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04 10:05:5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

  《坐井观天》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青蛙与小鸟的三组对话,揭示看问题要全面,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的道理。作为第一课时,我主要安排了两个教学任务。一是识记本课生字,二是读一读青蛙与小鸟的三组对话,初步了解本课内容。

  首先是生字环节,通过形近字“喝”和“渴”的区分,引导学生从偏旁入手来识记,再由生字到词语“喝水”、“口渴”,进一步巩固生字。同时采用换偏旁的形式,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学习其他生字。

  第二环节就是学习青蛙与小鸟的对话了,我先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是青蛙还是小鸟,牢记自己的角色,再引导学生逐次学习它们的对话。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

  课堂最后设计了一个环节,用多媒体课件,小鸟抓着青蛙去看小鸟见过的缤纷世界:飞过广阔的海洋,飞过无边的沙漠,飞过茂密的森林,飞过灿烂的田野,飞过清澈的小溪,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影像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导入不够生动,出示任务不明显,朗读指导不够,教师的评价语言匮乏,教学机智不够等,特别是听完专家对本课的讲解后,更加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以后我定会多多学习,把自己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但是这一寓意,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但却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那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呢?

  在教学中我首先采用通俗的启发谈话的方法导入新课:先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说说你们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说给咱班小朋友听听。让学生理解很多的成语故事。从而引出“坐井观天”,告诉学生它也是一个成语,《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文本中。

  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用手工做的纸筒,观看黑板,比较比平时看到的黑板有什么不一样呢?为学生创造体验,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问。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力。学生们做的不亦乐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部分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充分。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3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站的高度不同,所见也就不同。本课课文短小精悍,学生读起来道理也容易懂,但是,如何落实好本文的语言文字训练呢?这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

  一、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写字的教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指导的。

  “渴”和“喝”两个生字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喝”是用嘴喝水,所以是口字旁。

  “际、沿”: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沿”:第五笔是横折弯。“际”字的左耳旁中的“阝”要写得稍小一些,不要超过田字格中的“横中线”。

  像这样容易记混的字、容易写错的字,通过我的对比、引导,学生掌握的较好。

  二、通过分角色朗读,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本文的朗读,学生对小鸟的话不难理解,但是对青蛙的话学生是比较难理解的,有的学生在朗读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青蛙是从生下来,就在井里吗?”显然,学生是在怀疑,因为他们看到过池塘里的青蛙,看到过田野里的青蛙,但是,他们想不到井里也会有青蛙,尤其是,学生更没有坐在井底看天的经验,因此,我通过让学生看窗户外的天空,再用卷好的纸筒看外面的天空,学生就能体会,井中的青蛙原来看到的天真是井口那么大,他们也就能进入角色进行朗读、体会了。

  三、续说故事

  这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好材料,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又有了对井底之蛙的理解,那么,他们对青蛙如果跳出井口看到的天空有多大、青蛙会看到什么景象也就会言之有物了,结果,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说出青蛙的跳出井口是感受,以及看到的美丽景象。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补充相应的知识,比如,这是个寓言故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以寓言故事导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会更好。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4

  《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的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我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教师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老师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本堂课的教学,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我不仅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我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在组织学生讨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这一问题时,我要求学生把先后几个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说完整一些……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课堂实际操作时,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有待改进,由于在课前没有精心设计语言,导致课堂有点前紧后松。对于学生朗读表演的指导,还应该更具体一些。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今后课堂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发挥其工具性作用。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5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这节课总的设想是读中悟,品语言,明道理。

  (一)复述故事,提炼内容。

  上课之初,师生一起回忆故事内容,便于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更好的为阅读积累做准备。

  (二)以疑引读,思后促读。

  对文中不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化。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大话”的意思,帮助学生读出青蛙不相信的语气。联系上下文,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拓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可以说无边无际,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疑问,思维得到了锻炼,读出了不同的层次。

  (三)读后悟理,角色体验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6

  本着早死玩死都一样的心态,我邀请了校长来听这节课,备课时间不长,讲课前一晚上在师傅的帮助下,完成了课件,回家没带语文书,在网上搜出这节课的电子课本备课,知道这是一篇寓言,寓言题材教学的难点就在于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理解寓言的寓意。

  浏览完教材内容,我的处如下总结:由于是年轻教师,在把握课堂时,寓言寓意理解部分时短板,那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基于学情,在第一自然段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井沿”,通过一张井的纵切面图让学生直观的明白井底、井沿的位置,这是后面过问理解小鸟观点和青蛙观点不一致的切入点。果然,学生们很给力,我还通过床沿、河沿、桌沿这几个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沿”的意思。另外一个亮点是“无边无际”的词语理解,学生可能心里明白但无法用语言说出,呢么我准备出示几张图片,分别是天、大海、草原、稻田,通过图片的直观展示,学生很快就明白无边无际的意思,并且我们还用这几幅用偏用无边无际说了个句子。我私以为觉得,有这两个亮点,再加上三次对话的朗读和角色语气就可以了。课后校长一句:不错,进步很大!我觉得这就够了,一年中只要有进步就可以,再细细想,我们的而进步正式由这些领导在背后狠狠的推一把的结果,庆幸!当然还有很不不足,一定再接再厉!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7

  《坐井观天》是二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同时“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争论天到底有多大,来阐述一个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故事内容浅显,但挖掘其中寓意却有难度。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我主要采用读中悟结合小游戏的方式进行,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关于本文解析,我主要从重点词语入手

  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两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让学生领悟小鸟见识的广博以及青蛙的目光短浅。通过这两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

  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先尝试让学生自己猜测“无边无际”的意思,在初步了解之后,引导学生尝试把天空的宽广无边,用朗读的形式给读出来;接着我结合下文中的“一百多里”这个词语,设计了一个想象情境,小鸟可能会飞过哪些地方?在同学们的想象过程中,感受小鸟飞过的多彩世界,从而进一步理解“无边无际”;然后设计问题“除了天空是无边无际之外,你所知道的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问题,让同学们进行造句,让他再次理解其中含义,进而理解小鸟看到的广阔无边的世界。

  在小鸟与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一关键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事的心情,顺带让学生尝试理解大话的含义是指“吹牛、夸张、不切实际的话”。再通过读感受青蛙的自信与自以为是。

  (二)关于寓意解析,我主要从情境与游戏入手

  关于青蛙“井口那么大”的观点,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和一个游戏。通过展示青蛙一年四季在井口的生活,让学生抬头看自己头顶的教室屋顶,深刻体会,春去秋来,一年365天青蛙都坐在井里,但它虽天天坐在井里,可看到的始终只有头顶那么一片天空。这也是青蛙如此自信的原因。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并让学生明白到底青蛙和小鸟谁说的有理,我采用了小游戏把语文书卷成小滚筒,透过滚筒看世界,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明白了井底之蛙的目光短浅、所见有限,从而理解青蛙的自以为是。

  最后,通过创设情境”加入青蛙听了小鸟的劝,它跳到井沿上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借助课外阅读,以文带文,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想看得远必须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

  (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整个课堂,内容充实,在设计时也考虑到了二年级学生注意力的特点,采用情境与游戏交叉进行的方式,但学生积极性不高,很多环节设置没有落实,存在许多缺陷,需要继续改进。

  1、内容设计过多,含量太大,节奏过快,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较少,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比如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这里,关于“大话”一词的理解,实际上可以举两个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再加上语气反复读,然后让学生尝试着造句子,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又能锻炼其读书、表达能力。

  2、课堂缺乏读书声。虽然我在整节课中也尝试着让学生分小组读、角色扮演读、男生女生读,但是整个读书的时间还是不多,并且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尤其缺少教师示范读。读的过少,朗读语气不到位,学生理解课文也就不到位。在青蛙和小鸟第三次对话时,其实可以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两个“笑”来进行细致品析,通过读来感受小鸟的无奈以及青蛙的自信,通过不停的读、指导、反复读,让学生杜仲感悟,一只傲慢无知的井底青蛙就能跃然纸上。最后再通过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交流,更有利于学生掌握青蛙的特点。

  3、以文带文,超出学生认知,时间占用太多,容易形成主次不分。原本我的设计是为了延伸让学生知道,要想站得高看得远,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但整个课外文本过长,我剖析的过于深入,导致整个课堂会出现主次不分的现象。应该紧抓教学目标,延伸部分浅显一些就可以,这样能够节约时间为前面的读中品析让出一些时间。

  4、细节还存在瑕疵。比如在生生互评环节,应该教会学生评价其他同学时,要先学会肯定别惹的有点,再找问题,这样即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另外,语言过于嗦的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的成长之路还有很长,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收获或者警醒就是:要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主动性;要紧抓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不能面面俱到,这样越是想要抓得多就越是什么都抓不到,更不能为了赶环节而忽视了落实。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会吸取各位前辈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不断成长。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8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简单愉悦中透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做一做——动手实验解难释疑

  课文中青蛙说“天但是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但是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拿出纸卷成圆筒状。

  然后透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与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但是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潜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潜力。

  二、看一看——利用图画明白寓意

  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出示课件,让学生看一组画,自己根据画面进行解说。

  这样学生最后明白了: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学生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潜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透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三、说一说——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课文中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自己不会弄错。它错了没有,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于是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东瞧瞧,西望望。它会怎样想,怎样说呢?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潜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资料,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四演一演——扮演主角再现情景

  课文结束后,让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个性是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的表现演出来。学生透过表演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建立的表象进行再现,学生入情入境。

  这样,由文字到形象,又由形象到文字构成逆向思维,不仅仅对学生进行了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潜力和创造潜力,培养了语文素养。

  总之,在《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中,我透过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简单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潜力,提高了素养。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9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做一做——动手实验解难释疑

  课文中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拿出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通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与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二、看一看——利用图画明白寓意

  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出示课件,让学生看一组画,自己根据画面进行解说。这样学生终于明白了: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学生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三、说一说——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课文中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自己不会弄错。它错了没有,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东瞧瞧,西望望。它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四、演一演——扮演角色再现情景

  课文结束后,让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特别是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的表现演出来。学生通过表演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建立的表象进行再现,学生入情入境。这样,由文字到形象,又由形象到文字形成逆向思维,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语文素养。

  总之,在《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养。

  课后反思:

  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我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令我满意的是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

  有一位教师在教完《坐井观天》一文后,让学生以《青蛙跳出了井口》为题说话和写话。有的说青蛙跳出井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有的说小鸟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田野里稻谷飘香,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白过了;有的小朋友竟然让青蛙坐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教师不住地点头微笑,此时又一位学生举手居然说青蛙跳出井后看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又跳进了井里。

  班里的学生哄堂大笑,教师也打断了该生的话并示意他坐下,竟还说了句:我看你就是那只青蛙!教师从自己教的角度只关注自己设计的训练,没有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更没有去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这孩子说井里好,肯定有他独特的阅读体验与生活经验,兴许他比其他学生更有忧患意识地从环保的角度去考虑了。另外尽可能地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珍视学生的体验、成果,是尊重学生的第一要素。在教学中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学生的心情、关注学生的态度、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从而关注学生的发展。

  另外,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我们应顺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品词抠句,发掘学生的灵气,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感受。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1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坐井观天》寓意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教师不必强求统一,而应鼓励学生的多向思维,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在续编《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提倡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堂上要注意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这个寓言故事可能会引出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应巧妙应对课堂中学生的奇思妙想,正确引导学生。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

  《坐井观天》取自于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20课,是一则浅显易懂的寓言,学生通过故事中的青蛙与小鸟争论天有多大的三次对话,可以体会到青蛙的自以为是,学习全面看待问题的方法。

  本课将教学目标拟定为四点:1.认识“寓、则、沿、渴、喝、际”6个字,会写“渴、喝”2个字。理解并会写“口渴、无边无际、坐井观天”三个词语。2.学习默读,可以一边默读一边思考。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4.理解《坐井观天》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联系自己的体验谈谈感受。教学重点为:1.识认生字,理解词语,并能正确书写要求识记的生字。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3.分角色朗读课文。4.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寓意,交流感受。教学难点为:1.学会默读课文,并能一边默读,一边思考。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寓意,交流感受。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具有积极、活泼并且求知欲强烈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本人注重剔除冗长难懂的教学语言,以浅显的词句贯穿教学,同时,合理设计与文本相结合的教学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寓言,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一、注重趣味性和有效性结合

  ①理清位置:针对学生学情,本人就地取材利用插图PPT导入,让学生对课文的角色信息进行直观了解。同时要求学生把手绘的青蛙和小鸟图片粘贴在井的简笔画上,帮助弄清文中角色在井中各自的位置。从而理解了“井沿”,也为下文青蛙错误观点的出现做了铺垫。

  ②体验“观天”: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青蛙看到的井口大的天”,让学生用书本卷成圆筒状,观察黑板大小,然后拿走书本,再观察黑板大小,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注重文本朗读,体会文本含义

  根据本文的内容架构,以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为依托,对第一次对话采用自由读形式朗读,抓住重点文字“从天上来、一百多里”理解小鸟对天的认识。对第二次对话采用男女生合作读形式朗读,学生通过体会青蛙说的“说大话、井口那么大”和小鸟说的“无边无际”,生成自己对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各自观点的判断,从而得出青蛙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对第三次对话采用小组合作读形式朗读,承接第二次对话,在学生对青蛙的观点有了判断的铺垫下,在第三次对话中,抓住青蛙说话的表情“笑”,领悟青蛙的性格特点,引出“自以为是”,帮助学生继续巩固对角色观点对错的认识,同时通过对小鸟的建议”跳出去看看。”完成对文本内涵的拓展教学。

  三、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细节教学中,注重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如在回答问题环节,学生习惯直接说出不成句的答案,本人会适时要求学生表达完整,多次训练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此外,注重“说——练——写”的训练,如在文本拓展环节,问“小青蛙跳到井口外,又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要求学生先讨论,再表达,然后记录。

  当然,课程结束后,总还会给自己“挑挑刺”,比如如果带入适度的奖品奖励,学生注意力会更集中;寓意讲述环节,可先让多个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再PPT总结,效果更好。教学本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也正是这些积攒的遗憾促成了自己下次更好的呈现,才变得尤为宝贵。

  任重道远,继续努力。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3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1.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动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

  2.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顺带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

  3.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

  4.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拿出练习本卷起来,然后通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

  5.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4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怎样达到这个效果呢?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动听的音乐,展示小鸟见过的缤纷世界:飞过广阔的海洋,飞过无边的沙漠,飞过茂密的森林,飞过灿烂的田野,飞过清澈的小溪,也没有看到天的边,而这时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一抬头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此时小鸟的广博见识和井底之蛙的孤陋寡闻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顺理成章的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么的枯燥乏味。这样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

  可以这样说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我从无边无际,大话,笑,着手进入对文本的分析。进入文本后,我的教学重点是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分析二者的特点,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

  在我校本次教研活动中,我选择的《坐井观天》是新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存在着大量的对话,很适合于让学生朗读。我们研讨的主题是“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根据教材特点、研讨主题及学生实际在本堂课的设计、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感受。但是,在真正走进课堂上完课之后才发现实践和理论的差距.在听了教研室宋晓丽老师的指导和老师的评课后,更让我有如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为我今后的教学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

  1.要注意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

  老师应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但同时得注意如何体现老师的“导”。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布置孩子们自由读书,思考“青蛙和小鸟在哪儿里干什么,并勾画重点词句,学生一出口,就开始齐读,没有理解到自由读书的意思,看着孩子读得起劲我没有忍心打断他们,我也意识到,齐读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只是想着之后再让他们自由读,勾画,这样看来,学生失去读思结合的时间。所以,从学习的效果看,自主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

  2.读书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整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个前提没有做好的话,就算教案准备得再好,课件做得再精美也没有用,这也已经是我的老问题了,希望能快速改进。

  特别是倾听习惯:

  在课堂上,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总有很多同学积极举手发言。当我点了一位学生起来发言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回答不出。此时环顾四周,没有几个学生在认真倾听这位学生的发言。如果这时要点几位学生站起来复述刚才的那位学生的发言,能讲全的没几位学生。可以说,课堂上有很多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这样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和“落实”。很多细节我都关注到了,但是很多次我都只是停留在浅显的表层上,孩子做错就要把制度落实下去,而不能只顾着赶着课程。

  先整顿再进行课程,讲课的过程中需要眼睛要盯紧每一个孩子,如果有一个孩子不听就停下来,及时提醒孩子。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钓鱼》教学反思09-29

《雷雨》教学反思09-29

《风筝》教学反思09-27

《跳绳》教学反思09-27

教学反思范文09-26

音乐教学反思09-25

《长城》教学反思09-23

《阳光》教学反思09-22

比尾巴教学反思09-19

观潮教学反思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