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喜鹊和树的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喜鹊和树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喜鹊和树的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和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乐”的字音,会写6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能借助拼音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想象画面,感受语言的节奏,同时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初步懂得有了朋友才会有快乐,与朋友友好相处才会感到更加快乐幸福!
教学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读书生字。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生字卡。(教师)
2.自学生字词,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学生)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树和喜鹊
请一名同学拼读课题,齐读课题。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交流。大家也比较熟悉树和喜鹊,出示一组图片:让我们看看树和喜鹊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
(2)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2.出示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从有前鹊几觉单安睡孤后
3.认识多音字并指导组词:只种乐
4.出示课后“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多中形式读。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1、2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进行四人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对课文1、2自然段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便具体指导。
4.重点理解词语:孤单。
5.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插图,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孤单”的.意思是:只有一个,孤独、寂寞,没有朋友。
6.再次指名读1、2自然段,体会“孤单”一词的含义。
7.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8.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全班讨论交流。
9.师过渡:树和喜鹊都没有朋友,它们都孤单,但是,后来呀,树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10.齐读课后最后一自然段。
(1)理解“快乐”。
(2)指名说原因。
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重点指导“招”“快”“呼”。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3.师范写,生书空笔顺。
4.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自己书写。
(1)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根据书写情况具体指导。
喜鹊和树的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枫树上的喜鹊故事。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深层阅读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材:《课外故事》
2.学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常见的树种有哪些,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他们见过树上有什么小动物。
2.讲解(10分钟)
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个“枫树上的喜鹊”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枫树上的喜鹊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喜鹊为了保护枫树上的小鸟而与人类展开了一场斗争的故事。
3.阅读理解(15分钟)
给学生阅读故事,然后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2)枫树上的喜鹊为什么要保护小鸟?
(3)故事中描述了喜鹊与人类的斗争,请简单说明理由。
4.讨论和总结(20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结合故事讲出自己对枫树上的喜鹊的理解。
(2)通过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总结故事中的主题或含义。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我们如何关爱大自然中的小动物?
5.书面表达(20分钟)
要求学生用300字左右的篇幅,写一封给小鸟的.信,表达自己对它们的关爱之情。
六、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完成上述书面表达,并背诵该信件。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既能了解枫树上的喜鹊的故事,又能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讨论和写作的环节,学生对于如何关爱大自然中的小动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整个教案设计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喜鹊和树的教案】相关文章: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10-19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09-02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08-30
语文树教案08-28
绘本《树》教案07-27
小班教案梧桐树09-16
幼儿中班圣诞树教案05-11
加法和减法的教案08-22
蚊子和狮子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