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合作》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18 16:38:5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会合作》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1、教育要源于学生生活,又服务于学生。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而达到用自己的学习成果服务自己的生活。

  2、规则是教学活动的保证。

  众所周知:规则是人们做某事时应该人人自觉遵守的规章制度。针对本节课第一环节的学生游戏活动的开展,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特点、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或现象,制定了相关的规则,并暗示每位学生都必须严格遵守。如:在学生第一次活动前我制定了比赛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把四颗玻璃球由第一个同学传到最后一个同学,比比哪组最守纪律速度又最快。另外还有一个要求:听到第一声哨响,开始;听到第二声哨响,停止。违规者取消资格。明白了吗?”第二次活动前规定“各组以最快速度准备好,然后等待哨声。”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我认为人们在做任何一项活动中都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影响活动的正常进行,如果没有细致、具体的要求,只是让学生完全自主地活动,结果很可能就是一场闹剧,学生在互相影响的混乱中任意放纵自己的个性,使活动无法按既定方案进行,合作的研究也必将无从谈起,教师的作用也会因此而变得苍白无力,教学实效便会是零,甚至对学生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虽然在教学中提倡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但我们也同样不能忽视学生在集体生活中自觉守规的培养,因为,今天守规的引导将关系到日后给社会可能造就一个守法的公民。实践证明,由于课前对活动要求设计得周到具体,使课堂上教学活xxx而有序,课堂气氛有张有弛,学生不仅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表现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和对他人的宽容、忍让,致使自己的道德品质与合作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同时切勿忽视学生活动规则的制定,因为规则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2

  《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也是一篇议论文。本文以合作为题,围绕什么是合作?为什么要合作?怎样合作?这三方面来阐明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他人合作的人生道理。文章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说理透彻,可以说是一篇学写议论文的范作。

  在教学时可遵循作者的思路,从审题质疑导入,引导学生提出三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三个问题自读探究。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怎样与他人合作这一块上。因为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可引导学生围绕课后的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即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例。只举前一个事例够不够?为什么?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体会到两个事例说明的道理各有侧重,前者说明合作需要有统一的目标和协作的精神,后者则重点说明合作需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教学的难点我认为是放在如何让学生明理后践行。我们的学生一般是言语的巨人,却是行动的矮子。如果只明白道理而不能在生活中努力去做到,学文也只能说学到了一点皮毛,而没有领会其精髓。因此,我认为在学习课文时,可以安排小组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逐步学会合作,真正体现生活中处处需要合作,对如何合作有切身的体会。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3

  《让我们学会合作》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体验入手,组织了一系列相关主题的音像材料和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实践、创造积极性。

  在这节课中应首先让学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人只有认识到一件事物的重要才会产生想按照事物的规则去做的愿望,寻找做好这件事的方法。然后在实践体验中总结出与人合作成功的条件和不成功的原因。因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教育,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学生掌握合作的方法,使其能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这种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一、二个环节,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引入,再展示大量学生日常生活中合作的事例,让学生知道合作无处不在,人人需要合作。充分利用音像教学资源的优势,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

  第三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会与人合作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合作的重要,学会合作成功的方法,认识到合作不成功的原因,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活动之所以采取比赛形式,一方面依据儿童好表现自己又爱争强好胜的特点,又考虑到学生因年龄小,往往在游戏中会充分表现自我,将平时的习惯、情感真实的暴露出来。老师则能借机发现学生道德思想行为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我们虽然在教学中提倡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但我们也同样不能忽视学生在集体生活中自觉守规的培养,众所周知:规则是人们做某事时应该人人自觉遵守的规章制度。针对本节课第三环节的学生体验活动的开展,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特点、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或现象,制定了相关的规则,并暗示每位学生都必须严格遵守。如:在学生第一次活动前我制定了比赛规则:“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在3分钟之内,每个小组合作捏一个只熊猫,每个同学捏其中一部份,看哪一组捏得又快又好。先制定了纪律要求:“别急,为了比赛能顺利进行我们先提两点要求:小组合作之前,老师先提几个要求:

  (1)合作时,要做到轻声细语,避免影响他人。

  (2)要听老师的指令,说开始才能开始,说结束就立即结束,否则算违规。要求明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我认为人们在做任何一项活动中都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影响活动的正常进行,而本课中学生的体验活动时间长达近20分钟,又是突破本课重难点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有细致、具体的要求,只是让学生完全自主的活动,结果很可能就是一场闹剧,学生在互相影响的混乱中任意放纵自己的个性,使活动无法按既定方案进行,合作的研究也必将无从谈起,教师的作用也会因此而变得苍白无力,教学实效便会是零,甚至对学生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实际上由于太过于高估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事先没有对学生捏手工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课堂实践后,学生两次捏制效果都不是很好,导致两次对比效果不明显。也许是孩子们从没在课堂上做过游戏,全然忘记老师事前的的要求,游戏结束了还在继续,让他们交上作品,没人主动上交,有的甚至迟迟不交上来。这个环节处理得不是很好,拖了一段时间,导致下个环节(拓展升华环节)用时不够。

  整节课存在着以下一些不足:

  1、整堂课老师的话太多了,学生的发言面不广。

  2、老师关注面较小。

  3、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可是老师却没有留出多余的时间让学生谈谈具体的事情应该怎样合作。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也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想在这场滚滚而来的课程改革中占据主动地位,就应与时俱进,善于学习,以适应新课程下新型教师角色的需要。

  一、教师要学会学习

  新课程中指出,教学要植根于现实,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应富有时代感。而面对高速发展的时代与社会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自己任教学科的知识,更要对广泛的相关学科具有浓厚的学习欲望。一个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了解科技发展状况的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驾轻就熟,满足学生对教师角色的期待。只有让教师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不停地用新知识武装头脑,才能适应新世纪的教师角色,与时代合拍。在学习的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求新求异。看教育理论书籍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可以在听课中学习、研讨交流中学习、思考现象中学习、网上论坛中学习。

  二、教师要学会反思

  教学反思是职业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需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求。怎样反思呢? 一是以反思的时间为标准,可以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即在实践教学之前(一般指备课阶段)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边实践边反思)是对教学的实施进行反思:有对教学现状的反思;有对学生的表现的反思,学生学会些什么,感受些什么;有对教学时间安排的反思;也有对教学方法的使用适当与否进行的反思活动。在这种边实践边反思的过程中,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以对症下药,提高教学实效。教学后的反思(实践后的反思)就是在教学后对教学的组织、教学采用的方法、教学的效果进行反思,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理念,修正课堂教学设计。

  二是以反思主体为标准,反思可以分为集体反思法、对话反思法和个人反思法。集体反思法即教师集体共同听课,共同研讨,对课堂教学的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是否合理性进行的反思活动。对话反思法即是采用“一对一”式的、访谈式的对话交流的方法。个人反思法是教师依据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和水平以及教学经验进行的个别行为的反思方法。

  三、教师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我们自己也要学会与其他老师合作。教师合作的技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进行四个层面的合作。

  首先是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是一个密切合作、息息相关的共同体。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为了使管理者支持改革,教师要勇于向管理者阐明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新教学方法的尝试,以获得学校的支持与帮助。

  其二是与家长的合作。教育是社会、学校与家庭共同的事业,家长在其中也应发挥积极作用。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学历水平、教育观念差异等种种原因,教师与家长往往对许多教育问题的看法会有不同。虽然教师自身接受了新的观点、新的教育方法,然而是家长对新课程却不理解。因此,教师应与家长密切合作,及时宣传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

  其三是教师之间的合作。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研讨与交流,不仅可以获得心理支持,也可以在合作的过程中产生新想法,更深的认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其四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善于构建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的互动合作氛围,真正实现与学生心灵的交流,促进学生的发展。另外,在与学生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体会教学相长的含义,要知道,世界上最真最善最美的东西在哪里?就在孩子的心里。让“与学生共同成长”,“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等理念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信念。

  应当看到,当今社会不仅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单打独斗已经难于在社会上立足,强调团结协作是21世纪对每一个人的要求。有专家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我们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自己也要学会与人合作。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只有学会学习、积极反思、善于合作及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断增强教师自身的教学创新实践能力,才能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12.13教研——学会学习 不断反思 善于合作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5

  《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它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阐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怎样合作。全文共谈了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合作?合作有什么好处(重要性)?怎样合作?这三个问题都安排在第二课时完成。为了让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解决这些问题,我设计了这样几个训练点:

  一、 标点符号的训练第二段有一组排比句,句末有一个省略号。我让学生通过默读来理解这个省略号的作用,并在旁边做好批注,加深印象。

  二、 排比句的训练在学生理解了省略号“列举的省略”的作用后,我让学生想像省略号省掉的内容,即除了课文列举的几种职业需要合作外,还有哪些职业也需要合作,并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句式先练习每人说一句话,再把同学们说的话组合成排比句。既训练了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又从这样的即兴练习中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

  三、段落结构的训练文章第二自然段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在排比句训练完以后,我就很自然地要求学生仿照这一段的结构写一段话,并用上课文中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写成一个片段,在课后完成。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6

  实践前反思:

  《让我们学会合作》是北师大版版三年级上册的课题3,它通过一些事例,让孩子们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并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与人合作的方法,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

  实践中反思:

  反思我研磨的课堂,看到了我的误区:

  一、忽略学生。在备课的时候,我以为学生平时经常有合作的活动,在上课时一定很快地跟上我的节奏,完成相应的内容。结果,在上课时,有些孩子在提炼语言的时候,有时未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者说,没能把本课的精髓精确地用流畅的句子表达出来。需要老师及时地提醒。

  二、急于求成。在学生的合作活动中,我担心四十分钟不够用,因此,学生合作活动的时间稍微少了点,造成有些小组不够时间完成内容。

  实践后反思:

  经过努力,我为孩子们创设充满童趣的思品课堂:

  一、播放精彩录像,引出课题。

  在讲新课前让学生先看视频,可以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谈谈不同的感受,再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有关的合作经历。指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例,可以让他们初步懂得合作的意义。

  二、游戏体验合作,分享提升认识。

  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对比、交流发现合作成功的条件,找出合作不成功的原因。以此起到互相交流和自我教育的目的。通过游戏,提升学生对合作的认识,提高他们合作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合作的快乐。在活动中,让课堂教学能真正活动起来,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精神。进一步深化主题,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合作的技能。

  三、课外实践活动,以品德引导行为。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动手做花环,把这个活动主题延伸到课外,真正达到品德的教学目的。

  四、激励及时到位,诱发情感乐趣。

  成功更是成功之母。老师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上,老师那充满激励的目光、语言,能激励孩子们充满自信地学习。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7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要合作”和“怎样合作”进行阅读、思考、讨论、交流。而“怎样合作”部分显然是教学的重点。学生明白作者通过举了两个例子告诉我们怎样合作才卓有成效的道理。在学生概括两个事例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阅读第一个事例,通过朗读“你瞧,指挥家轻轻一扬手里的指挥棒,悠扬的乐曲便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流向天宇,也流向人们的心里。”体会到指挥家与乐师合作的完美与和谐。在指导朗读时抓住“轻轻一扬”、“悠扬”、“倾泻”、“流”等关键词语,让学生感受到交响乐团演出的成功。然后我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指挥家”或者“乐师”,在演出的过程中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而真切地理解了成功的合作靠的是“团体目标”与“协作精神”。

  在教学第二个事例时,我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还要举第二个事例?只举一个不行吗?学生的讨论非常热烈,理由有三:1.第一个事例讲的成人的合作,第二个讲的是小孩的合作,说明大人小孩都离不开合作。2.第一个事例讲的是高雅的演出要合作,第二个事例讲的是在日常的生活也离不开合作。3.第二个事例强调的是人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应该具有“自我牺牲精神”,才能成功地脱离险境。学生的思维角度不同,但都理解了文章举了第二个事例,增强了说服力。接下来,启发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七位小朋友的合作很成功?从哪里看出他们具备“自我牺牲精神”?学生抓住了“7个人”、“3秒钟”的数字对比以及在场人的“鼓掌”与外国专家的连声称赞等语句体会到小朋友合作得很出色。还有一位学生补充了“3秒钟”前的“才”字,他的分析头头是道,让人豁然开朗。学生还从“依次”这个词语体会到小朋友的“自我牺牲精神”:“房子里起火”了,面对险情,大家没有“争先恐后”,而是秩序井然,说明他们心中有他人,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能够“舍己为人”。

  教学活动还在继续。从文章第6节(“可见,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精神。”)的总结作用联系到第4与第5节开头句(“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也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过渡作用,从“可见”这个词语联系到课文第2节中的“总之”,学生对它们在语言表达中所起的“总结”作用已经心领神会了。

  回顾本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无论何种文体的文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剧本等),虽然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会有不同的目标要求,教学活动会呈现不同的风貌,但是它的本质还是“语文”。比如科普小品文,科学知识是学习语文的载体,而掌握科学知识绝不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当然如果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掌握了丰富的甚至是深奥的科学知识,并且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甚至把它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这也没有什么不好,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自然也值得庆幸。学科的整合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的理念与策略,但不管怎样语文课还是应该充满“语文味”的,否则“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园”,也许就得不偿失了。翻开课本第74页,课后的习题,每一道都属于“语文”,因为我翻开的是“语文”课本——“语文的本真”如果丢弃了,那么它还叫“语文”吗?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8

  简简单单上好语文课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教学追求。本文内容简单,不需要把课文剖得四分五裂,让学生在杂乱的分解中寻求一点可怜的知识。教学本文,我首先提出了四个问题:

  (1)什么是合作?

  (2)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

  (3)文中的两个事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4)学会与别人合作有什么好处?

  几个简简单单的问题既不会难倒学生,又巧妙地把课文内容串联起来,而且层层深入,有条不紊。显然,课文的重点是“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的第六自然段,第六自然段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总结,我让学生试着在这个自然段里找出关键的两点,并与前面的事例结合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学生接受了任务,立刻在小组内展开了讨论交流。事实上,学生在第六自然段这个“火车头”的引领下,火车开得顺畅而欢快,没有过多地牵绊住学生思维。学生把握了中心,抓住了关键的两个“点”,教学效果简单有效。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9

  在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会合作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和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这两句话,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事例来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这是照他人备课思路而依样设计的。)对于第一话,学生举了班级争夺红领巾五项常规流动红旗的事,以及小组争夺作业完成星的例子。对于第二句,学生举了参加演讲比赛(学校刚举行了颂祖国演讲比赛,我班两位学生合作取得了一等奖)、知识竞赛(我班一位学生要与其他班的二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市举行的健康知识竞赛)的事。

  听了学生举的例子,我感觉对这两句话无需多讲的,学生完全理解,没有必要举事例。而这样一举例,感觉有点在上思想品德课了。同时,我感觉我们平常的一些教育活动或多或少还是在学生的潜意识中留下印迹的。学生参加比赛,经历了合作,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红领巾五项常规竞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明白了只有全班齐心协力做好五项常规工作,才能争夺象征荣誉的流动红旗。而小组争作业完成星是我为了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设置的。以前,我班的学生拖拉作业的现象特别严重。特别是作业本发下去订正后总有几个学生迟迟不来批,甚至有把本子藏起来者。我经常为追本子感到头疼。这学期我设置了小组争夺作业完成星的竞赛。每次作业,课代表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订正好作业的小组加星,月末进行总结,得星多的小组给与奖励。为了得到星,为了小组的荣誉,学生对完成作业不再看成仅是自个儿的事,一些自觉主动完成作业的学生常要催促作业有拖拉现象的学生,而被催促的也不再好意思拖拉作业了,作业收齐率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在上课时,谈到合作,学生自然想到了小组争星的事。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10

  今天上了一节教研课,课上未能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反思课堂,发现以下不足。

  不足一:在进行第一板块教学的时候,教师没有准确把握学生的课前预习,忽略了学生的教学起点。在一开始,教者从积累词句入手,导入课文。原本是想选择通过一个关于合作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但经过比较,考虑到导入不需要做过多的铺垫,应开门见山,直入教学。为节省有效时间,所以教者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当时设计的目的,是既帮学生积累与合作相关的词句,又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但是,教者在实施的时候却没有按照自己的实施意图走,忽略了这些词句课前同学们已经积累,所以在读得时候,完全可以一带而过,但教者却在这方面以零为起点耗费了一定的时间。

  不足二:对于“演讲”,这一概念的理解,教者同样低估了学生。由于问题不清晰,学生对“什么是演讲”与“演讲要注意什么”未能很好地明确,导致回答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演讲的注意点,绕了许多弯。对于学生的预习知识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生成,教者考虑不够充分。

  在第一板块的教学中,对于第六自然段讲了几个观点,教者原本认为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能够一下子找出两个观点,但学生在现实表达中完全出乎了作者所料,两个观点变成了5个观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细细思考,仍然是教者的问题不清晰。如果教者换种方式,“这段话很长,可以分为几层?理由是什么?”让学生先抓住关联词语给课文分层,再明确观点,这也许会好很多。同样是问,方式不同,理解不同,表达也就不同。

  不足三:教学任务容量较大,本堂课是侧重教学第二自然段,仿写总分总结构,还是研读第二段,学习选择典型事例证明观点的表达方式?备课之前,教者很是纠结。如果是常态化的课,教者可能会更多的选着前者,但为了训练重点更明显些,教者在本次教学中选择挑战后者。行不行呢?个人认为是可行的,但需要合理的设计才能达到高效,这对教者有一定的考验。事实上,教者的考虑是欠缺的。无论是概括事例,还是研读事例,学生都需要充分的时间,而本堂课由于前松后紧,给予学生的时间是完全不够的,教者估计不足。同时,教者在设计自学提示的时候,问题过于细碎,教者一味地纠结于高效的表现,指导学生抓词品味,反复朗读,这其实是颠倒了文章的主次。本文更侧重的是用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由于不能提纲挈领,不能指导,当然更谈不上高效了。在巡视的过程中,教者就发现少部分学生不能跟着要求进行准确研读和思维。这是说明事理的文章,学生之前在《“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中都有所涉及,教者完全可以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来引导学生自学。那么教者的自学指导该如何设计才更为恰当呢?

  这样的文章一般有三个部分:提出观点、证明观点、总结观点。教者可以利用这三个已学的知识来进行导学。

  如何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作者提出了哪些观点,划出相关句子。

  为了证明观点,作者选择了哪两个事例,简要的讲一讲这两个事例。

  为了证明观点,只举一个事例够不够?或者调换顺序行不行?为什么?

  这三个任物目标明确,操作简单,实施性强。学生能很快地找出,并归纳第一个事例讲的是,目标统一,有协作精神;第二个事例讲的是心系集体,有牺牲精神。而讲事例,则一方面能帮助学生认识合作的卓有成效,另一方面也为下一节可的演讲做了一定的铺垫。第三个问题侧重写法的点拨指导,因为如何选择材料,如何安排材料这都是学生必须需要掌握的知识。

  同样的目标,由于设计的方式方法不同,达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思考,同时,说理文要不要像记叙文那样有声有色地去朗读呢?这篇文章是要求演讲的,既然是演讲,就要学演讲者做到声情并茂,所以适当地指导是必要的。但是在这节课指导,还是下节课为更好地演讲而指导,值得教者三思。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11

  本次活动是上个学期学科组活动时的研讨课,当时研讨后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没有形成定稿。本学期,本着研究的态度,我们继续对这一节课进行了跟踪教学和研究。

  大班幼儿,根据其年龄特点,社会交往能力日益增强。在个体完成任务和合作学习的交互中,孩子们越来越趋向于合作完成任务。本次活动就旨在让孩子通过本次教学活动,从进入课堂前的不知如何完成任务到学会合作,协商,分工,完成任务。让孩子走出课堂的时候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因此,如何让孩子学会协商,分工,合作,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执教老师的几次教学,在过程中主要出现一些现象,把握,贯通,才能让孩子真正学会合作。

  1、关注习惯培养,注重长程发展。

  大班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比较快,语言能力较强,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不同于自己的意见会反驳。那么,在课堂中就会出现一种现象:教师的任务要求还没有讲解清楚,幼儿就会开始行动;一名幼儿交流的内容还没说完,不同意见的孩子就已经开始讲自己的反驳意见了……那么,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应该怎样做呢?教师要及时关注幼儿的习惯养成,如何倾听,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让幼儿的习惯变成一种自然,这是教师需要关注的。点滴的积累将会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问题清晰明确,确保幼儿理解。

  虽然作为大班的幼儿能力越来越强,但是面对新的问题,新的任务,还是不知所措。那么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应该如何介绍呢?一定要根据幼儿的水平,用幼儿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进行介绍讲解。提问指向性明确,简单明了,让孩子知道我要干什么,怎么干。而不是教师明白任务,但是讲解要求的时候含混不清,这样,孩子的操作就不会达到预设的效果。

  3、组织形式多样化,情境引导才明朗。

  在一节课中,孩子们从单一完成任务到分组合作的过程中,协商,分工是最重要的,那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什么作用?引导幼儿学会分工,组织幼儿进行分组合作,从而达成目标。那么教师的组织能力就是需要被关注的。如何用语言让混乱的场面有序?如何引导幼儿分工协商合作,这些都是教师应该思考的。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12

  《我们学会了合作》一课中主要是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活动中主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性的学习空间,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之中。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开放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再次体验所学的知识。为了完成这—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通过情境创设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中设计了真实的游戏。开始时,我提出要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既解决了我提出的问题,又在真实的活动中体验到了合作的方法和乐趣,教学目标实现了三维整合。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为了避免枯燥的说教,直接把学生带到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合作成功的条件和合作不成功的原因。针对这样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回顾这节课,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出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交流互动,令其在活动中发现:感受中领悟。学生有了具体的、实际的体会,教学目标的实现就会水到渠成,同时也会真正落实高效教学的目标。我认为,在品德课教学中适当的放,即是给学生活动的—片留白。让他们更好、更大的发挥潜能。而学生学习时的活,即是还课堂教学一份喜。让我惊诧于学生的思维;感动于学生的认真;欢喜于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与发展。但是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在全班交流时,有的学生没有听,还是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活动中学生又失去了自主控制的能力,教室里的缺乏有条不紊的教学秩序。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13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在小学阶段,合作和协调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须的心理品质。四年级学生已经或多或少有过与人合作的经历,也有与人合作的愿望,但缺乏合作意识与正确方法的指导,在与他人交往中常表现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

  《学会合作》一课力求从学生主体学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顺学而导。首先,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及具体学情,选择学生感兴趣又能体现出合作重要性的游戏,通过这个有效的载体,直观地理解“什么是合作”。接着,通过生活中的如片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生活体验,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意义,体会合作的好处及乐趣,深化合作意识。进而创设三个具体情境,引发学生自主讨论归纳,从理论上学会“如何合作”。最后,结合学生熟悉的“大扫除”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中再体验、再深化感悟,以此促进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本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意义,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2、使学生学会该如何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学重点:体会合作的重要意义并初步学会合作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校园文化和日常生活学习场景作为切入点,引出合作话题。接着请同学谈谈生活中合作的例子,多方面,多视角地感受生活中合作的重要性和广泛性。随后带领学生走进“合作王国”里面的“聊天室”、“练兵场”、“体验吧”等场所,让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个与人合作的机会,丰富了他们这方面的生活体验。使学生从活动中学会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并感受到合作成功的喜悦。

  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情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活跃的状态中,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展现,因此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活动积极主动,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心心相印”的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如果能换一个既能切入话题又具有新颖性的游戏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讨论交流合作现象时形式比较单一,可尝试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三

  其实,关于合作,语文课本有《学会合作》的课文,在品德课本上也有《合作真愉快》的活动内容,但是心理健康课的《学会合作》该如何上好,又让我有了些许的困惑,后来,我拿到了四年级上册的教材,发现教材上都是一个个有趣的关于合作的游戏,心想:这个心理健康课简单,全都是游戏,孩子们就喜欢玩游戏,于是让孩子们合作玩游戏,体验合作是我最初制定的教学目标,结果就满怀信心的试了一节课,结果呢?孩子们在课堂上很活跃,玩得高兴,玩得热闹,却是自己玩自己的,这节课以失败而告终,这节课虽然达到了课堂活跃的效果,但却因为目标的不明确,不具体,偏离了方向,孩子们不知道合作,更不知道到如何和别人合作。

  有了这次失败的经验,我便意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于是重新研读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具体目标,根据四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又制定出新的教学目标,目标确立后,我还要不断的实践,因为我们在课前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一种预期的目标,与课堂生成目标可能有一些出入,于是我不断的磨课、不断地反思,在修改实践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了《学会合作》的具体活动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什么叫合作,以及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2、在游戏中领悟并了解合作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3、通过活动,让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体验合作的带来的快乐。此目标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但是,对于一堂比较成功的课来说,目标的设定固然重要,但是实施达成目标更是关键,接下来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 课前要选择有效的暖身活动

  这里所谓的暖身活动其实就是课前的准备活动,也称为“破冰”,其目的是营造一种安全、轻松的环境,让孩子们消除防御的心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情绪,那么热身活动的方式灵活多样,但是活动的设计要服务于活动课的目标和内容。

  2、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活动游戏

  心理健康活动课本身就属于体验探究式的活动课程,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那么为了目标的有效达成,我们选择适合的活动游戏尤为重要,在游戏活动的设定上既要考虑学生的的心理发展特点,又要考虑活动课的主题和目标,更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3、课堂知识的有效拓展

  心理健康活动课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收获,这种收获或者是认识提升、改变,或者是情感的触动、升华,或者是技能的掌握、提高,或者是行为的完善、改变等,当然这节课的收获能否拓展到日常生活中,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根本目的,因此,课堂知识的拓展是很重要的。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意做一个幸福的追求者,不断领悟,不断思索,让自己执着的脚步,迈向小学心理健康美好的明天。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14

  这篇文章条理特别清晰,纲目分明,在初读课文时,首先我破题入手,问:围绕课题,文章该写哪些内容?学生看题生疑:什么是合作?为什么要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找到答案的同时,文章的思路也弄清了。在教学第二自然段的时和陈老师一样,注重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以及排比的修辞手法的学习运用。而在教学“怎样合作?”时,我紧扣 “卓有成效”一词展开,学习两个事例真正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 “统一的目标和协作精神”还需要“心怀他人、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15

  这是一篇演讲稿,以“合作”为话题,围绕“什么是合作?为什么要合作?怎样合作?”从人与人的关系讲起,阐明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他人合作的道理。文章列举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能够卓有成效地合作,必须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合作精神”的意思,懂得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侧重点不同,领悟这两个事例在文中的作用。4、理解“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道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2、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在充分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围绕“合作” 的主要话题:合作的重要意义、怎样才能卓有成效的合作,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第一个事例通过听交响乐录音,展开想象,获得体验,抓住“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的这样完美和谐”、“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协作精神”等词语,体会“团体目标”和“协作精神”的重要。第二个事例着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领悟做这个实验的外国教育家说的一段话。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演讲,最后让学生尝试也写一篇演讲稿《学会**》,在实践中锻炼表达能力。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态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让》教学反思12-12

教学反思和课后反思12-08

太阳教学反思12-17

《武术》教学反思12-16

耳的教学反思12-15

天鹅教学反思12-09

秋游的教学反思12-04

有关教学反思11-25

匆匆教学反思11-22

杠杆教学反思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