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时间:2024-04-26 12:31:0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的丰度(含量)O、Si、Al、Fe、Ca、Na。 (2)复习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应用。

  (3)掌握Na、Al与O2反应的产物及其用途。

  (4)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

  (5)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6)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发生反应的内在原因,以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激发学生学好文化知识,增强报效祖国的神圣责任感。

  二、教学方式

  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理论联系实际。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

  (1)在地壳中的含量最丰富的前4种元素是什么?(引导学生观看课本第38页图3-1,O、Si、Al、Fe、Ca。)

  (2)金属单质的一般物理性质包含: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思考与交流:

  (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复习、讨论等形式列举初中化学所学的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一些盐溶液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并结合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

  (2)分析课本第32页图3-2,写出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从实验现象讨论:镁条燃烧发生了什么反应?铜树、银树是怎么形成的?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们各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老师归纳:

  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有:金属与氧气反应,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一些盐溶液反应,下面我们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板书]

  一、金属与O2的反应

  1.钠与O2反应

  [学生实验1]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煤油,用刀切开,观察新切面的颜色及变化(引导学生观察金属钠切开前的表面,与切开后进行比较)。通过观察,简单描述钠的物理性质。[学生归纳]钠的物理性质: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柔软(硬度小)。

  [学生实验2]钠放在玻璃燃烧匙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与加热前有何不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要求写出学生实验

  1、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学生归纳]

  实验1:4Na+O2常温2Na2O(白色)实验2:2Na+O2Δ2Na2O2(浅黄色)[现象]在实验2中,钠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后燃烧,火焰呈黄色,最后生成淡黄色的固体。[老师归纳]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科学视野]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

  有人打电话119,意味着有什么事情发生?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呢?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而今天,我却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大家相信吗?[演示实验]吹气生火(细节略)。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展示过氧化钠)原来,就是这种叫做过氧化钠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实验探究]由刚才的实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由刚才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溶液变红可推知,Na2O2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相应的NaOH和O2。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引导学生对Na2O2中元素的价态分析;它和H2O、CO2反应时,电子转移情况的分析(H2O2对比)。][补充实验]在盛有少量酚酞试液的试管中加入Na2O2粉末,搅拌。(引导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并作出分析。)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实验说明了Na2O2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和具有漂白性。实际上,我们常用其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思考:(1)呼吸面具中常用Na2O2来做供氧剂,说明理由。 (2)Na2O2应怎样保存?[板书]2.铝与O2反应

  [提问]铝与氧气能否反应?家庭常用的一些炊具(如铝锅)是铝制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与氧气发生反应呢?

  [实验探究]分别加热未打磨和已打磨的铝箔,有何现象?现象有何不同?如何解释?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讨论后归纳:加热未打磨的铝箔,铝箔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表面有氧化膜,因此不能燃烧)。加热已打磨的铝箔,铝箔也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打磨后的铝箔表面又很快形成氧化膜,阻止了铝的燃烧)。 4Al+3O2Δ2Al2O3(致密)[补充实验]将铝粉撒到酒精灯火焰上,可观察到铝的燃烧。

  [练习1]小明家中有一只20世纪50年代初的铝锅,至今仍保存完好。该铝锅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B.铝不易被氧化

  C.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D.铝易被氧化,但氧化生成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练习2]完成下列方程式(答案如下):2Mg+O22MgO 3Fe+2O2点燃Fe3O4 2Cu+O2Δ2CuO 小结: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与氧气反应有何规律?

  四、作业设计

  课本第44页第2、3题;第45页第6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重点是Na、Al与O2的特殊性及应用;教学难点为Na2O2与H2O、CO2反应的本质;难点突破的方法可以从Na2O2中元素的价态分析,Na2O2与H2O、CO2反应时,电子转移情况(H2O对比),将是化解难点的妙方。

  六、本课例特色

  本课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了两个探究实验:一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吹气生火”),一是铝粉在酒精灯外焰燃烧的实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化学性质,而且能够与学生以往所学的知识形成冲突矛盾,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另外,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吹气生火”,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的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第二课时]金属与水反应铝与碱反应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掌握Na、Fe与H2O反应的特殊性;(2)深化并扩充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3)掌握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特殊性;(4)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5)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同“第一课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第一课时”)

  二、教学方式

  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三、教学过程

  [板书]

  二、金属与水反应

  [复习引入]列举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反应的本质,反应类型等。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那么活泼金属能否与水反应呢?[板书]1.钠与水反应

  学生实验探究:(1)Na和烧杯里的水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反应剧烈,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迅速游动,嘶嘶作响。

  (2)Na和滴有酚酞的水作用(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完成表格)。

  (3)Na和水作用放出的气体是什么?(收集装置如上图)(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完成表格)。2Na+2H2O2NaOH+H2↑现象原因反应方程式钠浮在水面上钠熔成小球钠四处游动嘶嘶作响反应后溶液变红色点燃收集到的气体,有尖锐爆鸣声[思考讨论]

  ①钠易和空气、水反应,实验室中应如何保存钠?(隔绝空气保存,即保存在煤油中。) ②为什么能将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容易被氧气氧化而变质,必须将钠隔绝空气保存;钠不与煤油发生化学反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能够有效隔绝空气。)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实验探究,观察到现象:反应剧烈,钠熔成小球,浮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嘶嘶作响,溶液中同时出现蓝色沉淀。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板书]2.镁和水反应

  学生实验:将打磨过的镁条放入水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现象,加热,观察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Mg+2H2OΔMg(OH)2↓+H2↑)[板书]3.铁和水反应

  [引入]家用的刀具、炊具多是铁制品,铁能否与水反应?

  [科学探究]铁能否与水反应?(如将烧红的铁块投入水中,现象如何?条件如何?)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并互相对比,评出最优方案。(引导学生从水蒸气的产生,水蒸气与铁粉反应——加热,反应产物的检验等导出课本第42页内容,图3-9。)[演示实验]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3Fe+4H2O(g)ΔFe3O4+4H2↑[小结]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与水反应有何规律?[板书]

  三、铝和NaOH溶液的反应

  [引入]活泼金属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能否与碱反应呢?

  [学生实验探究]将铝片分别放入装有稀盐酸溶液和NaOH溶液的两支试管中,观察现象,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师生共同归纳]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讨论]铝制品的使用对环境有何要求?[思考]以上两个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练习]1.不可以用来制作盛装浓烧碱溶液容器的材料是()。 A.铁B.铝C.塑料D.橡胶

  2.质量相同的两份铝粉,第一份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第二份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在同温同压下放出气体的体积比是()。 A.1∶1B.1∶2C.1∶3D.2∶3 3.新买的铝锅、铝壶用来烧开水时,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会变成黑色,这与水中含有下列哪种可溶性盐有关?() A.钠盐B.钾盐C.镁盐D.铁盐[板书]

  四、归纳

  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小结)。金属在反应的时候都作还原剂。金属活动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2)金属离子结合电子的能力弱强

  (3)跟氧的作用常温易被氧化常温干燥空气中不易被氧化(4)加热时能被氧化

  (5)跟水的作用:常温能置换水中的氢、在加热或跟水蒸气反应时能置换水中的氢

  (6)跟酸的作用:能把氢从酸(如盐酸或稀硫酸)中置换出来。能跟氧化性酸(浓硫酸、HNO3)反应(7)跟盐的反应:位于金属活动顺序前面的金属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四、作业设计

  课本第44页第

  1、4(2)题;课本第45页第

  5、7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重点是Na与H2O、盐溶液反应的特殊性及其应用;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特殊性及应用。教学难点为Al与NaOH反应的本质。难点突破的方法是应紧扣铝化合价变化的本质来分析,Al与酸、Al与碱反应都是呈现还原性,这是本质。

  六、本课例特色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金属与水的反应,以及铝与碱的反应。而金属的选取介绍上也限于钠、铁以及铝。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书写Na、Al与O2反应化学方程式;理解金属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学会在化学反应现象的过程中推导物质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钠的切割、钠的燃烧等奇妙的化学实验操作和精彩的化学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

  【难点】

  通过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产物的比较分析,深化金属的性质与金属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金属吗?它们有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学习过铁、铜等金属,具有的性质:固体、有金属光泽、不透明,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能够以氧气、酸等反应……

  【教师总结】那么像是钠、铝等金属有没有不同于铁、铜等金属的性质呢?这节课一起来学习《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环节二:新课教学

  1.钠与O2的反应

  【教师指导】学生展示保存在煤油中的钠,提供小刀、滤纸等实验用品。

  【学生实验】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煤油,用刀切开,观察新切面的颜色及变化。

  【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与实验,能够总结出钠的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①保存在煤油中是为了隔绝空气,也说明钠的密度比煤油小;②可以用小刀切开说明柔软;③断面的颜色很快发生改变,说明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变化,说明钠比铁等金属活泼很多;……

  【教师提问】银白色的光泽变暗是为什么呢?性质发生了变化是不是生成了新的物质?那我们可以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回答】有白色物质生成,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

  【多媒体展示】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并加热,请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钠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后燃烧,火焰呈黄色,最后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教师讲解】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条件不同时,生成的物质不同。在加热的`情况下,会与O2剧烈反应,生成过氧化钠(Na2O2)。

  【教师提问】能否书写钠与氧气在加热时的反应方程式?

  【学生书写】

  2.铝与O2的反应

  【教师引导】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了一层氧化膜。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等;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等表面的氧化膜。

  【教师提问】在做镁条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时,在点燃镁条之前,常用砂纸打磨,这样点燃起来更加容易一些,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

  【教师提问】铝的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实验】分别加热未打磨和已打磨的铝箔,观察有何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讨论之后回答】加热未打磨的铝箔,铝箔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加热已打磨的铝箔,铝箔也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这是因为打磨后的铝箔表面也很快形成氧化膜,因此与未打磨过的铝箔现象一致。

  【教师提问】我们观察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这是什么原因?阅读教材回答。

  【学生回答】铝会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氧化铝(Al2O3),形成一层薄膜保护铝,构成薄膜的Al2O3的熔点高于Al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因此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

  【教师总结】铝表面的氧化膜比较致密,阻止了铝的燃烧,我们平时用的铝制品就是因为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才得以广泛的应用,同时这也是性质活泼的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下面大家可以写出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学生回答】

  3.金属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为什么金属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请同学们结合金属的原子结构进行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最外层的电子容易失去,单质往往表现出还原性,当遇到氧化剂时,就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讲解】常见的这些金属,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环节三:巩固提高

  小明家中有一只20世纪50年代初的铝锅,至今仍保存完好。该铝锅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不易被氧化

  C.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D.铝易被氧化,但生成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答案】D。

  环节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①课后习题;②课下认真阅读教材或其它关于铝的氧化膜的资料。

  四、板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3

  3Fe+2O2 Fe3O4 2Mg+O22MgO 4Al+3O22Al2O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听讲,进一步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引入】确切地说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偷偷在起作用。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金属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

  【展示】镁、铁燃烧的图片

  【演示】将一根铜丝和金戒指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

  【补充】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由此说明,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金最不活泼。 【板书】活动性:Mg、Al>Fe>Cu>Au 【解说】这就解答了一开始提出的问题。铁的活动性比较强,因此铁制品被腐蚀地比较严重。铜活动性较弱,被腐蚀的程度比较轻。而金的活动性弱,基本上不被腐蚀。

  【思考】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我们通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在清洗铝制品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之故;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小结】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如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这也是铝的产量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的运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是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三庄中学

  夏小荣

  研讨课

  【活动与探究】将学生分成A、B两组。

  A组: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两小块打磨光洁的镁条、锌粒、铁片、铜片,各加入约5 mL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B组: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引导对信息进行处理,并获取结论。

  A组:Mg+2HCl==MgCl2+H2↑ Zn+2HCl == ZnCl2+H2↑ Fe+2HCl==FeCl2+ H2↑

  B组:Mg+H2SO4==MgSO4+H2↑ Zn +H2SO4== ZnSO4+ H2↑ Fe+ H2SO4==FeSO4 + H2↑

  【交流】

  (1)镁、锌、铁可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与盐酸或者稀硫酸反应。

  (2)镁、锌、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最剧烈,其次是锌,然后是铁。

  (3)与酸反应时,能生成氢气的金属活动性强;否则,就较弱。

  (4)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导思】同学们,你们的观察真实可靠吗?

  【投影】 “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过渡】一些金属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如铜和银,如何确定它们之间活动性顺序呢?

  要求:对铝、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1、设计探究方案

  2、预测实验现象

  3、作出合理判断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金属活动性顺序。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含亚铁的)。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

  镁钉、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片。

  为什么有的保留这么完整,表面没有什么改变;而有的金属表面却有这么大的改变呢?这些金属制品的“化妆师”是谁呢?

  【互动合作】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

  2Fe3O42Mg+O2

  2MgO4Al+3O2

  2Al2O3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听讲,进一步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引入】确切地说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偷偷在起作用。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金属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

  【展示】镁、铁燃烧的图片

  【演示】将一根铜丝和金戒指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

  【补充】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由此说明,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金最不活泼。

  【板书】活动性:Mg、Al>Fe>Cu>Au

  【解说】这就解答了一开始提出的问题。铁的活动性比较强,因此铁制品被腐蚀地比较严重。

  铜活动性较弱,被腐蚀的程度比较轻。而金的活动性弱,基本上不被腐蚀。

  【思考】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我们通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在清洗铝

  制品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之故;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小结】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如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这也是铝的产量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的运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是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活动与探究】

  将学生分成A、B两组。

  A组: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两小块打磨光洁的镁条、锌粒、铁片、铜片,各加入约5mL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B组: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引导对信息进行处理,并获取结论。A组: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B组: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

  【交流】(1)镁、锌、铁可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与盐酸或者稀硫酸反应。

  (2)镁、锌、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最剧烈,其次是

  锌,然后是铁。

  (3)与酸反应时,能生成氢气的金属活动性强;否则,就较弱。

  (4)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导思】同学们,你们的观察真实可靠吗?

  【投影】“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过渡】一些金属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如铜和银,如何确定它们之间活动性顺序呢?

  要求:对铝、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1、设计探究方案

  2、预测实验现象

  3、作出合理判断

  观看图片,对照自己的探究反思

  【展示】铜与硝酸银反应图片——银树,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图片——铜树。(若有条件,演示银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导入】我们作出了这么多探究,但规律还是零碎的,请同学们将已经探究的规律归纳起来。

  【介绍】“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加倍努力把我们祖先的业绩发扬光大。

  【过渡】下面,是我们本节课探究时所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

  【讨论】

  回忆第五单元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猜想:可用这种方法解决铜、银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确定的困难。

  【设计探究方案】

  既可以按教材的方案设计,也可以自己创新设计,但记录必须真实。

  (当学生提出用Ag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可否认方案的合理性,若有条件,教师应事先作好准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2Al+3CuSO4==Al2(SO4)3+3CuCu+2AgNO3==Cu(NO3)2+2Ag

  【讨论】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习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

  【学生各抒己见,思考,回答】

  这些反应的特点是: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板书】置换反应

  特点:A+BC=B+AC

  【课堂练习】

  有X、Y、Z三种金属。X、Y、Z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放出氢气,Y、Z无变化;将Y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无变化;Z放入Y的化合物溶液中有Y析出:则X、Y、Z的活动性顺序如何?

  【布置作业】

  1、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Zn>Fe>Cu2、课后习题3、6、8

  【板书设计】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的反应

  2、与酸的反应

  3、与盐溶液的反应

  二、金属的活动性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三、置换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②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能够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

  ②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③能够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进一步认识微观与宏观的联系;

  ②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联系;

  ③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计算能力,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前一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数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可用物质的量做桥梁联系起来。既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那么,化学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之间是否也遵循一定的关系呢?能不能把物质的量也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

  一、原理

  [讲解]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量数υ的关系。

  点燃

  [板书]

  例如:

  2H2+O2====== 2H2O化学计量数υ之比:2∶1∶2扩大NA倍:2NA ∶NA∶ 2NA物质的量之比:2mol∶1mol∶2mol

  [小结]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讲述]有了上述结论,我们即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有关物质的量进行定量计算。[投影例题]

  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要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板书]

  二、步骤

  1.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4.根据的原理进行计算

  [教师]下面我们就按上述步骤来计算上题。

  [课件播放]

  2NaOH+H2SO4======Na2SO4+2H2O 21 0.1 mol n(H2SO4)v(NaOH)n(NaOH?v(H2SO4)n(H2SO4)n(H2SO4)?1?0.10mol?0.05mol

  2答: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H2SO4 0.05 mol。

  [练习]上述反应中同时生成水多少mol?[提醒学生注意解题格式]

  [过渡]实际上,我们在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问题,除了涉及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外,还经常涉及到物质的质量、浓度、体积等物理量。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换算。而换算的核心就是——物质的量。请大家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出下列各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填写][投影]

  [过度]下面,我们就来系统全面地学习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板书]

  四、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

  在上述例题中,计算所需H2SO4的质量是多少?[学生活动]

  [投影]因为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mol根据m=n·M=0.05 mol×98 g·mol-1-1=4.9 g

  1答:所需H2SO4的质量为4.9 g。

  [投影]例2:将30 g MnO2的质量分数为76.6%的软锰矿石与足量12 mol·L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1)参加反应的浓盐酸的体积。

  浓盐(2)生成的Cl2的体积(标准状况)。[学生板演][课件播放]

  解:(1)MnO2的摩尔质量为87 g·moln(MnO2)=1m(软锰矿石)?w(MnO2)30g?76.6%??0.26molM(MnO2)87g?mol?

  1△4HCl(浓) + MnO2 ====== MnCl2 + 2H2O + Cl2↑ 41 ×V[HCl(aq)]

  0.26 mol

  4?0.26molV[HCl(aq)]=?0.087L

  1?12mol?L?112 mol·L-1△

  (2)4HCl(浓)+

  MnO2=======MnCl2+2H2O+Cl2

  1 0.26 moln(Cl2)

  0.26mol?1n(Cl2)=?0.26mol

  1V(Cl2)=n(Cl2)Vm=2.26mol×22.4L·mol=5.8L1

  [讲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同种物质的单位要上下一致,其他有关物质的单位必须保持左右对应。如上述求Cl2体积的后一种方法中,MnO2的单位均用mol,Cl2的单位都用L。

  [小结]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第三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6

  苏教版高一年级化学《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1、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思想

  新课程化学教材对元素化合物部分摒弃了传统的编写思路,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的编写思路,表达了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教学思想,化学不再只是一门科学性的高中课程,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科学。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体现了“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新课程化学教材编写的意图。

  2、课堂的动态生成思想

  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这个课如何达到预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却很少去想学生的体验,去了解他们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接受什么,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要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希望接受的信息,从而产生动态课程效果。

  3、实验探究教学思想

  现代化学教学观认为,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实验探究的教学是以实验为中心主题的探究教学。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科学方法,对某些化学反应实质、现象以及化学实验装置从多角度、多层面做深入的研究探索,进行探究其规律的学习,有力地解释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课堂教学尽可能用实验来开展,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的能动性,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或实验史实运用实验的方法论来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要求: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①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理解钠的重要性质,②了解钠的制取,③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钠的物理性质、钠的化学性质,以及钠的制取、存在和主要用途。在钠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钠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钠与水的反应。在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中,首先介绍了自然界里元素的两种存在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然后结合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引导学生得出在自然界中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钠的用途只作简单介绍。钠的制取以拓展视野的方式展示,让学生了解工业制取的原理。

  (2)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知道钠是活泼的金属,能跟盐酸等反应生成氢气;另外,刚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的原子结构的分析,学生可以预测钠具有强的还原性;还有之前学过的研究物质的方法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习惯及操作能力。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最后本节内容安排在氯、溴、碘之后,而在镁之前,这样使学生在了解了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后,再了解典型的金属元素,这就为学生学习《化学2》中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率的知识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实质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理解钠的化学性质,认识钠的活泼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已学习了氯、溴等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初步了解了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合理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

  我校属于省一级重点中学,学生的基础较好,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能与教

  师进行有效的“互动”,体现自己的主体作用。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观察能力尚有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记住钠的物理性质。

  (2)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钠的工业制取方法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实验现象、生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运用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交流、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认识化学知识在公共危险性事故中的重要性。

  (2)通过实践调查,培养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实验探究教学、STS教学、阅读-分析-思考-结论的自主学习模式。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准备化学I教材、笔记本

  2.教师的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新闻、图片、音像资料并结合教学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1)多媒体设备

  (2)实物投影仪

  (3)实验展示台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实验仪器用品:烧杯、镊子、滤纸、石棉网、铁架台、火柴、酒精灯、滴管、培养皿 实验试剂:金属钠、水、稀盐酸、酚酞、硫酸铜溶液

  八、教学过程

   活动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新闻资料]我们说生活之中有化学。如果大家平常多关注新闻,可以看到许多与化学有关的问题。阅读下面一段新闻,思考你从中发现或想到什么化学问题?

  网上信息摘录:若干神秘“水雷”惊现珠江。20xx年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近,前前后后共飘着七个白色的来历不明的金属桶。突然,从飘在水面上的一个金属桶内冒起一股白烟,窜起亮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这个铁桶接着又连续爆炸了多次,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有近十米高,还有许多未燃尽的白烟飘进旁边的公司内,这些灰白色的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突然着火。

  据悉,其中另有一铁桶被过往船只发现,并将其打捞上船,打算清洗后使用,但当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冒起浓浓白烟,一接触桶内物质,双手立即感到剧烈地疼痛,于是他们又将其推入江里,一遇水,这个桶就又爆炸了。所幸该船只迅速逃离,伤亡不大。

  珠江水面上尚有五个一触即发的“水雷”漂浮着,消防队员、民警及广州化工集团的化

  学品专家赶来凑在一起,紧张地调查爆炸物的性质及研究“水雷”的处置对策。

  [问题讨论]:

  1. 引起爆炸的物质是什么?

  2. 为什么会发生爆炸(金属桶为什么会成为水雷)?

  3. 如何防止爆炸(另五个没有爆炸的金属桶如何处理)?

  4. 事故的启示是什么?

  生1:引起爆炸的物质可能是钠,因信息中“窜起亮黄色火苗”是钠元素的特征焰色反应。发生爆炸是因为钠与水发生了反应。

  生2:发生爆炸应该是钠与水反应生成了大量的气体,气体膨胀就产生了爆炸。 生3:也有可能钠是爆炸物。

  生4:也有可能钠与水反应的生成产物是爆炸物。

  师:非常好,同学们提出很多的想法。钠是怎么样的物质?它能与水反应吗?若反应又生成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吧。

  活动2:实验演示,科学探究

  [实验](投影)取出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成一小块钠,投入盛有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的水的玻璃皿中。

  师:实验中我们到了什么现象?又得到什么结论?

  生5:实验现象是金属钠浮在水面,熔成闪亮的小球,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同时发生嘶嘶的响声,溶液变为红色。结论有:说明钠的密度小,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反应有气体生成,生成的产物呈碱性。

  生6:生成的气体可能是H2,碱性物质可能是NaOH。

  师: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所得结论也比较合理。请大家写出此反应的方程式。

  教师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又回到问题解决上,进一步提出问题:模拟实验证明了钠与水能发生剧烈反应,但为什么模拟实验中钠与水没有发生爆炸,而新闻中却发生了爆炸? 生7:我觉得发生爆炸的原因应该是钠与水反应生成大量的氢气,氢气在反应中燃烧从而发生爆炸。

  [知识拓展]爆炸原因分析:

  由于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自然界的很多物质到会发生反应,尤其是当它遇到水的时候,会释放出氢气,氢气的着火点相当低,大量的金属钠在水里迅速的化学反应就会产生剧烈的爆炸,所以必须用煤油在储存罐里做隔离层。在珠江水面上发生爆炸的桶装金属钠就是因为在铁皮桶里起隔离作用的煤油泄漏,引起金属钠与空气和水接触造成的。

活动3:联系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师:现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试着讨论解决第3个问题:3.如何防止爆炸(另五个没有爆炸的金属桶如何处理)?

  生8:用炸药炸掉。

  生9:用灭火器处理。

  生10:把它们捞上来,再把桶浸在煤油中。

  师:有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方法,请大家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他们的方法哪个更合理?或者提出自己的合理方案。

  归纳:实际做法:消防队员找来一个竹制的箩筐,在上面固定好缆绳,用来打捞铁桶。又找来一个较大的白色塑料桶,准备将打捞上来的铁桶放在里面,再用煤油浸泡,因为金属钠在煤油里是不会燃烧的。

  活动4:兴趣延续,自主提出学习内容

  针对这一新闻,大家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钠还有什么化学性质。

  生:我想知道钠的结构和用途是什么?

  生:我想知道哪些金属与钠的性质类似?

  生:我想知道钠的物理性质和钠怎样保存?

  生:我还想知道钠是怎样制备出来的?

  生:我想知道新闻中的“水雷”从哪里来的?

  生:我想知道新闻中一桶钠爆炸的威力有多大?

  (老师与学生一起就以上的知识点进行共同学习,下面以教学片断的形式对教材设计的重要部分进行展示)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过渡]钠能与自然界的很多物质到会发生反应,那么钠还有其他的哪些性质? [交流与讨论]从钠的物质类别猜测钠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2、Cl2等)

  2.与水反应

  3.与酸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4.与盐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一、钠的化学性质

  1. 钠与水反应

  2. 钠与非金属反应

  [实验2](投影)展示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切开。用玻璃管插入钠块,观察颜色。

  [师]实验现象说明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

  [师]钠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在加热时能否反应呢?

  [实验3]把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师]钠在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的物质,它是过氧化钠,反应式为:

  2Na+O2=Na2O2

  过氧化钠中钠的化合价是+1价,氧的化合价是-1价。

  [过渡]钠还能与其它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如氯气、硫等。

  [实验4]将2块钠放在一团棉花中,放入一个盛氯气的集气瓶,观察现象。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够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提高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适用条件。

  三、教学过程环节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是置换反应,那么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几个置换反应,大家来判断一下产物是什么。 Zn+H2SO4=_______________ Cu+H2SO4=_______________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学生回答】锌与硫酸生成氢气和硫酸锌。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可以知道铜与硫酸不发生反应。

  【教师引导】既然锌能与酸反应,铜不能与酸反应,由此可知金属的活泼性是不同的。那么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怎样的顺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金属的活动性。环节二:新课讲授

  【学生实验】①铁与硫酸铜的反应;②铁、铜分别与盐酸的反应【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思考铁与铜,哪种金属更加活泼?为什么? 【学生回答】铁比铜活泼,因为铁与盐酸发生了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铜与盐酸不反应,并且铁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铁更活泼。

  【提出问题】通过这两组实验,你能说说我们在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采取的实验方法吗? 【学生回答】第一种方法是让金属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第二种方法是让金属与酸反应,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

  【教师引导】现有镁、铜、锌三种金属,利用上述实验方法,你能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来判断镁、铜、锌三种金属谁的活动性更强吗? (药品:镁条、铜丝、锌粒、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镁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 (小组讨论5分钟)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提出问题】哪个小组愿意说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 【学生回答】

  小组①:将镁条、铜丝、锌粒分别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活动性强弱。

  小组②:将镁条、铜丝、锌粒分别与MgCl2溶液、ZnSO4溶液、CuSO4溶液两两反应,观察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活动性强弱。 ……

  【提出问题】请根据自己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且根据实验现象思考镁、铜、锌三种金属的活泼性是怎样的? (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安全。) 【学生回答】

  小组①:镁、锌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气,铜不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气,并且镁与酸反应程度较锌与酸反应程度更剧烈,所以活泼性顺序为Mg>Zn>Cu。

  小组②:镁能够置换出ZnSO4溶液、CuSO4溶液中的锌和铜;锌能够置换出CuSO4溶液中的铜,和MgCl2溶液不反应;铜不与MgCl2溶液和ZnSO4溶液反应,所以活泼性顺序为Mg>Zn>Cu。 ……

  【教师引导】镁、锌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我们说它们比氢活泼;铜不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我们说它不如氢活泼。那么,氢应排在哪个位置呢?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学生回答】氢排在镁、锌的后面,排在铜的前面。 【教师讲授】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提出问题】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看,金属所处的位置与活泼性有什么关系?排在H前面的金属有什么特点?排在前面的金属与后面金属的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学生回答】

  (1)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泼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环节三:巩固提高

  1.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 (1)铁和稀盐酸(2)铝和硫酸锌溶液(3)铁与硫酸铜晶体

  2.由此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适用条件是什么?解析: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1.(1)反应;(2)反应;(3)不反应

  2.由之前的实验可知,所有的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能够得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适用于溶液。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金属活动性顺序。

  布置作业:有一种“黄铜”又称为“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黄铜”外观与黄金相似,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冒充黄金牟取暴利。能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来鉴别金与“愚人金”?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略)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8

  课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

  教学过程:

  1.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可以再次做镁条、铝箔、铁丝、铜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对比和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

  2.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该探究活动获得可靠结论的重要保证。

  3.置换反应的概念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得出的,即通过对镁、锌、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类别的角度归纳得出的。这样的方法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置换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练习来感受的。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联系实际的习题,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通过实验,并在置换反应概念和其他一些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得到的。探究分三步进行:

  (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钝化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保护层而使金属不易腐蚀或与其他物质反应;或经化学、电化学方法处理使金属由活泼变为不活泼状态的过程叫钝化。钝化的金属活动性大减,叫钝态或钝化态。例如用冷浓硝酸处理铝而生成坚密的氧化膜保护层即铝钝化的一种方法。

  铁与浓硫酸、浓硝酸接触,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称为铁的钝化。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这是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活动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

  由于学生还没有盐的概念,因此教材中只能说“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具体例子来进行教学。

  5.可以通过对一些实例和习题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感受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有关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

  铝与铁常温下和氧气反应的难易

  取一块铝片,用细砂纸打磨其部分位置,观察没有打磨及打磨部分的色泽。发现打磨后铝的色泽比没有打磨的色泽更光亮。过一段时间,两者色泽又变得一样。

  同样方法,用铁片重复上述实验,观察打磨前后的铁的不同及变化,则发现打磨后的铁不会变得与打磨前的铁一样。

  (1)从上述实验事实推测:铝和铁哪种物质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2)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我们通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

  (3)在清洗铝制品时应注意些什么?

  (4)根据铝的这种抗锈蚀“特性”,试推测防止金属锈蚀可采用的一种方法。

  铝的性质和用途

  物质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性质。由于铝有多种优良性能,因而铝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

  (1)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7 g/cm3,虽然它比较软,但可制成各种铝合金,如硬铝、超硬铝、防锈铝、铸铝等。这些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等制造工业。此外,宇宙火箭、航天飞机、人造卫星也使用大量的铝及其合金。例如,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合金构成。船舶建造中也大量使用铝,一艘大型客船的用铝量常达几千吨。

  (2)铝的导电性仅次于银、铜,虽然它的导电率只有铜的2/3,但密度只有铜的1/3,所以输送同量的电,铝线的质量只有铜线的一半。铝表面的氧化膜不仅有耐腐蚀的能力,而且有一定的绝缘性,所以铝在电器制造工业、电线电缆工业和无线电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

  (3)铝是热的良导体,它的导热能力比铁大3倍,工业上可用铝制造各种热交换器、散热材料和炊具等。

  (4)铝有较好的延展性(它的延展性仅次于金和银),在100 ℃~150 ℃时可制成薄于0.01 mm的铝箔。这些铝箔广泛用于包装香烟、糖果等,还可制成铝丝、铝条,并能轧制各种铝制品。

  (5)铝的表面因有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易受到腐蚀,常被用来制造化学反应器、医疗器械、冷冻装置、石油精炼装置、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等。

  (6)铝粉具有银白色光泽(一般金属在粉未状时的颜色多为黑色),常用来做涂料,俗称银粉、银漆,以保护铁制品不被腐蚀,而且美观。

  (7)铝在氧气中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光,常用于制造爆炸混合物,如铵铝炸药(由硝酸铵、木炭粉、铝粉、烟黑及其他可燃性有机物混合而成)、燃烧混合物(如用铝热剂做的炸弹和炮弹可用来攻击难以着火的目标或坦克、大炮等)和照明混合物(如含硝酸钡68%、铝粉28%、虫胶4%)。

  (8)铝热剂常用来熔炼难熔金属和焊接钢轨等。铝还用做炼钢过程中的脱氧剂,铝粉和石墨、二氧化钛(或其他高熔点金属的氧化物)按一定比率均匀混合后,涂在金属上,经高温炽烧而制成耐高温的金属陶瓷,它在火箭及导弹技术上有重要应用。

  (9)铝板对光的反射性能也很好,反射紫外线比银强,铝越纯,其反射能力越好,因此常用来制造高质量的反射镜,如太阳灶反射镜等。

  (10)铝具有吸音性能,音响效果也较好,所以广播室、现代化大型建筑室内的天花板等也采用铝。

  “水”中长“铜树”

  取一支大试管,内装硫酸铜溶液。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稍加弯曲后,立即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剩余的铝丝上附着有大量的红色铜,就好像铜树,同时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

  (1)解释上述变化的原因:

  (2)该实验说明铝和铜的化学性质哪种更活泼?

  (3)若一根质量为m1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过一段时间取出附有铜的铝丝,其质量为m2,试比较m1与m2的大小(相对原子质量请查课本)。

  (4)m1与m2的质量之差是不是生成的铜的质量,为什么?(5)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溶液的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方法之一

  问题:如何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请你回忆: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的实验现象。

  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浅绿色氯化亚铁溶液,把用砂纸打磨、擦亮的铝丝插入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无色。

  把一根光亮的铜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没有发现任何变化。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实验事实推测:铝、铜和铁的化学活动性强弱顺序。判断全属的活动性顺序方法之二

  问题:把铝片、铁片、铜片分别跟稀硫酸反应,哪种金属反应最快?

  实验:在三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两小块打磨光洁的铝片、铁片、铜片,加入5 mL稀硫酸,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铝跟酸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铁跟酸反应缓慢,铁片表面产生少量气泡。而铜片表面无任何变化。

  (1)写出本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推测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为什么包括氢

  1865年,贝开托夫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金属和金属离子间互相置换能力的大小,以及金属跟酸、跟水等反应的剧烈程度,首先确定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在这个顺序里就已包括了氢。因为氢可以被位于它前面的金属从稀酸里置换出来,而氢也可以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而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这就是说,贝开托夫当时区分金属的活泼与不活泼,是以氢作为标准的。

  当然,早期的.化学家把金属跟酸、跟水等反应的剧烈程度作为衡量金属活动性大小的标志是不严格的。准确的方法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而标准电极电势也是以氢电极定为零作为标准来测定的。标准电极电势为负值的金属比氢活泼;标准电极电势为正值的金属活动性小于氢。

  另外,氢的原子结构决定它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与碱金属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氢具有还原性,能和大多数非金属反应显示+1价;等等。

  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因此把氢排进了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的区别和联系

  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出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的倾向。金属性的强弱通常用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电离能(气态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时所需要的能量)大小来衡量。

  金属的活动性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形成水合离子倾向的大小,也就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起氧化反应的难易,它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为依据的,从能量角度来看,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除了与金属元素原子的电离能有关外,同时还与金属的升华能(固态单质变为气态原子时所需的能量)、水合能(金属阳离子与水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金属性强的元素,一般来说它的活动性也大,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例如,钠的第一电离能比钙的第一电离能要小,因此钠的金属性要比钙强。但是钙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离子的倾向比钠大,即钙的标准电极电势比钠要负,所以钙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大。铜和银也有类似上述的情况。由此可见,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两者概念是有区别的。

  铁生锈的条件

  问题: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呢?实验:

  (1)如右图所示,在试管①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棉花球上,使铁钉与空气和水接触;

  (2)在试管②中放入铁钉,注入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蒸馏水要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3)在试管③中加入少量干燥剂(袋装饼干等食品中放的小袋中有氯化钙干燥剂),再放一团干棉球,把铁钉放在干棉球上,塞紧橡皮塞,使铁钉只与空气接触。

  注意每天观察铁钉锈蚀的现象,连续观察约一周。(1)通过探究,你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能得出哪些结论?(2)通过上面对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你对防止铁制品锈蚀有什么建议?与同学们交流你所知道的各种防锈方法。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

  3.通过金属与氧气、酸反应的实验探究,初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

  学时重点

  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

  学时难点

  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活动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前边咱们讲了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谁能告诉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有什么优良性能?

  【讲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及黄金饰品越来越多的成为寻常百姓的装饰品。随之而来的假黄金诈骗案也越来越多,提示:黄铜为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

  【讨论】人们为何会上当?你能想出一个鉴别真假黄金的办法吗?

  【回答】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等

  【设问】那么,能不能使用化学方法鉴别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过渡】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活动】温故知新归纳总结评论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有哪些金属能和氧气的反应?

  【回答】金属铁和镁

  【投影】镁在空气中点燃;铁在纯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提问】镁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发生反应,而铁必须在纯氧中才能燃烧,从反应条件上比较,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回答】镁比铁活泼。

  教师出示表面氧化的镁片,再用砂纸打磨一半后,引导学生对比观察

  镁铝在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应,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和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条件下却能和氧气反应,我们得出金属的第一个化学性质

  【板书】一多数金属能和氧气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投影】燃烧金戒指的图片: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教师启发引导

  【回答】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解释】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金难与氧气发生反应

  【提问】学到这同学们有没有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了?

  【回答】用火烧

  【提问】你能描述具体的操作方法吗?

  【讲述】很好,取少量金属块在火焰上加热,若金属表面发黑则原试样为黄铜,若无变化,则为真金。

  【分析与讨论】1.比较镁铝铁铜金分别与氧气反应时的难易程度有何不同呢?

  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不同的金属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不一样。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别的物质起反应,且反应现象越剧烈。

  【总结】我们知道了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从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镁铝、铁铜、金的活动性依次减弱

  【投影】联系生活,铁制品易生锈,铝制品却不易生锈

  【提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回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提问】能不能用钢丝球擦洗铝锅?

  【回答】不能,会破坏表面的.氧化膜

  【过渡】以上是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那么金属还可以与哪些物质反应呢?回想你家庭厨房中盛放醋的容器是什么材料的呢?能用铁或铝吗?

  【活动】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

  【投影】实验内容及实验过程中需观察注意的问题学生结束试验后

  【提问】请同学试着描述实验现象

  【回答】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

  【讲述】有气泡产生说明将稀盐酸加入到金属中后,产生了新物质,从而咱们可以知道金属和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咱们得到了金属的第二个化学性质二.金属能和酸反应(只介绍和盐酸硫酸的反应)

  【提问】根据现象,讨论,哪些金属能和酸反应,哪些不和酸反应?

  【回答】镁锌铁表面有气泡,能和酸反应;铜丝表面没现象,不能和酸反应

  【提问】根据是否能和酸反应,你能把金属分为哪两类?哪类金属活泼些?

  【回答】能和酸反应的活泼些

  所以我们得出铜在这几种金属中最不活泼

  【设问】那么镁锌铁三种金属的活泼性又是怎样的呢?

  【提问】第三个问题,回想实验过程中镁锌铁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呢?

  【回答】镁反应最剧烈,锌次之,铁最慢

  所以镁比锌活泼,锌比铁活泼

  根据能不能和酸反应和反应的剧烈程度你能得出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吗?

  【探究结果】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Mg>Zn>Fe>Cu

  【提问】学到这里,你能总结出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吗?

  【总结】1.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或者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判断

  2.金属是否与酸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几种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铁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时,生成的是正2价的铁,亚铁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学生试着写出镁锌分别和盐酸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 Mg + H2SO4 === MgSO4 + H2↑ Zn+2HCl= ZnCl2+H2↑ Zn+H2SO4=ZnSO4+H2↑

  【提问】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角度分析,上述反应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总结】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表达式:A + BC = B+ AC判断依据: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练一练】:学过的反应中有置换反应吗?

  【提问】我们还学过哪些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由多变一‘’分解反应‘由一变多’

  练习;下面几个反应中哪些是置换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分解反应学生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投影;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多数金属能和氧气反应

  2Cu+O2= 2CuO 4Al+3O2==2Al2O3

  Mg、Al>Fe、Cu>Au(金)二.金属和酸反应

  Mg+2HCl=MgCl2+H2↑ Mg+ H2SO4 === MgSO4 + H2↑ Zn+2HCl= ZnCl2+H2↑ Zn+H2SO4=ZnSO4+H2↑ 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

  Mg>Zn>Fe>Cu置换反应:判断依据: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0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三章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本节作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铝、铁等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与氧气、与水反应、铝与氧气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胜、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过程方法方面:通过对金属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习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方面:通过了解金属及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知道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在实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金属钠是最典型的活泼金属,学好它的性质对其它活泼金属的学习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钠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本节课学习所涉及的一些方法如探究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是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论基础,所以方法教育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我突破了传统元素化合物课堂中采用的结构——性质——存在——用途的'一条线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及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选用“实验探究法”,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广泛用途引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察金属钠的存放提出问题“金属钠为什么要存放在煤油中?”,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再用实验来进行验证,从而归纳出钠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深刻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讨论、归纳与总结,认识实验的本质,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在亲自实践中,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教师的启发诱导,运用贮存在自己头脑里的知识,来认识对它们来说是未知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产生新见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学会学习。具体教学程序如下: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金属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质,所以在课的开始可让学生列举金属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在学生兴趣盎然、七嘴八舌之时,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些金属从何而来?自然界中的金属以什么形态存在?此时还可通过多媒体打出几张金属矿石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讨论及观看图片学生发现只有少数金属以游离态存在,绝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态存在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很显然,这是与金属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即本节课讨论的重点内容(板书)。这样揭示出课题,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2.复习旧知,以旧带新。

  这时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有关金属的反应,并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然后提问: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师生共同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盐反应;

  (2)金属与酸反应;

  (3)金属与氧气反应。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并将学生头脑中散乱的金属知识进行了整理归纳,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金属钠的性质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3.实验探究金属钠的性质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应用实验探究法来进行教学。

  (1)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初中曾经接触到一些金属如镁、铝、铁、铜等,在大家的桌上有一种新的金属——钠,找到它,并看一看它是如何保存的?学生通过观察和闻钠瓶中液体的气味,不难发现钠是保存在煤油中的,那么我就可以顺势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钠存放在煤油中呢?为什么不能把它暴露在空气中或存放在水中呢?

  (2)猜想与假设:学生会想到也许金属钠会与氧气或水发生反应

  (3)实验验证:此时就可引导学生来做实验3-1,实验3-2,及实验3-3,在学生实验前我会提醒学生实验中的注意点。

  (4)实验现象与结论: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描述、归纳实验现象并总结得出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接下来我将引导他们阅读教材“科学视野”部分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过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拓宽知识面。

  (5)拓展延伸:在学习了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有关性质后,我可以顺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消防员,有人打119告诉你钠着火了,你该如何去灭火。根据所学知识,学生自己会分析得出钠着火只能用干沙子覆盖进行灭火而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只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这样一个问题不仅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了一个加深与巩固,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享受了成功感、喜悦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欲望。

  4、实验探究铝的性质

  对钠及其氧化物的学习告一段落后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钠、镁、铁等与氧气的反应情况,金属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钠、镁之后,铁之前,大家预测一下铝与氧气反应的情形如何,由此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铝与氧气反应的探究学习。在观察铝箔的燃烧实验时,学生会发现铝箔燃烧不会像镁条燃烧后滴落下来,而是表面像有一层膜兜着。经过探究原因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氧化膜的存在使得性质活泼的铝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那么,怎样才能观察到铝剧烈燃烧的现象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其设置为学生探究实验。在探究教学中要注意开放性。既然是探究,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学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违反常规的结论,在探究中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学生提出的方案越多,思考的角度也就越广,取众人所长,考虑的问题就越全面,设计的方案就越完美。对探究的评价我会注意策略,多肯定学生好的方面;对于违反常规的设计也不会立即否定,而是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或重新再试。

  5.整理归纳,强化方法

  在课的结尾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钠和铝的重要性质以及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方法,再将钠、铝与氧气的反应以及初中所学过的镁、铁、铜等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归纳比较,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总之,实验探究在本节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广泛参与并积极探求中一步步揭开金属有关性质的面纱。不仅使重点变为学生主动探求的知识得以落实,并把难点通过实验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做到了深入浅出。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1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两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通过教学,我做了以下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对学生原有知识、能力的认知不够,对初中学生已接触过的知识重复再现。例如:金属与酸的反应。我设计了盐酸与镁、铝、铁、铜分组探究实验,希望能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而这个知识点初中已经出现过,因此学生探究起来,好像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而是对初中知识的实验验证。

  化学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教学中我大胆创设情境,使学生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而我戴的戒指是真还是假的呢。请你学完本节课后设计方案鉴别我戴的黄金戒指的真假,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因此化学教学,要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上的反思

  我把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确定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对此知识只不过是知识的再现。因此我觉得教学的重难点把握是否正确非常的重要。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①语言功底:通过这次展示课我发现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教师非常重要,教师的语言逻辑性要非常严密,推导流畅,过度自然。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②板书的设计: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

  ③多媒体的使用、学生实验操作的引导: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主要是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同时注意尽量简单避免玩花俏以防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实验之前,正确引导学生实验,同时提醒学生实验的安全以及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异同,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同时与成功的实验进行比较,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的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实验。但在课后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学生的参与:由于本课我主要是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在学生之间交流时,提醒学生学会倾听。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在教学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让化学知识回归于生活:提供生活案例,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如:A“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当黄金,进行欺骗活动,你会不会上当受骗?你有多少种办法区别黄金和黄铜?”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就连平时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也参与了讨论。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设计的方案有①测密度②测导电性③用牙咬(硬度)④测导电性⑤用火烧(真金不怕烈火炼、是金子在哪都发光)B“酸菜鲜鱼汤”是某家饭店的招菜,店老板反应盛汤的的铝锅很不耐用,没用多久锅底就漏洞了。请你分析一下这主要是为什么?

  四、对教学小结的反思

  我主要通过学生自我小结,培养自主生成知识的能力。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堂小结,不仅能使所学知识得以归纳、总结、概括和升华,而且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深化记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广阔性和整体性。

  以上是我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反思,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谢谢!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2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问]大家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把这些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大家动手做这个实验。

  [问]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小结] 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问]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

  [讲解]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

  [投影]比较刚才提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蚀?

  [讲解]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之故。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问]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投影展示活动与探究内容]

  在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加入5mL稀盐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在放有两小块锌、铁或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学生尝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可由学生口述]

  [问]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评价]大家回答得都很好。

  [指导阅读]欣赏课本图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小结] 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和氢气。

  [板书]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投影]比较刚才实验中用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

  [过渡]大家观察这几个化学方程式

  [投影] Mg+2HCl==MgCl2+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问]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师]回答得很好。化学上,我们把具有这一特点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板书]置换反应

  [讲解]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www。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Fe+CuSO4 =FeSO4 +Cu

  B、Zn+2AgNO3=2Ag+Zn( NO3 )2

  C、3CO+Fe2O3 === 2Fe+3CO2

  D、2AI+6HCI=2AICI3+3H2↑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的两个方面,一是与氧气的反应,二是与酸的反应。同时还学习了置换反应。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学会如何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归纳问题,找出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逐步认识不同金属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观察]

  镁条、铝片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铜片具有紫红色的金属光泽。

  [实验]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加热。

  [观察]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

  [思考回答]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思考回答]不一样,镁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而铝、铜要在纯氧中才能燃烧;常温下,镁、铝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铁、铜要在高温下才能与氧气反应……

  [思考]人们戴的白金、黄金饰品时间再久也总是金光闪闪……[倾听思考] 不同金属活动性不同。

  [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Al>Fe,Cu>Au

  [思考回答]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同保护作用。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填写表格]

  金属与稀盐酸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镁

  Mg+2HCl=MgCl2+H↑

  锌

  Zn+2HCl==ZnCl+H2↑

  铁

  Fe+2HCl==FeCl2+H2↑

  铜

  不反应

  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镁

  Mg+H2SO4=MgSO4+H↑

  锌

  Zn+H2SO4=ZnSO4+ H2↑

  铁

  Fe+H2SO4=FeSO4+H2↑

  铜

  不反应

  [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Zn>Fe>Cu

  [观察思考]这几个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它们属于那种基本反应类型呢?[学生讨论后回答]这些反应的特点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引入新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更深刻的印象;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现象

  通过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巩固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小结,使学生对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认识系统化使学生认识到共性中存在个性,开始引导学生体会到金属间存在活动性的差异。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讲解,学生初步认识到金属活动性不同。

  在教师的分析之后,学生总结出这几种金属的活泼性

  联系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

  训练学生的思维,用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探究;通过实验,更直观地获取信息,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巩固学生的实验操作。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汇报的机会。提高学生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对比、总结归纳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该图惟妙惟肖地表现了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通过小结,使学生系统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知识。进一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到置换反应的特点,掌握置换反应这个基本的反应类型。

  知识拓展,激发学生求知欲。2MgO 2Al+3O2=2Al2O3

  2Cu+O22CuO 3Fe+2O2Fe3O4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的活动性:

  Mg>Al>Fe,Cu>Au

  2、金属与酸的反应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Mg+H2SO4==MgSO4+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金属的活动性:

  Mg>Zn>Fe>Cu

  置换反应:

  1、概念:

  2、用符号表示:A+BC→AC+B

  5分钟检测题

  1、下列金属中,常温下就易和氧气反应的是( )

  A、铝 B、铂 C、铁 D、铜

  2、X、Y、Z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将Y、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会儿后,Y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X﹥Y﹥Z B、X﹥Z﹥Y C、Z﹥X﹥Y D、Y﹥Z﹥X

  3、出土的古文物中,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有锈迹,而铁器则锈迹斑斑。这表明金、铜、铁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金、铜、铁 B。铁、金、铜

  C。铁、铜、金 D。铜、金、铁

  4、铝制品很耐腐蚀的原因是( )

  A、铝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C、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铝的密度小

  5、有人利用摄影店废弃的定影液,每月可回收价值约20万元的银。其中一种回收方法的反应原理是Fe+2AgNO3=2Ag+Fe(NO3)2, 这个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以上都不是

  6、下列物质中,能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

  A、Ag B、Fe C、Pt D、HCI溶液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3

  【课标解读】: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标分析:本节是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金属与金属矿物”中的内容。金属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学物质,通过学习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共性和差异性及其规律,进一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化学基本观念,同时进一步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材分析】:本节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让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的金属因为其原子结构的共同点,因此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而原子结构的不同点,导致其化学性质有差异,并通过实验,探究出其差异性规律,学会应用其差异性规律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化学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常见金属与氧气、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归纳出金属的化学共性。

  2.通过探究学会比较金属活动性的方法,能记住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应用其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

  3.通过分析金属与酸反应的特点归纳出置换反应的概念。

  【重点知识】: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

  【核心内容】认识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差异性及其规律

  【需要发展的基本观念:】物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已经知道:镁带、铁丝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铁与硫酸铜能反应事实,但这些知识是零碎不系统的,本节课应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和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常见金属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并认识不同金属活动性有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归纳出其活动性规律,并应用此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化学问题。[教学过程]导入:

  [教师]调查学情: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材料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你身边有哪些物品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学生】交流【教师】铝制品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除了因为炼铝成本降低,与其它金属相比,具有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强等优良性质,密度小是,抗腐蚀性能强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由此可见,我们要想更好的.应用金属中,还必须全面的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的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它们的化学性质有没有差异?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答案,请认真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板书课题[学生]阅读学习目标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属如铁镁等是什么什么微粒构成的?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3号)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是?(2号)根据结构我们可以推测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你熟悉的金属都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学生]交流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镁、铁等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请同学交流一下这两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生]

  [教师]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发现,镁能在空气中燃烧,铁能在氧气中燃烧,我们再来看一下铜在高温下与氧气的反应,由此可见,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否相同,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差异,三种金属的活泼程度即活动性为:

  铝是我们广泛使用的金属,猜想一下铝能不能与氧气的反应呢?

  [教师]实验证明,铝在常温下也能和氧气反应,和哪种金属的活动性接近?试着写出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教师]正因为铝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学生][教师]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的剧烈程度是不一样的,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是不是也是的这样呢?实验室可以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其他金属能不能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呢?我们选择镁、锌、铁、铜四种金属作为代表进行研究。

  【学生】观察,对比现象

  【教师】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大多数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不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请在导学案上写出反应方程式【学生】写方程式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置换反应概念,打比方,我代表镁单质,这两位同学坐在一起,分别是氢和氯,我发现氯好可爱,我想和氯在一起,于是呢,我就把氢置换出来了,氢变成单质氢气,我和氯结合生成了氯化镁,给这个反应起个名字,叫置换反应,下面哪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硫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活动性越强的,置换出氢所用的时间就越短,反应越快,什么样的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呢?如果在这个活动性顺序中排上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应该把氢排在哪个位置?【教师】归纳,我们可以根据金属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教师]铝与酸能反应,反应速率比镁慢比锌快,铝的活动性应该排在。。。银与盐酸不反应,银的活动性?

  [教师]如何比较铜银的活动性顺序呢?在前面我们学过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这个反应的类型是?根据我们刚才总结出来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这个反应为什么能发生呢,是不是都是这样呢,通过实验验证一下,铜能不能置换出硫酸铝溶液中的铝?由此可见,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利用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也可帮助我们确定金属活动性。 【教师】我们如何比较铜银的活动性顺序?【学生】提出方案 【教师】我们可以利用铜与银的化合物溶液之间的反应来判断铜银的活动性。可选择铜与硝酸银溶液或银与硝酸铜溶液来进行实验【教师】演示铜与硝酸解溶液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银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教师】化学家就是这样,通过实验利用置换反应比较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将其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总结出了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最强的是,最弱的是,,在生活中还有这样的谚语,真金不怕火炼,沙里淘金,你能用金属活动性解释一下吗?

  带领学生读,记,站起来记,记住的坐下。教师检测。 【归纳】在金属动性顺序中,越是排在前面的活动性越强,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化合溶液间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硫中的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这三句话简单归纳就是,前强后弱,前换后(或强换弱)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可以与氧气、稀盐酸、稀硫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等多种物质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同金属的原子结构有差异,导致不同金属活动性不同,我们通过实验排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可以应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回扣目标你学会了吗?检测一下。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点评

  第 一 课 时

  创设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问题

  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

  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

  物质 本色 观察到的颜色 是否

  变色 原因

  (猜想)

  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如(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衔接生活小知识

  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问题: 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

  过渡自然。

  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学生猜想:金属与酸可能会发生反应。

  活动与探究: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金属

  是否有气体产生

  速度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

  试管中,有何现象

  学生完成表格,讨论、交流。

  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想→探究→交流→分析归纳→小结,使学生觉得金属活动性顺序好像是自己刚发现的,既有所获,又体验了成功感。

  知识情景再现

  ①观察漫画。

  ②补充素材:多媒体展示银戒指、铅、白金戒指与硫酸反应的现象。

  问题:从你的探究和情景素材中你有何发现或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①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与酸发生反应。

  ②金属种类不同,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③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经检验是氢气。

  学生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演)(教师指导)

  ①Mg+2HCl=MgCl2+H2↑

  ②Zn+2HCl=ZnCl2+H2↑

  ③Fe+2HCl=FeCl2+H2↑

  问题1:根据与酸反应的快慢或剧烈程度,能否判断出上述金属中哪种最易与酸反应,即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如何?

  问题2:①上述反应是否是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②上述几个反应有何共同点?

  借助教学的辅助手段,让知识再现,有利于突破难点,扫清障碍。

  学生讨论、归纳

  反思小结:

  ①Mg、Fe、Zn、Cu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②置换反应的定义。

  联想与运用:

  1.多媒体展示:下列反应是否都是置换反应?

  a.CO+CuO=Cu+CO2

  b.Fe+CuSO4=FeSO4+Cu

  c.NH4HCO3=NH3↑+CO2↑+H2O↑

  2.活动与探究: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反思小结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

  ②你还有哪些收获或疑惑不解的地方?

  巩固与练习

  ①课本P14 1、3、4。

  ②课后小实验:Sn、Pb、Ag与稀盐酸反应。

  看似练习,实为伏笔,为下节课进一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搭台阶。

  第 二 课 时

  复习巩固

  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能与O2反应:4Al+3O2=2Al2O3。

  ②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Mg+2HCl=MgCl2+H2↑

  Fe+H2SO4=FeSO4+H2↑

  质疑激趣(小故事)

  奇怪的天平:趣味化学小组的张同学,从实验室借来一台天平,在天平两端秤盘里各放两只大小和重量都相等的烧杯,再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镁溶液,使天平保持平衡。接着他又拿两个质量相等的铝球,并同时将这两个铝球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之中,这时天平两端继续保持平衡。过一会儿,将铝球取出,天平慢慢地倾斜了。是天平出了毛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问题:为什么把铝球放入两烧杯中天平不能平衡?导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能否猜一猜?

  学生猜想:可能是铝与其中的一种溶液发生了反应,而另一种没有。

  学生验证猜想

  ①教师展示:铝丝、硫酸铜溶液、硫酸镁溶液。

  ②学生探究,完成下表:

  药品

  实验现象

  结论

  铝与硫酸铜溶液

  铝与硫酸镁溶液

  ③教师补充:铁丝、铜丝、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

  ④学生实验“自助餐”,完成下表中的任意两个。

  反应物质

  实验现象

  结论

  ⑤学生交流。

  问题:同学们刚才吃“自助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而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知道了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学生2:我发现铁能置换出铜、银,不能置换出铝。

  学生3:我发现铁、铜不能置换出铝,但能置换出银。

  问题:根据你的发现,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学生分析:

  ①铝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②铁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③铁、铜不能置换出铝,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铜强。

  学生归纳:Fe、Cu、Al、Ag的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是Al、Fe、Cu、Ag。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问题与启示

  问题:①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②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相互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启示:①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条件。

  ②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条件。

  反思小结

  ①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置换反应的条件。

  练习与巩固

  1教材P14 5、6、7、8

  2下列物质能由金属与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

  ACuCl2 BFeCl3 CZnCl2 DAgCl

  3下表是某种常见的金属的部分性质:

  颜色、状态

  硬度

  密度(g/cm)

  熔点(℃)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银白色固体

  较软

  2.70

  660.4

  良好

  良好

  良好

  将该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可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①试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途。

  ②该金属的活动性比铜。(填“强”或“弱”)

  ③请自选试剂、设计实验探究该金属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并完成下表:

  你的一种猜想

  验证方法

  现象

  结论

  ④若这种金属就是铝,而有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用铝等一些其他金属掺杂甚至代替纯银饰品卖给不知情的顾客,请你利用家中已有的条件设计一个方案,帮助鉴别这些饰品的真伪。

  执教:湖北省宜都市聂家河镇中学 张建平

  点评

  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本课题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小故事等多种形式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景,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提出问题、猜想、验证、分析、归纳、小结等过程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新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5

  一、教学设计

  从课标要求、学情分析、过程分析三个方面展开加以说明。

  (一)课标要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是20xx版新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金属与金属矿物》的课题2的内容,新课标对这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以常见金属为载体,让学生获得探究金属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亲身体验,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以及金属与稀酸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及其规律,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利用实验探究,通过对比、归纳的学科方法来探究物质的性质,享受探究金属化学性质带来的乐趣,体会金属的活动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探究的重要作用。

  基于课标要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属于核心知识范畴。学生已经在前面比较系统的学习了氧气、水、碳和碳的化合物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感悟到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教学设计时谢老师想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探究,帮助学生形成一般的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建构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一类物质共性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基于以往教学的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谢老师所教学生的具体学情是: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书写稀硫酸的化学式及书写一般化学方程式、物质的简单分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需要对这部分知识做一些铺垫。因此建议她在学案设计中“旧知回顾”部分先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知识中涉及到本课题的化学式进行书写并分类,为后续置换反应的概念辨析奠定基础。

  (三)过程设计

  1.第一次磨课的争议

  在第一次磨课时,谢老师设计了做完镁条与酸的反应演示实验后,就由教师引导归纳出置换反应。考虑到学生以前接触到的置换反应不多,学生的认知体验尚不充足,我们建议谢老师将置换反应的认识调整到几种金属与酸的反应之后,采取利用对比、比较的方法归纳得出概念。

  在第一次磨课时,谢老师还准备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先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去记忆,让后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我们一块讨论的结果,认为这样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而且与新课程理念不符,建议将金属活动性的顺序表的介绍安排在下一课时呈现。

  2.第二次磨课达成共识

  谢老师的课堂采用环节教学法,分为四个环节:新课引入、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与酸反应、置换反应。

  二、教学实践分析

  1.第一个环节——问题引入

  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的认知体验,从“鉴别真假黄金的化学方法”的问题情境引入,设计问题“你能设计一个实验鉴别真假黄金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第二个环节——金属与氧气反应

  通过回顾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条件的难易程度对比,反映出不同金属的活泼程度不同,再让学生分析原子结构不同点,从而强化“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学科思想,也培养学生探究一类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再以“能否利用金属的这一化学性质检验黄金的真假?”达成知识的迁移应用,体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再设问“还有没有其它性质去检验黄金的真假?”过渡到下一环节学习,过渡自然。

  3.第三个环节——金属与酸反应

  以“生活中用铁质小刀削苹果、梨时小刀颜色的改变”作为情景设置问题,进入镁、铁、锌、铜能否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方案设计,学生先思考后小组讨论,拟定验证方案。

  接下来学生实验。边实验边完成学案上的现象记录及教材上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教师巡查实验情况并检查学生方程式的书写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金属与酸反应的通式“金属+酸→化合物+氢气”,再引导学生按照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类别和种类分析反应特点,得出“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置换反应的`概念。再与金属和氧气的反应类型对比,让学生举例并回忆还学过什么反应类型?

  这样的处理,老师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通过对比、归纳的学科方法得出结论的能力。

  但是遗憾的是老师没有及时设计跟进练习,反馈学生对置换反应的掌握情况。比如可以给出以下几个反应:镁在氧气中燃烧、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氧化碳与三氧化二铁反应、新反应“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让学生判断哪个是置换反应。再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置换反应的两种类型,就更好了。

  4.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堂知识,画出思维导图。这是谢老师的学生学完本单元知识画的思维导图,相当精美。

  5.教学实践理论分析

  接下来我分析一下,谢老师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都用了哪些方法与策略?

  (1)应用元认知策略

  由于该老师的省级科研课题是《应用元认知突破初中化学学习难点的策略的研究方案》,在本课题的教学实践在中尝试运用“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促进学生积极开展认知监控与调节的元认知策略,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来突破金属的常见化学性质这一学习难点。

  (2)渗透学科思想

  关注化学与生活,从生活中引出所讲的金属,最后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从金属原子结构不同引起不同金属与氧气、稀酸发生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期间渗透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学科思想。

  (3)突出化学用语教学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逐步在新课教学中落实。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教师首先演示镁条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让学生体验到同种金属能与不同的稀酸溶液反应的实验事实,然后引导学生书写Mg、Zn、Fe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将方程式排成纵列,为置换反应概念的得出打下基础。

  (4)注重方法引导

  在置换反应的教学中,通过两次引导学生利用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体会科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5)巧用思维导图

  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新课后自主建构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帮助学生形成“物质的变化观”的学科观念。

  三、问题讨论

  1.设计金属与盐酸反应后又与硫酸反应,是多此一举吗?

  教材的探究实验在设计了金属与盐酸反应后,有用稀硫酸代替盐酸进行实验,是不是多此一举?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叫金属性顺序表吗?

  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金属性Na>Ca,但是,金属活动性却是Ca>Na,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这些知识老师知道就好,没必要教学时过度强调,反而给学生带来困惑。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相关文章: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08-18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10-05

碳的化学性质教案12-30

交通银行实物贵金属销售确认协议03-15

《山民》教案12-13

《白杨》教案02-27

画画的教案10-07

孔乙己教案07-13

中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