,我们是怎样得到的?”“你还学到了什么方法?”(复杂问题简单化)

  “收获方法比收获知识更重要,祝贺大家!”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路长÷间距

  路长=间隔数×间距

  100÷5+1=21(棵)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具准备:

  课件、表格、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间隔”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请你们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5个手指,4个空)这4个“空”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3个手指之间呢?(请生在自己的手上指一指)2个手指之间呢?(全班一起找)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2.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像这类问题其实就是——植树问题(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二、自主探究 找出规律

  1.课件出示:为迎接2008奥运会,北京市城市规划局准备在长100米的迎宾道一侧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题。谁知道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那共需多少棵树苗,谁来猜一猜?

  预设:学生可能大多数对得到20棵。

  师:你们的猜测正确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想办法来验证一下。但是100米这个数字有点大,不好验证,怎么办呢?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是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假设路长只有20米,每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要栽几棵呢?

  师:下面就请小组同学一起想办法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全班交流汇报。(重点让用线段图来验证的小组来说明理由。)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真会想办法,他们用一条线段表示这条小路,平均分成4份,这时出现了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生:4个间隔和5个间隔点。也就是把一条小路平均分成4份后,如果两端都要栽树的话,共要栽几棵?(5棵)20÷5不是等于4吗?怎么是5棵呢?多的这一棵是怎么来的?

  师:如果每隔4米栽一棵、每隔2米栽一棵又需要栽多少棵树苗呢?请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并将你们解决的方法写在练习纸上。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填写表格:

  总

  长(米)

  每两棵树之

  间的距离

  (每段长)

  棵

  数

  间隔数

  (段 数)

  20

  全班观察表格寻找规律。

  师: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猜测、讨论、验证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在一条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数比平均分的份数也就是间隔数多1。(板书:棵数=间隔数+1。)

  师:对得到的这个规律有没有不同意见?

  三、巩固练习

  师:现在我们用得到的这个规律来验证一下你开始的猜测正确吗?

  (1)基础练习。

  师:请看题目,谁愿意来说一说?

  A1. 在长100米的迎宾道一侧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A2. 如果是每隔10米栽一棵呢?(口答)

  B.师:同学们真能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许多类似的植树问题。这是陈老师家乡重庆的鹅公岩大桥,想知道这座桥上有多少盏路灯吗?

  课件出示:大桥全长1420米,大桥的两侧每隔10米安装了一盏路灯。一共安装了多少盏路灯?

  C.这是我们重庆的轻轨列车,陈老师每天就坐轻轨列车回家。

  课件出示:从学校到老师家一共有14个站,每相邻两个站之间的距离平均是1千米,你知道陈老师的家离学校大约有多少千米吗?

  (2)拓展练习。

  师:老师的家乡重庆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在重庆有一个解放碑。想听听它的钟声吗?

  课件出示解放碑的大钟及题目。

  解放碑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呢?

  师:请同学们独立的在练习本上完成。

  小结:同学们真棒!不仅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找到植树问题中当两端都栽树时棵数=间隔数+1,而且还运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数学文化

  介绍二十棵树植树问题:有20棵树,若每行四棵,问怎样种植,才能使行数更多?

  五、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如植树时有时需要一头栽一头不栽,在圆形的球场一周栽树以及围棋盘上摆棋子的问题等(课件图片展示),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本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包含三个问题(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主要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材第106页例1通过学生熟悉的植树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经历猜想、实验、抽象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间隔与点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情况,理解与掌握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经历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感悟化繁为简、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3、能运用规律或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规律的获得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所学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树和小路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植树有什么好处呢?

  2、揭题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植树的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猜想规律。

  出示情境图:同学们在全长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学生尝试解答:你认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你是怎样想的?

  提出质疑:对吗?我们需要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设想。

  看来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可100m有点长,研究起来不方便,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研究方便呢?(对,我们可以先研究20m的小路一边栽树情况)

  2、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1)研究在20m的小路上栽树的问题。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或者画一画线段图,看看每个5m栽一棵,一共要栽几棵。

  (2)研究30m、35m、40m……小路上的植树情况,完成手中的表格。

  3、讨论交流,总结规律。

  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间隔数和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棵数=间隔数+1)

  4、解决问题,运用规律。

  (1)解决课本第106页例1,“在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

  (2)思考:如果是“两边都植树”,那一共需要多少棵树呢?

  三、深化提高

  智力大闯关

  第一关:

  1、学校有一条长60米的小道,计划在道路一旁栽树,每隔3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苗?

  2、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灯?

  第二关:

  1、园林工人沿一条笔直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2、1路公共汽车从新城到老城设有10个站台,每相邻两个站台之间的距离为1千米。1路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全长多少千米?

  第三关:

  1、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敲完需要多长时间?

  2、一条路原有木电线杆46根,每两根之间相隔12米。现在要全部换成水泥电线杆,如果每两根电线杆之间间隔20米,需要多少根水泥电杆?

  四、回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获取这些知识的?

  五、拓展延伸

  假如只栽一端,或者两端都不栽,棵数与间隔数又有什么样的关系?想研究吗?那么请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课后研究研究,好吗?

  六、板书设计植树问题

  (线路一侧,两端都栽)

  间隔数=总长÷间距

  棵数=间隔数+1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植树问题》

  教学来源: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

  教学对象:

  五年级学生

  备课人:

  张金玲

  基于标准:

  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感悟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2、 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参与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感悟演绎推理思想,学会独立思考。

  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数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中的一个亮点,它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这一单元内容就是植树问题,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有两端栽、两端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以及环形情况、方阵问题等。本节课例1是两端都栽树的情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含义、《表内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学习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画线段图、填表格、讨论交流等活动,能化繁为简并说出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能发现并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栽)的一般解题规律,并能利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

  任务一:通过猜谜活动,以及画线段图、做表格等活动,完成目标一。

  任务二:通过课堂例题的理解分析,找到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达成目标二前半部分。另外利用习题的解决,达成目标二的后半部分。

  【学习重点】:发现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学习难点】: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小组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直观认识间隔

  新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看,“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打一人体的组成部分。”它是什么呢?谁知道?(手)

  同意的举手?你们真会联想,它就是我们的手。我们的手作用可真大,能写会算还会画,而且我们的手上还有许多的数学奥秘,仔细看自己的手,你能看到数字吗?(5)

  哦,怎么看出5了?(表示手指的个数)谁还看到了数字5?真不错,除了用数字可以表示手指的个数,咱们的手上还有没有数字?(还能看到手指之间的间隔,两个手指之间的缝隙,教师说明,缝隙就称为间隔。)。

  手指之间还有一个个的间隔。同学们,咱们手上五个手指之间到底有几个间隔呢?(4个)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还真有4个间隔。那四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三个手指之间呢?两个手指之间呢?(生依次回答。)

  你发现什么了吗?(生说)

  的确,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是有着一定的规律的,它们之间的这种规律最适合解决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这类问题,这类问题的名字叫做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探究规律 实现目标

  1、例题探究

  说起植树问题我们就先从植树谈起吧。请看例题。

  出示例题1: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A、从题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谁来说一说?生说,师画。

  它们都表示什么,大家知道吗?生说:一边表示只在小路的一侧种树。全长1000米表示第一棵树和最后一棵树之间的距离是1000米。每隔5米栽一棵表示棵与棵之间的距离是5米……

  师小结:

  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左边或者右边,全长1000米是指小路的总长。每隔五米栽一棵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两端要栽指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

  B、算一算,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反馈答案:

  方法1:1000÷5=200(棵)

  方法2:1000÷5=200 200+2=22(棵)

  方法3:1000÷5=200 200+1=21(棵)

  疑问: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你想用什么方法验证?(生说:画线段图的方法)

  三、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化繁为简探规律

  是个好办法!我们可以选择画线段图来验证。每隔5米栽一棵就画一段,再过5米再画一段,这样我们需要画多少段呢?好画吗?为什么呀?(数据太大了)。那怎么办呢?(选择简单的数据进行研究,得出规律再解决这道题)

  是呀,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研究。你准备选用哪个数来研究?(生说)下面请大家自己选择简单的数据在练习本上试着进行验证,并把你试的结果汇报给组长填在表格中,之后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栽)的解题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让学生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探究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通过探索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初步体会化复杂为简单和一一对应的数学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感悟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与棵数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用尺子、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啊,老师带来一个谜语想和大家一起猜一猜,请看。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打一人体的组成部分。它是什么呢?你说说看?

  生:他是手。

  师:哦,他就是我们的手。我们的手作用可真大,又会写又会画还会算,而且我们的手上还有许多的数学奥秘,仔细看老师的手,你看到了数字几呢?

  生:5.

  师:哦,你们都看到了数字五,那你还能看到数字几呢?

  生:我看到了数字4、3、2、1。

  师:哦,你说的数字4、3、2、1表示的是什么啊?能告诉我们吗?

  生:手指的个数。

  师:哦,手指的个数。那我们说的五也是手指的个数,对吧。诶,除了手指的个数外你还能看到什么呢?

  生:还能看到手指之间的间隔。

  师:哦,手指之间还有一个个的间隔。同学们,在老师的手上五个手指之间到底有几个间隔呢?

  生:4个。

  师:数一数。1、2、3、4,恩,还真有4个间隔。那四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三个手指之间呢?两个手指之间呢?

  生依次回答。

  师:恩,一个间隔。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手指数比间隔数怎么样啊?

  生:手指数比间隔数多一。

  师:说得真完整。谁还说?

  生2:手指数比间隔数多一。

  师:哦,那间隔数比手指数呢?

  生3:间隔数比手指数少一。

  师:哦,谁还说?

  生4:间隔数比手指数少一。

  师:同学们,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吗?手指数等于什么呢?

  生1:手指数等于间隔数加一。

  师:哦,谁还说?

  生2:手指数等于间隔数加一。

  师:恩,还谁会说?好,你也来试试。

  生3:手指数等于间隔数加一。

  师:很好,那么间隔数等于什么呢?

  生1:间隔数等于手指数减一。

  师:恩。

  生2:间隔数等于手指说减一。

  师:恩,真聪明。好了,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啊,都有两件宝贝,一个呢是我们的双手,一个是我们的大脑。我们利用我们的大脑发现了这么多手上的奥秘,看来我们的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啊。

  二、探究规律实现目标

  1、多媒体出示学校操场

  师:这里是哪里?

  生:操场!

  师:看来同学们对我们的学校真是非常熟悉,一下就认出了这就是我们的操场。为了美化我们的学校,校长打算在100米的操场小路上植树,可不是随便种的哦,校长可是有要求的。今天我们就要利用我们的双手和大脑一起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出示例题1: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师:读一读,在题中你读到哪些信息?谁来说一说?

  生:……………………

  师:一边表示什么?全长100米表示什么?每隔5米栽一棵表示什么意思?

  师:什么是两端都要栽?

  生:……………………..

  (1)师小结:用图演示说明: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左边或者右边,全长100米是指小路的总长。每隔五米栽一棵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两端要栽指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

  (2)算一算,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3)反馈答案:

  方法1:100÷25=20(棵)

  方法2:100÷25=20xx+2=22(棵)

  方法3:100÷25=20xx+1=21(棵)

  (4)师提出疑问: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三、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师用课件出示下表说:同学们想的办法真多,我们可以选择画线段图来验证。但是100米这个数字有点大,不好验证,怎么办呢?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研究、验证。如本题中假设路长只有5米、10米、15米、20米…每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可栽几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画线段图来分析、研究一下。(板书:复杂——简单)

  总长

  (米)

  间距

  (米)

  线段图例

  (图上厘米代表实际米的距离)

  间隔数

  (段)

  棵数

  (棵)

  5

  5

  10

  5

  15

  5

  20

  5

  ..

  ..

  ..

  ..

  2.先明确表意,再让学生探索完成上表中的内容。

  1.全班交流汇报表中内容。

  2.小组讨论:总长、间距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间隔数和棵数之间呢?

  3.把上表一分为二,让学生交流展示讨论结果。

  (1)出示下表交流汇报总长、间距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借助数据,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关系的意思。(板书:总长÷间距=间隔数)

  总长

  (米)

  间距

  (米)

  间隔数

  (段)

  5

  5

  10

  5

  15

  5

  20

  5

  ..

  ..

  ..

  (2)出示下表交流汇报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借助表中数据,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关系的意思,但关键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棵数比间隔数多1,渗透对应思想。(板书:间隔数+1=棵数)

  线段图例

  (图上厘米代表实际米的距离)

  间隔数

  (段)

  棵数

  (棵)

  1

  2

  2

  3

  3

  4

  4

  5

  ..

  ..

  ..

  4.教师小结

  (1)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猜测、验证、讨论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如果再一条路上植树,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数比平均分的份数也就是间隔数多1,而总长除以间距等于间隔数。对这个规律有没有不同意见?有没有不同说法?

  (2)填一填,反馈规律。

  ()×间隔数=总长棵数–1=()

  总长÷()=间距()-()=1

  四、活用规律,解决问题

  (一)回归疑问,初用规律

  以表格的形式摘要出例题1的重要信息后,师说:现在我们用刚得到的规律验证一下课前同学们做例题1的三种解法,哪种正确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总长

  (米)

  间距

  (米)

  间隔数

  (段)

  棵数

  (棵)

  100

  5

  (二)基础练习,再用规律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复杂的问题。以后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数”的植树问题,知道该怎么做了吗?请试一试:

  1、把下表补充完整

  总长

  (米)

  间距

  (米)

  间隔数

  (段)

  棵数

  (棵)

  100

  5

  20

  21

  200

  5

  200

  10

  1000

  8

  (三)深化练习,拓展规律

  师:同学们真能干!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

  1、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情况类似植树问题呢?

  2、课件依次演示:

  不容易看见却能“想象”的树

  看不见却能“听得见”的树

  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也归为“植树问题”。

  3、巧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类似问题

  (1)请你选一选:

  这排礼炮共有29个间隔,合()门礼炮。

  ①28门②29门③30门

  (2)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

  一列共有25张凳子,有()个间隔?

  ①25+1=26个②25个③25-1=24个

  (3)公交车从东站到西站全长18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2千米。一共有多少个站点?

  (4)一盒9响鞭炮,当听到第一个爆炸声开始计时,到第二声响起时,经过2秒钟。当听到最后一声响起时共经过几秒钟?

  五、拓展

  教师总结延伸:同学们这节课中运用化复杂为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现了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并能利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其实,植树问题还有一端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封闭图形,如正方形、圆形花坛等情况,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继续努力吧!

  六、全课总结,理顺知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植树问题,理解并掌握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关系。

  (2)、在理解间隔数和棵树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两端都栽”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究新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经历和体验“数形结合”、“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出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时,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运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一定喜欢玩猜谜语吧?(课件出示):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谜底:手)

  谁能很快说出谜底?(生口答)。

  师:你思维真敏捷。

  (2)、师:同学们,伸出你的左手,仔细观察,你能看到数字几?

  (3)、认识间隔、间隔数。

  (预设1:数字5,5个手指;数字4,4个手指缝。)

  师:你观察得真认真!

  师:(课件出示)手指间的空隙,在数学上我们叫做间隔。(板书:间隔。)一只手上有四个间隔,我们就说它的间隔数是4。(板书:“间隔”后加“数”)

  (预设2:生:有5数字5,5个手指头;有数字4,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

  师:你懂得真多,能告诉大家什么叫做间隔吗?

  生口答,师出示手的图片,板书“间隔”和“间隔数”。)

  (4)、认识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间隔无处不在。(课件出示:人民大会堂柱子、路灯杆、摆花盆、钟声等),师边放课件边叙述说明。

  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间隔?

  生充分交流

  (5)、揭示并板书课题。

  师:像这样有间隔现象存在的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植树问题的知识。

  二、合作探索,了解三种植树方法

  1、直接出示题目:

  在一条长2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可以怎样栽?

  师:我们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小路的长(来时在黑板上画出线段),用这个(三角形加一竖,写在副板书上)来表示树,请大家来设计设计,看看哪个小组最能干?

  2、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合作要求,完成方案。(出示合作要求) 合作要求

  (1)小组内猜一猜:可以栽几棵树? (2)自己独立动手画一画;

  (3)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你栽了几棵树?谁还有不同的答案?

  (2)师:哦,看来同学们有的栽了4棵,有的栽了5棵,还有的同学栽了3棵,咱就先请栽了5棵的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栽的.?(追问:跟同学们详细的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有哪些同学是4棵的?说说你是怎样栽的?

  刚才听到有同学说栽了3棵,来说说你是怎样栽的? (学生评价)师:你觉得他们说的怎样?

  4、三种植树方法的命名。 师:(指着第一种)像这种,在路的起点和终点都栽了树那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两端都栽”(板书),那像这种了,头栽尾不栽,或者尾栽头不栽,可以叫做——( 只栽一端 ),这种呢?(两端都不栽)

  1、出示题目信息:一条新修的公路,全长100米,在它的一侧种树(两端都栽),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

  2、理解题意。

  (1)、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理解题意。

  师: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或句子,分析题意。你认为哪些词是比较重要的?

  题目中,“两端都栽”是什么意思?

  师:既然有“两端都栽”的情况,就有“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也有“只在一端栽”的情况。(课件演示: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三种情况。)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

  (3)、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一共要栽多少棵?

  (指名生答)

  (4)、提出验证。

  a:师: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呢?我们怎么来验证一下?

  b:生尝试寻求方法。

  生:可以画一画图。

  师:你的想法非常好,可以用一条线段代表100米长的公路,画一画图,数一数实际种了多少棵。)

  (5)、尝试验证,边叙述边课件演示:因为两端都栽,所以要先在起点栽一棵,然后每隔5米栽一棵,再隔5米再栽一棵,再隔5米再栽一棵……看看一共要栽多少棵。

  师:现在栽了多少米了?就这样一直栽到100米处吗?

  (预设生:太麻烦了,浪费时间)

  (6)寻求“化繁为简”的数学方法。

  师:老师和你们有同感。100米的路太长了,你觉得路的总长要是多少米好了?

  生尝试发表自己的想法。

  (预设生:50米、20米、10米

  师:我明白同学们的意思了,就是把路的总长换成比较小的数就行了。你们的想法太棒了!)

  师:在数学研究中,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就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即把“大数变成小数”进行研究,这样就可以“化繁为简”,找出规律。(板书:大数——小数,化繁为简)。比如,100米太长了,我们可以转化成15米栽几棵、25米栽几颗?从而找出规律。

  师:老师在电脑上可以画成小树,你们在练习本上,也画成一棵棵小树吗?怎样表示小树比较简单?

  (预设生:画成小树太麻烦,可以用一个点表示一棵小树比较简单。)

  师:你的方法真好!用线段图来表示,简单明了。(课件演示:小树变点,成为线段图)

  (二)、自主探究。

  (1)、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就来当一次“小小数学家”,研究一下当总长分别是10米,15米、20米、30米时,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有什么规律。请你们拿出题卡,认真画出线段图,并结合线段图把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2)、生独立填表。

  (3)、汇报交流:谁把你的结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师:谁和他的结果一样请举手?

  师:看来大家都做得非常认真!)

  师:为了便于大家观察,我把表格展示在大屏幕上。

  (4)、师:(边课件演示边引导)仔细回忆刚才画线段图填表的过程,认真分析这几组数据,能否说出总长、间隔、间隔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课件表格下出示:总长o间隔=间隔数)

  间隔数与棵数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课件表格下出示:间隔数o( )=棵数)。

  那么,当两端都栽时,如果知道全长和间隔,怎样求出棵数?

  (5)、学生独立思考,充分交流。

  结合生答,师完成板书:总长÷间隔=间隔数,间隔数+1=棵树。

  (6)、师:如果不画线段图,你能说出总长是50米时,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吗?

  学生口述答案。

  师:你真了不起!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出示前面的例题。

  师:利用刚才我们发现的两端都栽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你能找到这道题的正确结果吗?

  (2)、生找出正确解法。

  (3)师:20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1?(20表示间隔数,因为间隔数加一等于棵树,所以要加一。)

  (师:你讲得太棒了!老师真心佩服你!) (4)、师:以后再遇到生活中类似于“两端都栽”的实际问题时,就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解决。那么现在就请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到知识城堡一展身手吧。看哪位同学是数学闯关达人!

  三、学以致用。

  1.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课件配图片出示)

  生独立审题,尝试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师提醒学生注意这里的棵树是多少?6米是什么意思?让我们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在一条全长180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6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生独立审题,尝试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这道题180米表示的什么意思?6米又代表什么呢?让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如何列式计算?

  3.钟声与钟声之间也有间隔,你能同化成植树问题进行解答吗?

  (课件出示)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敲完需要多长时间?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认真倾听钟声敲响几下?仔细观察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课件出示:结合5次钟声,线段图出示四个间隔)

  (学生结合课件演示,说出:钟声敲响5次,共有4个间隔。)

  大钟5时敲5下,有4个间隔,共用了几秒钟?由此能求出什么?那么12时敲12下,有几个间隔?敲完用多长时间吗?请同学们尝试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汇报交流,说出思路。

  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充分交流。

  师:在今天的探究活动中,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规律,能运用这个规律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而且知道了数学研究中“化繁为简”方法,会通过画线段图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其实,在植树问题中还有许多知识,比如两端都不栽时、只有一端栽时,或在封闭图形上栽时,棵数分别有什么规律呢?那么这道提留给大家!我们将在下次课的学习中继续探究。

  拓展延伸:

  现在要在这条1000米长的公路的一侧安放垃圾桶(只在其中一端放或者两端都不放),每100米安放一个。一共需要多少个垃圾桶?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在摸一摸、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在亲身体验、交流中,进一步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并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1、肢体体验:同学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它里面还蕴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举起你的右手,并将五指伸直、张开、用左手摸摸右手,数一数,五个手指有几个空格?(4个空格),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格叫“间隔”。 也就是说,大小拇指在一只手的两端: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弯弯你的大拇指看: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把大、小拇指一齐弯弯看:3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那么,将5个手指换成小树,5棵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楼梯、锯木头、敲钟…都有间隔。)

  2、引入课题:师:树可以美化环境,清新空气,我们要多植树。在一条直线上种树,每两棵树之间相等的段数叫做间隔数,每个间隔的长度叫间距,也叫株距。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数学里统称植树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在一条不封闭的直路上的“植树问题”。( 揭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探究规律,解决问题。

  1、找出两端都种树的规律

  植树问题情景1,师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请同学们默读题目,谁来分析一下这道题的条件、问题、关键词和单位?要求一共需多少棵树苗?先要知道两端都栽树,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但是100米这个数字有点大,不好验证,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

  假设路长只有10米、15米、20米,每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两端就是路的两头),要栽几棵呢?(小组合作用画线段图来表示小路,假设路10米,每隔5米种一棵,这条小路平均分成了几个间隔?两端都栽,摆几棵小树呢?)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端都栽树,栽树的棵数与平均分成的间隔数谁多谁少呢?(棵数都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棵数少1)师问为什么两端都种树,棵树只比间隔数多1呢?(因为从一端看过去,棵数和间隔数一一对应,一端只多了一棵树。)已知间隔数怎样求棵数呢?出示并板书: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考考你:如果这条路是25米、每隔5米栽一棵,各要平均分成几个间隔?两端都栽,栽几棵树呢?30米呢?

  师:现在我们用研究出的两端都栽树,棵数等于间隔数加1的规律来解决例1中的问题,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100÷ 5 = 20 (个间隔)20+ 1= 21(棵)。利用两端都栽树,

  棵数=间隔数+1”这个规律解决了两端都植树的问题。

  三、应用规律,走进生活。

  走进生活:

  (一)目标检测:

  1.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的16棵树之间有( )个间隔。 2.从第1棵树到最后1棵树之间有30个间隔,一共有( )棵树。

  3.在一条全长2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4米种一棵(两端要种),一共需多少棵树苗?

  (二)闯关题

  1、工人叔叔准备在一条长200米的大桥一侧安装路灯,每隔40米安装一盏,问共需安装几盏?

  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

  3、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4、小明从1楼到3楼需走36级台阶,小明从1楼到6楼需走多少级台阶?

  5、15个军人站成一列,每两个军人间距离为1米,这列队伍有多长?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实地考察

  六、板书设计:植树问题

  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动手种树,初步感知

  1、创设情景

  2、理解题意

  [出示要求]:在操场边上,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你的设计理由。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

  3、设计方案,动手种树

  师:了解了信息,请同学们设计一份植树方案。你可以用这条线段来代表20米长的小路,其中每一小段的长度是1厘米,我们用它来表示1米长的小路,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图案或图形来表示小树苗,把你设计的方案画一画。比一比,谁画得快种得好,老师就聘请他作学校的环境设计师。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交流

  师:根据你的方案,需要种几棵树?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设计出了这么多的方案。那他们的方案分别是怎样的呢?

  请设计师们给大家作一下介绍

  师:他的设计符合要求吗?

  师:这位同学是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来设计的,我们把这个距离叫做间隔距离,在这份设计方案中,有几个间隔距离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4个这样的间隔距离。像这样间隔距离的个数我们又把它叫做间隔数。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种4棵树的设计方案是怎样的?

  生答

  师:最后我们来看看种3棵树的设计方案又是怎样的呢?

  生答

  师:就一个要求,同学们就设计出了三种不同的植树方案,真是太能干了!

  看来你们都有成为环境设计师的资格。李老师会把你们的方案上交到学校的。

  师:(出示三种方案线段图)不过,李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既然这三种植树的方案都符合设计的要求,为什么同样是20m长的小路,同样的要求,为什么有的是种3棵树,有的是种4棵树,还有的是种5棵树? 谁能来说说他们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师:第一种方案,在路的头尾都种了一棵树,我们就把它叫做是“两端都种”的植树方案,第二种方案,只种头不种尾或者只种尾不种头,我们就把它叫做是“只种一端”的植树方案,第三种植树方案头尾都不种树,我们就把它叫做是“两端不种”的植树方案。(板书:两端都栽 只栽一端 两端不栽)

  二、 合作探究,总结方法

  1、总结规律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在这三种植树方案中,它们的间隔数和树的棵数之间分别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同桌同学先讨论讨论,然后完成这张表格。

  植树方案 间隔数(个) 棵数(棵) 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

  学生反馈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每隔5米种一棵树的要求,发现了植树的三种方案,并知道了每种方案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研究“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

  师: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在这条20米长的小路上,如果按照每隔1米,2米,4米,10米的要求来种树,那么间隔数与棵数之间是不是也会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间隔距离,先在线段图中画一画,然后再列式算一算,间隔数是几个,需要种几棵树?间隔数与棵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后反馈交流)

  师小结

  2、运用规律

  师:老师有问题要考你们了,知道的同学马上起立回答我,比比谁的反应快?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有8个间隔共要种几棵树?有10个间隔共要种几棵树?如果已种了6棵树有几个间隔?如果已种了10棵树有几个间隔?

  三、 开放练习,应用方法

  1、这是我们镇新修的一条公路(图示),公路全长100米,园林工人们想在公路的一侧种樟树(两端都要种),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10米,一共需要多少棵樟树苗?

  (1)学生独立解答

  (2)全班交流结果

  2、师:如果两侧都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樟树苗?(把第1题中的“一侧”改为“两侧”?)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反馈

  3、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反馈

  师小结

  4、在一条街道的一边等距离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街道全长800米,共安装了41座路灯,问相邻两座路灯之间的间隔距离是多少米?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反馈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6、书本P122练习二十第4题

  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是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几盏灯?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主板书) (副板书)

  间隔距离 间隔数 棵数

  两端要栽:间隔数+1=棵数 1米 20个 21棵

  只栽一端:间隔数=棵数 2米 10个 11棵

  两端不栽:间隔数-1=棵数 4米 5个 6棵

  10米 2个 3棵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中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模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间的关系。

  (2)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快乐。

  教学重点: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如下文)。

  一、课前谈话

  1.手指游戏

  师: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奥秘,同学们想明白吗?请举起右手像老师这样做,五指伸直,并拢再张开。看着张开的手,你从中想到了什么数字?(5,5个手指)

  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明白它指的是什么吗?(缝隙、空格等)

  师:对了,指的是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手指时有几个间隔呢?3个,2个手指时呢?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间隔数+1=手指数)

  [设计意图:以趣激学。从学生最熟悉的教学资源“手”入手,在简单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2.导入课题

  师:我们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比如,刚才我们看到的5根手指有几个间隔;爬楼梯要几层;栓广告牌要几个柱子等就是数学中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这天咱们主要来研究“两端都栽”的规律。(板书:两端都栽)

  二、动手种树,初步感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例1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侧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理解题意

  ①指名读题,从中你了解哪些信息?

  ②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3)讨论交流

  师:我这样认为,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你们觉得呢?有了答案后与同桌交流交流。

  全班讨论、交流,汇报后得出结论,这种说法不对。就应是:

  100÷5=20(段)20+1=21(棵)(板书)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师:把双手举起来叉开手指,能够看到10根手指共有9个间隔,如果把手指看成树苗,10棵树有9个间隔。

  课件演示:每5米一棵,种到第100米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两端都要种)

  问:100÷5=20(段)20表示什么意思?(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20+1=21(棵)20段为什么不是20棵,而是21棵呢?

  我们把这条小路平均分成20份,其中的每一份(或者说每一段,每一个空)就是一个间隔,在这道题中,间隔指什么?共有几个间隔呢?也就是说,如果两端都种,种的棵树=间隔数+1

  透过这个例题,你明白了什么?(棵数与段数有关,求棵数得先求段数。即段数=总长÷间距)

  师: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十分重要的规律,那就是:

  间隔数(段数)=全长÷段长

  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

  全长=段长×段数

  [设计意图:导之敢学。在决定、计算、验证探索中学习知识,发现知识,并透过讨论交流,发现植树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律。]

  三、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其实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有关,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和植树问题很相似,我们一齐来看一看下面几个问题。

  ①刘怡瑶从家到校园乘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3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②张老师去某班教室,从一楼开始,每走一层有12个台阶,共走了36个台阶,你明白她去几楼的教室吗?

  ③广场上的大钟3时敲3下,8秒敲完。11时敲11下,需多长时间?

  师:这些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设计意图:乐中求学。把生活中类似植树问题的各种现象糅合在一齐,加深对植树问题模型的理解,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四、再次探究,构建模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咱县新开张的德克士为了进一步宣传,要在全长50米的店面前沿插彩旗,请按照每隔5米插一面的要求设计方案,并说明理由。

  2.设计方案,动手操作

  师:能够独立思考也可小组讨论再设计方案。把你们设计的方案想一想,画一画,摆一摆。择优录取哦!

  (生动手摆学具,画线段图,动手算,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注意发现不同的算法)

  3.反馈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设计的方案?把前沿分成几个间隔?(10个)插了几面旗?(11面,10面,9面)

  师:为什么同样的长度,同样的要求,插的旗数却不一样呢?你们的方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

  生1:我设计分成10个间隔,插11面旗,两端都插旗(投影展示线段图同时师五指伸直手势表述)。

  生2:我也分成10个间隔,插10面旗,一端不插旗。(投影展示算法师拇指弯曲其余伸直手势表述)

  生3:我10个间隔插9面旗,两端不插旗。(投影展示学具摆法后师拇指和小指弯曲其余手指伸直表述)……

  4.师小结

  同一个要求,同学们却设计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案,真有创造力!看来你们都有成为设计师的资格。

  五、精彩回放,画龙点睛

  1.用手势表达植树问题的模型并考察同桌的掌握状况。

  2.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六、穿越时空,展望未来

  有20棵树,若每行4棵,问怎样种植,才能使行数更多?

  七、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100÷5=20(个)……(间隔数)

  20+1=21(棵)……(棵数)

  10-1=9(个)……(间隔数)

  9+1=10(棵)……(棵数)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数学建模,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灵活解决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探索、建模、用模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规律的意识,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未完成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多媒体放映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师:科学家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大胆猜想…)

  谈话引入:说到不如做到,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看谁的观察最仔细,看谁的思考最积极,看谁这节课也能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规律,准备好了吗?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探究规律。

  1、手引发的思考。

  师:伸出你的左手,张开手指,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大家都有一双锐利的数学眼睛,发现手指与间隔之间也有数学。其实在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只要用心观察、思考也能发现他们的数学奥秘。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类似手指与间隔这样的数学问题。

  2、整体感知、确定研究方向。

  课件出示:在15米长的小路一边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可能有几种情况?

  展示学生的猜想:(两端都种,共4棵)(只种一端,3棵)(两端不种,只2棵)

  理解:“间隔”、“间隔数”、“棵数”。

  (二)、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1、提出问题。

  课件:在全长1000米的孟州市大定路的一边植树,每隔10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的猜测可能有不同的结果:1000;1001;1002)

  2、自主探究。

  棵数和间隔数到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并用图示的方法验证。

  课件显示:隔10米种一棵,再隔10米种一棵……,一直画到1000米!学生会感觉:这样一棵一间隔画下去,方法是可以的,但太麻烦了,又浪费时间。

  引导学生:要研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让学生思考、交流,尝试从简单入手,用“把大数变小数”的方法进行研究,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发现规律。

  学生开始动手画图、填表、比较分析,然后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小数据中两端都种的情况下,都有“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

  师:“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是同学们用较小的数据研究出来的,如果数据增大,这个规律还成立吗?

  课件动态演示:一个间隔对应一棵,这样一直对应下去, 1000个间隔就有1000棵,种完了吗?

  师:如果这条路变得很长很长、无限长,两端都种还有这样的规律吗?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管数字多大,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最后还要补上一棵才能达到两端都种的结果。这个环节,潜移默化地渗透“极限”的思想。

  4、总结归纳。

  归纳“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可以从简单入手,将困难的变为容易的,将复杂的变为简单的',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把抽象的数学化归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提高思维的素质。

  5、总结规律。

  师:你们能用一个式子把规律表示出来吗?

  【板书】间隔数+1=棵数 棵数-1=间隔数

  6、联系生活

  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你发现了吗?

  让学生通过举例,体会到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路灯排列、排队等生活现象都与“植树问题”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也给这种数学思想以充分的建模。

  (三)、点击生活

  ①(求间隔数)判断:元宵节,中华大街一侧从头到尾一共挂了200个大红灯笼,如果在每两个灯笼间挂一个中国结,需要201个中国结( )

  ②(求间隔长)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9千米,从起点站到终点站共有10个站,相邻两站的距离约是多少千米?

  ③(求棵数)老师登古塔,每层有11个台阶,从一层开始一共走了55个台阶,龙老师到了第几层?

  ④ (求全长)塔楼上敲钟,从第一敲开始,每隔4秒敲一次,到第5敲时,一共间隔了几秒钟?

  (四)、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世界著名数学问题)

  师:数学史上有个“20棵树”的植树问题,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引起科学家的研究兴趣。这就是:‘20棵树,若每行四棵,问怎样种植,才能使行数更多?

  早在十六世纪,古希腊等国完成了十六行的排列。(出示图1)

  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大师山姆完成了十八行图谱。(出示图2)

  进入二十世纪,数学爱好者绘制出了二十行图谱,创造了新纪录并保持至今。(出示图3)

  (结语)今天进入21世纪,20棵树,每行4棵,还能有更新的进展吗?数学界正翘首以待!期待着同学们大胆探索、积极思考,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

  教学目标: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4、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具准备: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问答,认识“间隔”

  1.同学们,我们先做个游戏请你们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仔细观察。

  2、 把你的手放好,我们进行快速问答:五个手指几个空?4个手指几个空?2个手指几个空?3个手指几个空?一个手指几个空?

  3、 这4个“空”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 (全班一起找)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跟间隔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

  1、最近我们的学校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新修建的操场旁有一条小路需要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来绿化、美化我们,现在请你来当设计师,你对自己有些信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2、多媒体出示题目:学校操场边有一段长20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边植树(两端都栽)、并且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请按照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

  3、从屏幕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认为在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什么?你能解释什么是两端吗?

  (总长20米两端都栽间距相等)

  4、在分组探讨前,请先商量好准备每隔几米栽一棵,然后动动手、动动脑,看用什么方法能够又快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桌合作)

  5、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三、探讨新知:

  1、谁能展示一下你的设计才能,注意说明白你是每隔几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你是怎样获得这个结果的?

  2、学生交流汇报(画线段图法、计算法)

  3、 教师介绍讲解概念:总长、间距、段数、棵数(并随机板书)

  4、用多媒体演示线段图的推理过程。

  在设计方案、交流方法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没有画线段图,而是直接列出了算式,他们一定找到了规律,我们现在也一起来找一找这个规律是什么。

  总长20米,间距10米,有几段几棵。

  总长20米,间距5米, 有几段几棵。

  总长20米,间距4米, 有几段几棵。

  总长20米,间距2米, 有几段几棵。

  5、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并板书:

  棵数总比段数多1,段数总比棵树少1。

  总长÷间距=段数段数+1=棵数

  6、当总长是20米时,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解决,当路段变长是1000米、20xx米时,就不能这样做了,就需要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7、 多媒体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

  (1)了解题目内容。

  (2)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8、刚才我们所提到的手指数和间隔数分别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哪个数量呢?生活中不止是植树问题包含着间隔现象,在其他方面也广泛存在,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锯木头、路灯、表面上的间隔和数字……)

  9、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①同学们做早操,某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的距离是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有多少人? (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②李老师从一楼去某班教室,每走一层楼有24个台阶,共走了48个台阶。你知道李老师去几楼吗? (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③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应该设置几个车站?(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④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听老师读题你自己再读一读,你发现这道题与我们刚才所解决的问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词语?(2千米 两旁)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方法。

  四、拓展例题,训练思维:

  1、多媒体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栽21棵树苗、

  (1)了解题意,解决问题。(21-1=20段20×5=100米)

  (2)学生质疑:为什么用21-1=20 算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减1?

  (3)我们所解决的这个问题跟刚才我们解决的例1有什么不同?

  (不论是要算出棵数还是总长都要先知道段数,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2、思维训练:

  ①第一个同学到第二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是1米,那么,第一个同学到第五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

  ②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3、出示刘翔的图片,展示刘翔竞赛的过程引出问题:中间共有10个栏,栏间距离为12、2米,请你们算出从第一栏架到最后一个栏架有多少米吗?

  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谈一谈你的收获有哪些。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如植树时有时需要一头栽一头不栽,在圆形的球场一周栽树以及围棋盘上摆棋子的问题等 ,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2-09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4-06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8-26

化学教学教学设计02-10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04-08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09-21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04-11

教学设计与反思12-30

朗读教学设计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