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06 09:58: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第五册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五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五册教学设计

第五册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变废为宝》是第六单元“能说会写”中的习作内容。本次写作由四幅连环画和三条文字要求组成。连环画表现的是两个小朋友“变废为宝”的经过;文字则分别从“观察、构思、写话”等方面提出训练要求。训练安排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了先说后写的习作训练规律,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图意、获得信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设计注重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变废为宝”,并通过实践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和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看懂图意,能展开合理想象把画面表现的内容用语言表达清楚;

  2、培养学生乐于书面表达的兴趣,增强学生写好习作的信心;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教学准备

  本课教材上的四幅连环画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话题

  1、同学们,你们谁用废旧物品制作过小手工啊?(指名说一说)现在,请大家打开书第89页,看一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能说会写”和以往的有什么不同?

  2、(要求生仔细看图)谁能回答,书上画的两个小朋友做了什么?(指名回答。注意:要引导学生说出课题。)对!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就是“变废为宝”。(板书课题)

  二、引导看图,明确要求

  1、现在,让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书上的两个小朋友“变废为宝”的过程,并仔细读一读下面的'三条文字要求。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先给这两个小朋友起个名字,再说一说这两位小朋友是怎样“变废为宝”的。(生看图读文,师巡视指导)

  2、指名代表小组说一说都读懂了什么?给这两位小朋友起了什么名字?

  3、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了这两位小朋友做了什么。不过老师想知道你们能用语言把他们“变废为宝”的事说一说吗?

  4、请学生先自由练习说一说。

  5敝该说一说,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说一个,师生评议一个。(评价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想象要合理,鼓励有独创性,注重对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及心理活动的描述。)

  三、展开想象,动手习作

  1、看,同学们说的这两位小朋友“变废为宝”的故事多精彩啊!现在,你们想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或你们的爸爸妈妈吗?

  2、在我们动笔之前,谁来说一说怎样写才能把这个故事写得生动精彩?(指名说,并板书有价值的建议。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诸如:按一定顺序写,要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写出来等。)

  3、学生动笔习作,师巡视指导。

  四、相互评议,修改习作

  1、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2、小组合作互读互改,师巡视指导,并注意发现典型文章,供学生听读欣赏。

  3、碧芮逑白鳌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同学们,今天我们根据这两位小朋友“变废为宝”的事写成了这么精彩的文章,真让老师高兴!你们回家也来一个“变废为宝”,并把你“变废为宝”的事也写成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有机会读给大家听,看我们班谁做的手工艺品最好看,写的故事最精彩,好吗?

第五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屏”,会写8个生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层层深入地理解科考队员面临的处境和他们表现。理解:最后一根火柴点燃了篝火,那又是什么点燃了这最后一根火柴?

  3、理解“老队长沉默了一会儿……创造奇迹的竟是一根微不足道的火柴”的内在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在危机时刻,只有坚强、镇定和智慧才能创造化险为夷的奇迹。

  4、建立学生的危机意识,培养生存意识。

  教学重点:

  1、朗读中理解课文。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在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往往是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处变不惊的镇定和大智大勇的.聪颖来化险为夷,达到自己拯救自己的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一旦处于危机时刻,这是求得生存的最好态度和最好办法。

  教学准备:

  火柴、可可西里暴风雪图片或课件、生字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

  1、播放课件:可可西里山,又名可可稀力山。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藏语意为“美丽的少女”。它南临昆仑山脉,蔓延在青海与西藏境内,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被称为“人类生存的禁区”。它是世界上第三位、中国第一位的无人区。我国科学考察队员在这里突然遇到了暴风雪。

  2、将课件的画面停止,试着猜想后面发生的故事?

  3、出示实物火柴。在老师板书时跟着书写“柴”字。

  4、板书课题:16、最后一根火柴。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问题。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标记出生字词。

  a、交流不理解的字词。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想什么办法解决?

  (联系上下文,请教同桌,查字典、……)

  b、指名小老师书写:“达”,给它找朋友,说句子。

  c、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险恶环境和危机产生的语句。

  (……无人区……突然遇到暴风雪,迷失了方向。天渐渐黑下来……营救的队伍无法到达这里……这里夜间温度将达零下37°c……在野外熬过一个晚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d、结合课件图片和有关情感体验,指导朗读感悟。

  2、齐读第二自然段。

  我们在遇到这种恶劣的天气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三、小结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样的取暖方法有用吗?科考队员到底是怎样渡过难关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复述故事开头。

  (科学考察六个队员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突然遭遇到暴风雪,迷失了方向。)

  2、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科考队员是怎样渡过难关的?

  二、精读感悟

  1、默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标出生字词。

  a、检查认读:

  岩石跌猛然干枯投遗憾仅点燃上演一幕

  肆虐骤然颤抖对峙裹挟心领神会

  b、注意加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如何记住它们。

  c、在课文中找出危机不断加深的描写。

  (一个队员猛然发现……大家激动不已……老队长心领神会……火柴盒里的火柴仅剩区区几根……一根,两根,三根,火柴哧地一亮便熄灭了……到剩下最后一根火柴时,老队长不敢再划了……六个生命,一根火柴,上演着与死神对峙的悲壮一幕。)

  d、结合课文描写理解词语:“心领神会”“遗憾”

  e、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老队长”有什么建议?

  f、指名读,点评,齐读。

  2、重点指导理解六、七自然段。

  1)带着问题:自由读6自然段。

  a、“老队长沉默了一会儿”,他想了些什么?他命令大家怎么做?(命令大家把厚厚的外衣脱下,拥在各自胸前。然后用身体围成一个圈,将老队长划火柴的手围得密不透风。)

  相机指导书写:“令”可用熟字加一笔的方法如:今

  b、他自己是怎么做的?(“哧的一声,火柴绽开一朵绚丽的火花,将浓重的夜幕撕开一角。老队长忙将自己的帽子点燃,放在树枝下。一堆篝火欢快地燃烧起来!”)

  c、如果你是这个准备划火柴的老队长,你心里怎么想?

  2)讨论:

  这最后一根拯救生命的火柴是怎样燃烧起来的?

  你感觉老队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知道的?(有坚强意志、镇定,聪颖)

  3)齐读第七自然段。

  这最后一根火柴成功点燃了篝火,拯救了六个人的生命,但是原先火柴盒里有好几根火柴,为什么这最后一根能成功的点燃起来呢?

  (火柴是“死物”,人是活的。火柴能够熄灭,也能够点燃,关键在于人怎么使用它。有不放弃希望,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敢于划燃最后一根火柴。)

  三、拓展交流,讨论:

  1、课文为什么要用“最后一根火柴”为题?

  2、你遇到过什么危机或困境吗?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3、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危机和困境,你应该如何面对?

  四、小结

  五、作业

  1、将好词佳句收入你的词语库。

  2、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16、最后一根火柴

  点燃可可西里无人区产生

  天气恶劣 迷失方向

  老队长(坚强、镇定、聪颖) 奇迹

第五册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冯婉贞的勇敢机智。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体会文中四字词语的妙用。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冯婉贞的勇敢、机智。

  2、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意。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特点。

  2、复述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时代背景

  1、播放有关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电影片段。

  2、教师结合画面进行简单描述,引导学生感知时代背景。

  3、教师导言: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老百姓们家毁人亡,过着痛苦的生活,于是,他们团结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家乡,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其中的一位女英雄。

  4、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学习课文,认识冯婉贞

  1、教师导读:冯婉贞到底是什么人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指名反馈,介绍冯婉贞。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理解词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体会英法联军的穷凶极恶。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导言:课文主要写了冯婉贞的一件什么事呢?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3、分段指名读文。

  4、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冯婉贞的一件什么事?

  (主要写了冯婉贞制定作战计划,组织乡亲们打败敌人的故事。)

  5、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1、教师导言:文中几次提到敌人被打败?(两次)第一次是被谁打败的?

  2、文中第几自然段写冯三保副食乡亲们打败敌人的?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指名介绍:冯三保是怎样组织乡亲们打败敌人的?

  5、引导想象:冯三保回村是怎么布置大家迎敌的.?

  6、理解文中词语“喊声震天、纷纷倒下、连滚带爬、狼狈逃跑”,体会乡亲们的勇猛以及敌人的惨败。

  7、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8、教师导言:打了胜仗,好好休息一下,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本课的生字新词。

  五、学习本课生字词

  1、教师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认读。

  2、从文中抽出生字,读读记记。

  3、指名说说:学习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强调识字难点。

  5、学生独立书写生字,结束课堂。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3、导入新课:冯三保组织乡亲们打败了英国兵,大家都十分高兴,都在庆祝胜利,只有冯婉贞站在一边不做声,她在干什么呢?

  二、学习课文3—6自然段,体会冯婉贞的聪明、勇敢

  1、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说说:当别人都在为打了胜仗而高兴时,冯婉贞在干什么?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冯婉贞说的话,体会冯婉贞的深谋远虑。

  4、教师导言:冯婉贞想出对策了吗?

  5、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冯婉贞的聪明。

  6、教师导言:冯婉贞是如何按照作战计划组织乡亲们又一次打败敌人的?(引入学习课文4—6自然段)

  (1)学生大声读课文4—6自然段。

  (2)指名说说冯婉贞是怎样组织大家打败前来报仇的敌人的?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4—6自然段。

  (4)引导联想:你现在知道冯婉贞制定的作战计划是什么吗?

  (5)启发感悟:从这个故事中,你感觉到冯婉贞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找出文中具体语句来说明。

  A、学生自由发言。

  B、教师引导体会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的特点。

  冯婉贞带着勇士埋伏。

  冯婉贞他们一动不动。

  冯婉贞大喊一声:“冲啊!”,举刀就砍,拿剑就刺。

  冯婉贞看出敌人的花招,大声喊……

  学生反馈、朗读以上句子,体会冯婉贞的聪明、机智、勇敢。

  敌人根本没有防备,只得……

  敌人一枪也放不了,有的……有的……有的……

  引导读以上描写敌人的句子,体会敌人的惨败,感悟冯婉贞的聪明、机智,制定的作战计划十分周密。

  7、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3—6自然段。

  三、总结复述,体会用词

  1、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段落,弄清各段主要内容。

  2、指名复述课文内容。(即用自己的话讲文中的故事)集体评议。

  3、同桌合作,你说我听。

  4、回到文中,找出四字词语。

  5、指名读词,讨论:用上这些词语有什么好处?

  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体会这些词语表达得准确、简练、生动。

  7、齐读词语。

第五册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的教材分为两页的内容,通过各种的有创意的字体设计的图片让学生有一个设计的视觉享受,同时也能明白字体的创意设计的构想。本课主要是通过字形联想,提高设计能力,这与以往的造型表现的可不同的是本课更注重于创意设计,有想法的改变原有的事物,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教材的内容设计明确,明确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教学重点,字形创意设计应将字的涵义全部或局部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图片的`欣赏认识和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对字形的创意设计进行观察、赏析,在讨论中明确创作重点。也在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字体装饰艺术的特点,学习字体设计方法,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作合理的联想和变形,创意出美观形象的美术字。

  2.从设计和创意美术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充分体会美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习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提高审美文化素养。

  3.了解中国古老汉字的历史及构成,感受汉字的奥妙和艺术魅力,增进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美术字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技巧、方法。

  难点:字体设计的创意。对学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抓住字义、字形、结构等汉字基本特征,灵活、合理的进行变体,使原字体变得更形象、美观、活泼,达到创新的目的。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范作,卡纸。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或水彩笔。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欣赏导入,揭示课题

  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现在认识很多的字,但老师今天要给你们看的这些字你们认得吗?出示各种艺术字图片(让学生感受各种艺术字的美)

  这些图片漂亮吗?谁能说说这些图片上到底展示了些什么?你们来认一认,这些字和我们平常的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小结:这些是艺术字(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一种字体,有美观漂亮的特点,经常可在书刊、广告等方面都能看到。

  我们小朋友平时有这样写过字吗?大家觉得有创意吗?

  我们今天就学习《字的创意设计》(课件)。

  2、了解文字历史,欣赏分析现代美术字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5000年前的文字传说的产生,到现在的现代美术字,其中经过了繁杂的演变过程。

  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殷商、周、秦、汉、魏晋(分别在课件上出示每个时期汉字的图片)

  通过这么长时间的演变,发展成为现在的创意美术字,

  我这还有很多非常有趣的创意字,大家想见识一下吗?

  让学生来分析,这些字的创意在哪里?找出特点。

  1.“衣”——把衣的一点和横变成衣服架子,很形象很生动。

  2.“钥匙”——把钥匙的半边变成了一把锁和一把钥匙。

  3.“瓶”——把右边外半边变成了一只瓶子。

  4.“鸟”——把鸟的下面一横变成了三只鸟停在树枝上。

  5.“蝶”——把蝶的“虫”字变成了蝴蝶。

  6.“屋”——把屋上面变成屋顶的图画了。

  7.“鲤”——把字幻想成一条鱼悬挂杆子上。

  7.“剪刀石头布”——把每个字各部分略写,通过生动的图形表现出来。

  教师总结一下创意方法:

  ①用实物代替字的一些笔画,如:衣

  ②把字进行一部分变形,如:蝶、钥匙

  ③从字的意思出发想像,如:鲤

  ④在创意时要求整体和谐统一完美的艺术特点。总结:创意字设计的方法有图形取代法,笔画变形法,字义表现法等等。

  3、设计要求

  老师这边找了一些文字,你们可以在里面找一个自己觉得合适的文字进行创作,也可以自己找文字来创作。

  要求:

  ①自己找一个合适的文字、词或某个名字进行创意设计。

  ②大胆想象

  ③巧妙联系字的含义

  ④变形后要让人能认得出来

  4、作品评价(1)说说自己的创意

  (2)互相评价一下作品

  5、课堂小结和拓展

  拓展:让学生欣赏一些创意字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拓宽学生的眼界。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字的创意设计,使我们增加了对美术字的欣赏能力,也了解了中国古文字的历史和起源。我希望小朋友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多看多体会,并可以收集各种商标、招贴、广告等这样可以更多地学习到美术字。

第五册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学用有关多音字的字词句练习。

  2、写好左高右低的钢笔字。

  3、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4、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折”。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指明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同座位交流:你是怎么读的?

  (3)小组合作,看读的对不对,并大体了解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第二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句子,特别注意加点字的字音。

  (2)所说“称”和“兴”另外的读音并组词。

  (3)反馈:师生共同修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第三部分。

  (1)默读句子。

  (2)指明读:师生共同纠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自由朗读。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说一说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

  2、小组讨论:仔细观察,比较每个字左右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读一读“我的发现”。

  4、教师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写。

  5、请学生描红、仿影,提出明确的要求。6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出示八条成语。

  (2)学生自由读,想想你学会了哪个成语?

  (3)指名读,领读。说说你知道的成语意思,师给予适时讲解。

  (4)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3教学第二部分

  (1)出示《竹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

  (2)请学生自己试着理解词语,提出不懂的词。分组合作学习。释疑,讨论诗意。

  (3)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今天我们学习“折”的写法。指导:折有“横折”和“竖折”。

  2师书写横折,指导运笔方法。学生练习书写横折。3师书写竖折,指导运笔方法。学生练习书写竖折。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揭示话题:介绍我的小制作。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介绍自己的作品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设想等等。要说具体,有条理。

  2练习。

  (1)小制作展示:分组练说,组员间互相评议、指正,师巡回指导。

  (2)产品推销会: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说,本组可以纠正、补充。

  3反馈:师总结全班练说情况,共同评选“最佳制作奖”和“最佳介绍奖”。

第五册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欣赏《嘎子嘎》,用打击乐为歌曲加配伴奏。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嘎子嘎》,结合电影《小兵张嘎》了解革命历史,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景。

  2、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3、能即兴随歌曲表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断,并简介影片背景及内容。

  2、初次欣赏,谈感受。

  二、欣赏乐曲。

  1、有节奏的读歌词,并了解歌曲内容。

  2、出示节奏谱,引导学生唱。

  3、逐段欣赏,并交流感受,完成课本填空。

  4、完整欣赏,并尝试并听边打节奏。

  三、创编活动:用动作表现人物、故事情节。

  教学反思:

  学生能配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伴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红星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星歌》,感受歌曲中进行曲的雄壮的风格。

  2、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欣赏的歌曲《嘎子嘎》。

  二、导入新课

  1、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的'片段。

  2、介绍电影的主题曲《红星歌》。

  3、播放《红星歌》完整的录音。

  4、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三、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感受。

  2、体会歌曲中雄壮的情绪。随音乐走步。

  3、出示歌谱,唱旋律。

  4、学唱歌词部分。

  5、体会重音记号的演唱方法:演唱时要果断的、坚定的。

  6、用行进的步伐做律动。

  7、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表现音乐雄壮的气氛。

  四、感受进行曲的特点,师生共同总结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五、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能完整的演唱歌曲,跟着音乐节奏边演唱边行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狂风暴雪的情景,同时了解一些蒙古族的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通过静心聆听、朗读主题诗、模仿律动、画一画、敲一敲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听辨主奏乐器——木琴的音色特点及音乐力度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学生律动进入教室(音乐可采用《秧歌调》)

  二、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一)聆听乐曲引子,直接导入:音乐在模仿什么声音?这种声音好像把你带到哪里?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二)出示图片,介绍木琴的形状、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

  (三)朗读单元主题儿歌,导入乐曲欣赏:

  1、师生相互交流自己对大草原的印象,朗读单元主题儿歌

  2、完整听赏乐曲,思考:乐曲描绘了哪些情景?

  3、介绍曲名——《我是人民小骑兵》

  4、分段落听赏、交流。

  (四)用律动参与的方式复听全曲,如:模仿骑马动作等

  (五)相互交流自己听赏后的感受

  (六)分组活动

  1、画一画——试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2、敲一敲——使用打击乐器来模拟马蹄声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3、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三、总结

  教学反思:

  能用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变化,能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第五册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巩固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感。

  3.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5.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心希望。

  6.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些具体。

  教学重点

  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教学难点

  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句话,并把内容写具体。

  教具准备:

  字典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感。

  3.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写出带点字的部首,再用部首查字法查出这个字。

  (一)读懂题目要求。

  (二)确定每个字的部首,用部首查字法独立查字典,并填写答案。

  (三)教师个别指导没掌握好部首查字法的学生。

  (四)订正答案,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和练习。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再读一读。

  (一)读懂题目要求。

  (二)学生独立填写两个,教师指导后继续填写后6个词。

  (三)逐词订正。

  (四)填写后读一读。

  三、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一)介绍本练习的意思。

  (二)了解“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想的一致。

  在“果然”前面应交代怎样想的或怎样说的,在

  “果然”后面要写与所想、所说相符的事实。

  (三)让学生自读第一句话,体会“果然”的意思和作用。

  (四)口头练习把后两个句子补充完整,教师订正。

  (五)让学生写出来,教师订正。

  教学反思:学生对词语搭配还不知道方法,不知道如何搭配更好,对于“果然”这个词理解的较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2.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心希望。

  教学重点:

  学习使用冒号和引号

  教学难点:

  体会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一、想想冒号、引号的用法,给下面的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一)复习冒号引号的用法。

  (二)读一读两句话,了解句子的`意思,再加标点。

  (三)加好标点再读一读。

  (四)自查、小组互查。

  (五)阅读《语文读本》中的《淘气的标点符号》

  二、读下面的几段话,想想每段话是围绕哪个意思写的,先写的什么,后写的什么?

  (一)一段话,教师引导学生读完后找到围绕那一句话写的。用笔把那句话画下来。

  (二)师生合作读文中的三段话。

  2.默读,想一想先写的什么,后写的什么?

  3.指名说。

  4.一起回忆,刚才的方法,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来自学第二段话。

  5.交流纠正,自学第三段话,交流纠正。

  教学反思:

  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和作用教师给学生讲的过多,应该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写具体。

  2、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

  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一)读题目要求,让学生解释要求。回家向父母了解自己的名字的来历。

  (二)展示范例。

  (三)选一两名同学,猜一猜名字的来历。

  (四)同桌介绍,指名介绍,评议。

  二、你喜欢什么或有什么特长围绕一方面写一写。

  (一)想想自己喜欢什么或有什么特长,用事实说明。

  (二)结合第五题小组说,指名说,评议。

  (三)独立写,并自读修改。

  (四)评析作文,小组互相修改。

  (无)赏读优秀作品。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2

  名字的来历:

  ↓

  怎么来的→特殊含义

第五册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阅读理解课文,领悟课文内涵。

  2、学习边读书边作批注的读书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重、难点:

  破译彼得成功的密码。

  课前准备:

  投影仪、磁性贴、白纸条、粗勾线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子》一文,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出示:

  埋头苦干——彻底失望

  即将离去——若有所悟

  全力培育——收获成功

  2、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彼得和其他淘金者一样去萨文河畔淘金,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一无所获而彻底失望了,在他即将离开的前一个晚上,下了一场雨,面对新长出的小草,彼得若有所悟,他留了下来,全力培育花草,五年后,他收获了成功,找到了属于他的真金。

  (设计思考:练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写读后感的第一部分作好准备)

  二、品读感悟,揭示道理。

  1、明确学习目标,出示阅读主线:

  淘金者绝大多数一无所获扫兴离去,彼得为什么能获得成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破解彼得成功的密码。

  2、逐层学习,读中感悟彼得获得成功所具备的品质。

  第一部分:

  出示“彼得·弗雷特不甘心落空,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挖掘着。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也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面对着坑坑洼洼的土地,他失望了。”

  自读: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彼得做事有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品质?从哪里看出来?学做批注(勤劳肯干、全力以赴等)。品读“默默、埋头苦干(什么意思?用文中句子解释)、几乎翻遍“等词。

  但这片土地并没有对他的劳动给予回报,全力以赴地掘金,却让满心希望变成了彻底失望,引读——“面对着坑坑洼洼的土地,他失望了。”

  齐读这一节,体会从希望到失望的强烈心理反差。

  师述(范读):“六个月后,他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了。于是,他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

  第二部分:

  过渡:在他将要离开的时候,一场雨改变了他的想法。

  出示“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终于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发现眼前的土地和以前不一样了: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若有所悟,“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人们一定会买些花来装扮自己的客厅。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年我就会成功的……”

  指名读这个部分,第二天雨后的情景让彼得悟到了什么?你知道彼得自身还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呢?自读作批注(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抓住机会、把握商机等)交流批注。

  小结: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行啊,金子没淘到,靠种花致富又有何不可呢?机会就在眼前,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了。

  第三部分:

  出示“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

  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彼得留下来种花了,并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精力,谁来设想一下,他是怎么样投入全部精力种花的?(预设:烈日当空时 ;大雨将至时 ;)你觉得彼得身上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作批注并交流(全力以赴、勤勤恳恳等)

  引读:“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这土地不是没有金子吗,为什么又说在这块土地里呢?(种下了汗水,收获了鲜花,是土地让他获得了成功,实现了梦想。)辛勤劳动换来鲜花满园,所以他不无骄傲的说——引读“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3破译密码:

  彼得成功了,获得了自己的真金,回到我们的问题,他获得成功的密码是什么?你知道了吗?同桌讨论并写在纸上。

  交流意见,把各组破译的密码贴到黑板上来。

  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边读书边作批注,把读时的想法及时写了下来,这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在读书过程中破译了彼得成功的密码,老师总结了一下,那就是:勤劳肯干、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抓紧机会。(出示这些词,背景是大束鲜花。)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也能提醒自己做到这些,成为一个成功者,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金子。

  4齐读全文,再次体会彼得成功的密诀。

  (设计思考:边读边想边作批注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完课文,对文章的感受也由不明确到十分清晰,为写读后感的感想部分作好准备。)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读后感。

  四、板书设计:

  22金子

  成功的密码:勤劳肯干、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抓紧机会

  (学生自贴自悟的成功密码)

  (设计思考:师生的共同完成这一板书,既是课文精华的再现和提炼,又体现了教师、学生、文本的三位对话,让学生的读书成果通过板书的形式呈现和交流。)

第五册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

  2、理解《静夜思》这首古诗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给诗句填空。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静夜思》这首古诗内容

  教具学具: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会背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听。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静夜思》。

  3、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音节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3、指名读,订正字音。

  4、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停顿。

  5、学生试着读一读,注意停顿。

  6、圈出文中生字,拼一拼,读一读。

  抽卡片读生字。

  三、理解古诗《静夜思》。

  1、第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说说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看图理解。

  2、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说说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看图理解。

  3、读古诗,说说诗的意思。

  (1)、诗人是怎么想的`?

  (2)、练习背诵。

  四、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背一背。

  五、小结:

  一起背诵,背出思乡之情。

第五册教学设计10

  一、 班级情况分析(LVE)

  二、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 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 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 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 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 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 教学措施

  本册实验教材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尝试。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反映学生的生活内容,提高数学的趣味性。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4、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5、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五册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结合课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贫民窟”“祈祷”等词。

  2、用读、思、批相结合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这句话的含意。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1、用读、思、批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2、感悟教练与贝利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足球之歌”音乐,有关贝利的图片或视频,相关的足球知识。

  学生:搜集有关贝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节日的时候我们都会互赠礼物,你认为什么样的礼物才是最好的礼物呢?

  (生自由发言)

  2、有一个足球教练却跟我们不一样,他居然把一个树坑当作世界上最好的礼物,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最好的礼物》。师板书课文题目,全班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关于这份“礼物”,你在课前了解到了些什么?把你的了解与同桌分享。

  2生介绍自己搜集的关于贝利的资料,师相机出示贝利的图片或播放视频,做补充介绍。

  这个出生于贫民家庭的孩子,13岁时,进入当地的俱乐部少年足球队,使该队连续三年获该市冠军;未满17岁时入选国家队,并首次参加世界杯赛,第一次为祖国捧回世界杯。在长达22年的职业足球生涯中,共参赛1364场,射入1282球,被誉为“一代球王”。

  3、你还想了解什么?带着你想了解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4、师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新词。

  5、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教练会认为树坑是最好的礼物?哪几段在写送礼物这件事?

  三、品读课文,角色感悟

  (一)学习第1、2段。

  1、齐读第1、2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自主解决)

  3、从教练主动送球给小男孩,可以看出教练是一个怎样的'人?

  4、全班交流后,将自己的感受批在课文旁边。(富有同情心而且醉心足球事业)

  5、感情朗读第1、2段。

  (二)学习第3~6段。

  1、圣诞节到了,大家又要互赠礼物了,如果你是小贝利,你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

  (1)师生互动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第3、4段,感受贝利母子的美好心灵。

  (3)全班交流自己朗读后的感受,并批在课文旁边。

  2就在他快挖好的时候,教练从别墅里走出来看见了,贝利会怎么说呢?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5段贝利的话。

  (2)角色体验,全班交流,感受贝利的美好心灵。

  (3)再品读贝利的话,思考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

  (4)全班交流收获。(当学生表达不清时,可以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边读边悟“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礼物”。

  (1)如果你是教练,当你看到那个瘦小的男孩,满脸的汗珠,为了送你一个树坑,手也磨破了,衣服打湿了、弄脏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体验角色,交流感受。

  (2)指名朗读第6段。

  (3)师:不过一个树坑罢了,如果你是教练,你也会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礼物吗?为什么?

  (4)生自由讨论后全班交流。(老师对于学生的独特感受给予肯定,同时,通过评价给予点拨指导。如果学生情感有所感悟却表达不清,可以鼓励他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5)分角色感情朗读第3~6段。

  (三)学习第7段。

  1、师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1、齐读课文。

  2适度拓展,介绍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适当引导,不仅注重技艺的成果,更要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精神品质)

  3、师:一个人要想受人爱戴和崇敬,不仅需要出色的才华,更需具备美好的品质。希望同学们能和老师一起,以贝利那最好的礼物——树坑来共勉,感恩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切,相信世界从此会更加美好。

第五册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在阅读中激发孩子们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和鼓励,并学会珍惜他人的鼓励与帮助。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2、引导学生朗读和思考作者对英子语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课前准备

  1、观察身边残疾人的生活有哪些不便,周围的人是怎样帮助他们的。

  2、搜集反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相关资料。

  3、搜集一些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在我们学习新内容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的老朋友吧!

  幻灯片出示词语:

  落下、残疾、调来、情况、犹豫、镇定、情绪、

  讲述、忧郁、歧视、鼓励 、骤然间、小儿麻痹症

  (学生认读)

  二、检查预习

  昨天,我们已经认识《掌声》中的英子,老师在第一课时后还布置了作业,让大家多读几遍课文,思考英子留给你的印象。下面老师就来看看,你从课文中认识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同学们畅所欲言:可能有说英子是自卑的,可能又说英子是自信的,也能有说哦哦哦英子是由自卑变为自信的。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做简笔画,边画边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一张脸?你能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他?(愁眉苦脸、伤心忧郁……) 这又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呢?你又能用什么语言来描述呢?(喜笑颜开、开朗活泼……)

  三、精读课文,感知变化

  指着哭脸、笑脸,幻灯片出示问题

  从哪里可以看出英子的自卑或自信?怎样朗读才能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快点把书翻开,让我们共同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感受英子的喜怒哀乐!(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指名根据自己的意愿朗读并接受评价

  体现她自卑、忧郁的句子

  1、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上课前她总是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体现她活泼自信的句子

  3、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4、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他跳舞。

  在评价朗读的过程中明确:1、2句话要读的低沉,同情;3、4句话要读得响亮,欢快。

  四、感悟掌声,理解他人

  指着哭脸到笑脸的变化引导:由忧到喜,这张脸所代表的人物——英子,经历了怎样的转变?是什么使他改变呢?

  (学生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掌声)

  点击超链接,回到第一张幻灯片,导入本课课题。

  掌声?你得到过掌声吗?说说你在什么时候得到过?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很多同学都会抢着举起手来,眉飞色舞地讲述他光荣的历史)

  板书课题

  原来,使英子发生那样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是同学们的掌声。掌声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神奇魔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英子是在什么情况得到的掌声?她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呢?

  幻灯片出示

  文中一共响起了了几次掌声?每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来的?从每次掌声中你分别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默读相关段落,画出相关语句,可简单记录自己的想法)

  估计独立思考的时间够用后,击掌示意同学们暂停。“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讨论幻灯片上出示的问题。让伙伴的不同见解深化你的想法!”

  (小组内交流探讨)

  汇报两次掌声出现的情况,朗读两次掌声。

  1、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2、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第一次掌声代表什么含义?假如你就是英子的同学,此时,你想通过掌声对英子说什么?

  (学生换位思考,表达自己对英子的理解和鼓励)

  英子明白那掌声的含义吗?

  为什么说她明白呢?(朗读关于英子镇定情绪,讲述故事的句子)

  假如你就是英子,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再次换位思考,表达英子的感激和振作)

  如果说第一次掌声代表着同学们的理解和鼓励,那么第二次掌声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交流第二次掌声的含义:赞扬和鼓励)

  在两次掌声的前前后后,英子都是怎么想呢?你是通过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思考交流英子的情感变化,并找到相关的对英子动作和神态的描写)

  面对同学们再一次给予的掌声,英子也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千言万语在英子的喉咙哽咽着,她觉得再多的语言也不足以表达她内心的感激,于是,她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掌声给了自卑的英子莫大的理解和鼓励,这理解和鼓励就像一把魔剑,斩断了忧郁、自卑;迎来了自信、快乐!最能证明英子的改变的是——

  (找到相关句子,感受掌声的神奇力量)

  五、来信解析,学会感恩

  多年以后,英子变成了什么样子了呢?让我们来读读英子的信:(出示英子的来信的一段文字):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从英子的信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英子?

  (感受英子的自信,开朗,乐观,感恩)

  掌声是鼓励,是夸奖,是尊重,是关爱!多一份掌声,多一份爱;多一份爱的鼓励,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鼓励、赞扬腿脚有残疾的英子,是因为大家的心中有爱。

  在这篇文章里,爱是掌声,它传递着同学之间的关怀和爱护,传递着同学之间的鼓励和温暖。爱还是什么呢?

  (播放“爱”的小诗)

  爱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为有爱,我们才快乐;因为有爱,我们才幸福。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板书:

  29、掌声

  忧郁 快乐

  关心 尊重

  理解 鼓励

  自卑 自信

第五册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在祖国怀抱里》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祖国怀抱里》。

  2、歌表演《在祖国怀抱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一说图上有哪些少数民族小朋友。

  2、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

  二、范唱

  1、教师范唱:

  教师简介这些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及音乐风格(学生知道也可请同学们自己介绍)

  2、录音范唱:请同学们重点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提示歌曲演唱顺序。

  2、教师反复播放范唱录音(2-3遍),让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4、提示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四、启发学生有感情、有语气的演唱歌曲。

  五、启发学生创遍动作表现歌曲。

  六、自我评价

  七、教学反思:

  不同的歌曲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要有所不同,例如:一首曲调节奏非常简单的歌曲就适合进行视谱教学,而一首曲调优美节奏复杂的歌曲就不适合,而一首民歌小调要更多地发挥教师范唱作用。重点在于用歌声去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本课教学中的巩固教学(即创编动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歌词内容很易理解,音乐形象鲜明,所以是个极佳的歌表演曲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中国娃娃》《最美丽》

  2、节奏练习《山泉、小溪、大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娃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欣赏歌曲《最美丽》能听辨出齐唱、合唱、轮唱的演唱形式。

  3、通过节奏练习抒发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教师伴奏,请同学齐唱、独唱《在祖国怀抱里》。教师和同学评价

  二、欣赏歌曲《中国娃娃》

  1、第一遍:请同学们听赏歌曲的情绪,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第二遍:回答书上的提问(两条大河是长江、黄河,四大发明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五岳是华山、恒山、衡山、蒿山、泰山)。

  3、第三遍:再次感受歌曲轻快活泼、有朝气的情绪。

  三、欣赏歌曲《中国娃娃》

  1、第一遍:请同学们听赏歌曲的情绪,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第二遍之前教师提示:这首歌曲用了齐唱、合唱、轮唱三种演唱形式,你能听辨出来吗?(乐曲开始为齐唱,中间为合唱,第三部分为轮唱)

  3、第三遍:带领同学听辨三种演唱形式。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用这么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回答。

  4、第四遍:再次感受歌曲中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四、活动:小小作曲家《山泉、小溪、大河》

  1、出示山泉节奏

  ×0×0×0×0

  叮咚叮咚

  2、出示小溪节奏

  ××××××××

  淅沥淅沥淅沥淅沥

  3、出示大河节奏

  ×——×-×-×-

  4、练习完之后做三声部的合奏

  5、创编:请按上面的节奏配上doremi唱一唱、奏一奏。

  6、用自己创编的旋律(或选择其他适合的音乐)为小诗伴奏。

  五、自我评价

  六、教学反思: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欣赏二声部合唱还有些困难,尤其是在没有歌词的前提下,所以,在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听出歌词,感受情绪,《最美丽》和《中国娃娃》两首正好联系起来,前一首唱了祖国最美丽,后者就细说了美丽在哪里:在于一座长城,两条大河,四大发明及五岳……等条件成熟时,让学生去查阅有关四大发明、两条大河、一座长城、五岳、六合塔等知识,会让学生主动地掌握不少知识,另外,也让学生了解到音乐课并非只是唱歌,它是一门艺术。包含的内容很多,有文学、历史、地理、诗歌等等。从而改变“音乐课就是唱歌”的错误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表演《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2、学跳集体舞,并在学跳集体舞中学会合作。

  3、活泼有序的表演演唱。

  教学过程:

  1、创编练习:请同学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教师和同学评价。

  2、复习歌曲《在祖国怀抱里》:教师伴奏,请同学齐唱、独唱。教师和同学评价。

  3、感受情绪:请同学感受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欢快的情绪。

  4、感受民族风格:请同学听辨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与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相同?

  5、感受歌曲节拍:一边听,一边拍手。

  二、学习歌曲

  1、师范唱

  2、学生跟琴用lu哼唱

  3、师教唱

  4、齐唱

  5、习舞蹈的基本动作。提示学生要互相配合,做到活泼而有序。

  6、歌表演:一边听歌曲,一边表演。

  三、、自我评价:

  四、教学反思:

  学会跳集体舞。这样的课可以带学生到室外去上。如在教室上,可以让学生观看更多的歌舞片段,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录像了解更多的他族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兴趣。要让学生有种想去新疆旅游的欲望,这样,民族情感、爱国主义教育都将会渗透。

第五册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操作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使学生在探索不同搭配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初步体会有序思考和符号化思想。

  3.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今天我们初次见面,老师想和每一个同学们都握手问好,怎样做才可以办到?(指名回答)引出按一定的顺序握手,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2.揭题:今天我们就用这个知识来研究新的知识搭配。(板词)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1)师: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聪聪。今天是她的生日,她想邀请大家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你们愿意吗?(愿意)既然是生日聚会,我们就要穿的漂亮一些。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漂亮的衣服,这里有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你打算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课件出示)

  学生活动策略:

  ①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

  ②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介绍连线法。)

  ③组织学生讨论:上装的件数和下装的件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关系?

  (2)聪聪的`妈妈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早餐:

  饮料有:牛奶、豆浆

  点心有:蛋糕、油条、饼干

  如果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小红的早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学生活动策略:

  (1)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连线的方法自己找出不同的搭配方法。

  (2)全班交流。

  (3)拓展:

  师:如果增加一种饮料,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增加一种点心,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增加两种饮料,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增加两种点心,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每增加一种饮料,就会增加三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每增加一种点心就会增加两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智闯五关)

  第一关:帮小动物组数

  教师出示三只小动物手拿数字卡片的画面,提问:用数字卡片3、6、7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学生活动策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数字卡片在数位顺序表中摆一摆,并作好记录。

  (2)各小组汇报后,教师指定几名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导学生发现组数的规律。

  (3)课件演示。

  第二关:帮小动物组数

  教师出示三只小动物手拿数字卡片的画面,提问:用数字卡片3、6、0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1)指名回答。

  (2)为什么少了两种?

  第三关:走路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课件出示情境图,告诉学生:从聪聪的家到学校有1、2、3三条路可走,从学校到少年宫有A、B、C、D四条路可走。提问:从聪聪家经过学校到少年宫,一共有几条路可走?

  学生活动策略: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的线路图,自己用笔画一画。然后课件反馈。

  第四关:足球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20xx年亚洲杯A组有4个球队参赛,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学生活动策略:教师请学生用字母A、B、C、D表示四个球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比赛场次清楚、形象地表示出来。板演。

  第五关:佳佳的密码箱。

  教师课件出示情境图,告诉学生:佳佳的密码箱中的密码是一个两位数,左边有数字1、2、3、4、5、6、7,右边有数字1、2、3、4、5、6、7。可佳佳把提前设好的密码给忘了,她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学生活动策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将学生的结果直接拿到实物投影仪上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机动练习

  如果老师想给今天这节课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照一张合影,请同学们思考,三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如果老师也参加进来,四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同学们课下思考。

  课后反思:

  1、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广角属实践活动的范畴,非常注重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上数学之间的联系,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我以聪聪过生日为主线巧妙地将选择衣服吃早餐智闯五关,这些生活素材串联起来,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让学生在生活问题和实际情境中来学习组合和排列,让学生从穿衣、吃饭这些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过程、自主探究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排列组合知识比较抽象,教师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连一连、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开展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例如在衣服搭配这个环节上,教师又开展小组讨论,选择方法的最优化,找到不重复又不遗漏的科学搭配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在教学例1时,教师引导学生不仅可以确定上衣,也可以确定下衣。在教学例2时,不是例1的简单重复而是在例1的基础上增加拓展着一块,这样学生对排列和组合意义的理解就加深了印象。整堂课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只要是按一定顺序的,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着力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以上案例是我在参加第十届县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学校预选时所执教的一节课,每次上到新课程中新增添的内容时,既兴奋,又担心。既感受到挑战,又感受到压力。

第五册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并端正整洁地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悟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1、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六个矮儿子各自靠什么生活,自己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准备

  1、识字、词语卡片。

  2、投影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从前在一个小山村里生活着一家人,老爷爷老奶奶有六个儿子,可是这六个儿子都非常矮。他们虽然个子不高,但却非常有志气,有一天,他们告别了爸爸妈妈决定自己出去生活。

  2、故事听到这,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去找找你们想了解的事情。

  3、齐读课题。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认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自己认读。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对方读准字音。

  3、教师反馈。

  粗 顺 箱 扁 稻 喂 食 矮

  读词语时要进行评读并指导朗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什么了。

  2、请同学分段读课文,同学进行评价。

  3、教师范读,学生想想:六个矮儿子各自靠什么生活?

  4、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5、小组反馈:他们都是靠什么生活的?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6、请你读读书上的句子。

  7、学生反馈,指导朗读。

  8、根据他们六个人的'表现,你认为他们是怎样的孩子?

  9、小组内分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四)分组表演,深入了解课文。

  1、请一个小组上前表演,其他同学认真看并进行评价。

  2、体会词语:乐呵呵$ 笑嘻嘻

  3、再请一个小组上前表演。

  4、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儿子,你会怎样做?说说你的想法。

  5、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6、指导学生朗读。

  (五)总结学习收获,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词,反复朗读。

  2、把你最喜欢的词语画出来,抄在本上。

  (二)自主识字,掌握会写的字。

  1、组内记生字。

  2、小组反馈。

  3、扩词练习。

  (三)指导书写。

  1、请同学观察生字字形,掌握每个生字的结构、分类。

  2、描红体验,掌握占格位置,看看哪一笔不好写。

  3、学生反馈,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描红。% 指导提示:

  扔:最后一笔是撇。

  壮:右边两横上面一横要略长。

  4、学生独立书写一个。

  5、实物投影展示、评价。

  6、再写一个,展示、评价。

  板书设计

  六个矮儿子……聪明勤劳

  第一个儿子:为八只脚忙螃蟹

  第二个儿子:靠六只脚生活蜜蜂

  第三个儿子:靠四只脚生活羊

  第四个儿子:靠二只脚生活鸡、鸭

  第五个儿子:养一只脚蘑菇

  第六个儿子:养没有脚鱼

【第五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化学教学教学设计02-10

历史教学设计12-06

足球教学设计11-06

草原教学设计11-06

《雪儿》教学设计11-07

有关教学设计11-29

猫的教学设计11-30

咏柳教学设计03-23

《折扣》教学设计03-24

《雷雨》教学设计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