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功》

时间:2023-12-05 14:00:4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功》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功》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功》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做正功或负功;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4)掌握合力做功的意义和总功的含义;

  (5)掌握公式W=Fscosα的应用条件,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理解正负功的含义,并会解释生活实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功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通过探究功来探究生活实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

  教学难点

  1.难点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方向的位移容易混淆,需要讲透、讲白;

  2.使学生认识负功的意义较困难,也是难点之一。

  教学过程

  一、功

  1.基本知识

  (1)功的定义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因素

  ①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3)功的公式

  ①力F与位移l同向时:W=Fl.

  ②力F与位移l有夹角α时:W=Flcos_α,其中F、l、cosα分别表示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

  ③各物理量的单位:F的单位是N,l的单位是m,W的单位是N·m,即J.

  (4)正功、负功

  (5)合力的功

  功是标量,当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这个物体所做的功.

  2.思考判断

  (1)公式W=Fl中的l是物体运动的路程.(×)

  (2)力F1做功10J,F2做功-15J,力F1比F2做功少.(√)

  (3)力对物体不做功,说明物体位移一定为零.(×)

  探究交流

  一个人提着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走了一段路程,人对水桶是否做了功?

  【提示】人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人提桶的力对水桶不做功.因为人提水桶的力,沿竖直方向,而水桶在竖直方向上无位移.

  二、功及正功、负功的理解

  【问题导思】

  1.公式W=Flcosα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何?

  2.功有正负,功是矢量吗?

  3.做功与做工相同吗?

  1.对公式W=Flcosα的理解

  (1)各符号的含义:F表示力的大小;l表示力的作用点相对于地面位移的大小,当力的作用点的位移与物体的位移相同时,也常常说是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移大小;α表示力和位移方向的夹角.

  (2)W=F·lcosα与W=Fcosα·l的理解

  公式可以表示为W=F·lcosα,表达的物理意义是功等于力与沿力F方向的位移的乘积;公式也可以表示为W=Fcosα·l,表达的物理意义是功等于沿位移方向的力与位移的.乘积.

  2.对正功、负功的理解

  (1)功是标量:功是标量,只有量值,没有方向.功的正、负并不表示功的方向,而且也不是数量上的正与负.我们既不能说“正功与负功的方向相反”,也不能说“正功大于负功”,它们仅表示相反的做功效果.

  (2)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功的正负由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决定,所以功的正负不表示方向,而只能说明做功的力对物体来说是动力还是阻力.

  (3)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误区警示

  1.计算功时首先应明确要求的是哪一个力的功,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做功时互不影响.

  2.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含义不同.

  例:如图所示,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使质量为m的物体匀速地沿着长为L,倾角为α的斜面的一端向上运动到另一端,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分别求作用在物体上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审题指导】审题时应注意以下条件

  (1)物体匀速运动,合力为零,且各力均为恒力.

  (2)求力的功时,要特别关注力和位移的夹角.

  【答案】拉力做功mgL(sinα+μcosα),重力做功-mgLsinα,摩擦力做功-μmgLcosα,斜面弹力对物体不做功

  规律总结:力做正功还是负功的判断方法

  1.看力F与位移l的夹角α

  α<90°,力做正功;α>90°,力做负功;α=90°,力不做功.--90°,力做正功;α-->

  2.看力F与速度v的夹角α

  α<90°,力做正功;α>90°,力做负功;α=90°,力不做功.--90°,力做正功;α-->

  3.看速率增大还是减小,若在力作用下速率增大,此力做正功,反之做负功.

  三、摩擦力功的理解

  【问题导思】

  1.静摩擦力一定不做功吗?

  2.滑动摩擦力一定做负功吗?

  3.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的总功和一对滑动摩擦力的总功分别如何?

  我们知道运动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

  总结

  (1)当静止的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时,摩擦力对该物体不做功.

  (2)当运动的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时,摩擦力可能是阻力,也可能是动力.当摩擦力为动力时,摩擦力做正功;当摩擦力为阻力时,摩擦力做负功.

  (3)求摩擦力做的功时,对于静摩擦力,由于物体之间相对静止,两物体位移相同.因此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对于滑动摩擦力,由于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故两个物体的对地位移并不相同,因此两个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做功的总和不为零.

  例:质量为M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以某一速度沿木板表面从A点滑至B点,在木板上前进了L,而木板前进l,如图所示.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摩擦力对滑块、对木板做功各为多少?摩擦力做的总功为多少?

  【审题指导】解答此题应把握以下两点:

  (1)两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2)求功时所用位移是指物体对水平面的位移.

  【答案】-μmg(l+L)μmgl-μmgL

  四、总功及其求解思路

  【问题导思】

  1.什么是总功?

  2.总功的求法有哪些思路?

  3.上述思路常适用于哪些情况?

  由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知,合力与分力做功也是可以等效替代的,因此计算总功的方法有两种:

  1.先求物体所受的合力,再根据公式W合=F合lcosα求合力的功.

  2.先根据W=Flcosα,求每个分力做的功W1、W2、W3、…、Wn,再根据W合=W1+W2+W3+…+Wn,求合力的功.即合力做的功等于各个分力做功的代数和.

  误区警示

  方法(1):仅适用于几个力同时作用于物体上,且它们均不发生变化的情况;

  方法(2):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不管是几个力同时作用,还是作用时间有先后.

  例: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力F=10N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l=2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f=4.2N,求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cos37°=0.8,sin37°=0.6)

  【审题指导】求解该题一般有如下两种思路:

  【答案】7.6J

  规律总结:灵活选择两种求合力功的方法

  1.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或在某一方向受力平衡,或者物体在某一方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合力等于ma),先求合力再求功的方法更简捷.

  2.如果已知物体所受的力之中有的不做功,有的做功且方便求得该力的功(如重力功)时,选择W合=W1+W2+W3+…+Wn简单方便.

  例: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使斜面水平向左匀速移动距离l.该过程中,斜面对物体做的功、各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分别是()

  A.-mglsinθcosθ,0

  B.0,0

  C.0,mglsinθcosθ

  D.-mglsinθcosθ,mglsinθcosθ

  【答案】B

  五、变力功的求法

  例:如图所示,摆球质量为m,悬线的长为L,把悬线拉到水平位置后放手.设在摆球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Ff的大小不变,求摆球从A运动到竖直位置B时,重力mg、绳的拉力FT、空气阻力Ff各做了多少功?

  【答案】mgL;0;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对教学反思的几点看法:

  一、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新课改之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照抄,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用它来指导教学实践。物理新课程标准不仅对物理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物理素养”是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物理观。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觉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课后认真想想,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冲量”的学习,既抽象又难学,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突破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边动手边动脑,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将抽象的冲量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东西。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找出答案,既掌握了知识,同时又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一堂课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的课后反思,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疏漏和失误,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所以要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内容的详略和时间的统筹。例如功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初中力学的难点,但教材编排时将该内容放在了这一章的第一节,先认识功,再学习机械能,让学生的学习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在借鉴了以往授课的经验中,将机械能的学习置于本章的开始,先认识了能量,然后引出物体具有了机械能,我们就说物体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现有章可循。

  四、对教学课后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通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课后反思不仅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自身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认真学习课新改理论,积极探讨物理教学,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心得,然后将所得经验应用于具体的物理教学中,促使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新时期的研究型、复合型、学者型教师。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功》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深刻理解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w/t=ui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

  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通过科学探究电功率与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有关社会实践活动,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及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电功率的定义,学习用探究实验研究电功率问题。区分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

  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分及实践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简易家庭电路示教板:接有电能表,一个保险盒,一个开关,一个15w电灯泡和一个100w的电灯泡(包括灯座),一个插座;学生用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开关、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一个。节能型电灯一只(功率16w)。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观察家庭中常用的灯泡上面的数据;复习有关机械功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观察(或课件展示、实物投影)手中的2个灯泡(其中一个是100w的,另一个是15w的),看上面有哪些数据?你能从中发现什么?(pz220-100,220是什么意思?100是什么意思?)

  由学生讨论交流:15度(度:生活中常用的说法)和100度是代表了什么?

  先让学生猜想:如果接入电路将会怎样?

  (此时大部分学生会知道100w的比15w的灯亮,此时应引导学生的思路:为什么100度的灯泡亮?做功的快慢即消耗电能的'快慢)

  2.实验演示:分别将15w和10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

  注意提醒学生:要观察灯泡的亮度(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更要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谈话与引导: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系?(说明了什么?)

  (引导得出:电能表铝盘走的快慢不同,表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的快慢不一样)

  3.谈话导入课题:可见只有做功的多少还不行,还有做功的快慢。那么我们应如何表示不同用电器的做功快慢呢?

  板书:2、电功率

  二、学习新知:

  (一)电功率

  1.通过讨论和让学生对比第一册学过的机械功率的知识,引导学生得出电功率的知识:

  投影: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启发:如果来比较不同用电器做功的快慢呢?(应引导学生得出:可以让时间相等,看做功多少;或者让其做功相等,看消耗时间的多少;只要说出大体意思即可,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理解。)

  得出:电功率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所消耗的电能)

  (特别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单位时间?在课堂中应启发学生自己说出来)

  2.投影:电功率的定义公式:p=w/t

  注意: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此公式的意义。

  谈话:我们上一节学习的电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引导学生推导电功率的另一个公式:p=ui。

  3.投影展示:电功率的单位:瓦(w) 千瓦(kw)

  要求:应明确他们之间的进率

  4.解决导入本课时的问题:

  告诉学生:pz220-100中的100就是电功率是100w,它的意义是此灯泡在1s内消耗的电能是100j(前提:在220v的电压下)。

  谈话:正是因为100w的灯泡比15w的灯泡在相同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所以转化为内能(光能)的能量也就多,这就是为什么100w的灯泡比15w的灯泡亮的原因。(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实质:能量的转化)

  5.谈话:这两个公式各有什么用途呢?

  如学生不能回答应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p=w/t和p=ui各有其用途,当知道p、w、t中任意两个时,可以求出另一个(此时应指出: 这样我们可以求出电功率,只要知道w和t即可,而w是可以用电能表来测量的,t可以用秒表来测量,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就可以测量,也为下一环节进行电能的节约的讨论做好准备);对于p=ui也是这样,此时应让学生掌握:这又是一种测量电功率的方法,为最后一个环节:实验探究(电灯功率与电压的关系)做好准备。

  6.投影:

  例题(做一做):一个1kw的用电器当工作1h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此处不用课本上例题,用意在于为下一部分进行节约电能的讨论做好准备,而关于电功率的计算第四节将有专门的计算课)

  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这个结果3.6×106j正好是1kw·h电能,告诉学生知道:除了用标准的国际单位以外,还可以直接用kw、h和kw·h来直接运算,这样在数值比较大时更方便。

  7.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口算一些生活中电能计算的题目,提高学生兴趣,为转入下一部分做铺垫,如100w的灯泡工作多长时间消耗一度电。

  8.讨论(交流与合作):如何来节约电能?

  投影展示:根据w=pt这个计算公式,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如何才能节约电能(减小电功w的值)?

  9.布置课外的调查报告:投影展示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要求同学们观察(或调查)在学校发现过哪些浪费电能的现象,你(或你班)在学习与生活中是如何节约电能的?你对我校(或我班)如何进一步节约电能有何意见或建议,请课下继续交流讨论,写出调查报告或意见建议书(汇总后将择优提交学校有关部门)。

  10、简要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引入下一部分内容。

  (二)实验探究:额定功率

  1.投影展示:你想过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在用电高峰时,电压较低,这时电灯会怎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法呢?(启发学生讨论、思考)

  2.猜想与假设:

  你的猜想:你认为当电压变化(变大或变小)时电功率如何变化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如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此处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交流讨论)

  最后由学生描述自己设计的实验思路和方法(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出思路,让每个学生都要明白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4.展示教师的实验思路:

  (如学生已说出,最好,如果没有说出,应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思路;但同时也应让学生理解:这不是唯一的方法,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别的方法,这只是教师设计的思路)

  5.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应告诉学生:实验所用的小灯泡正常工作电压是2.5v)

  投影出示实验表格:

  提示学生:将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在如下的表格中。

  灯泡两端的电压(v)

  经过灯泡的电流(a)

  小灯泡的功率(w)

  发光程度

  分析、论证与评估:实验完毕,让学生计算有关这三次的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并让学生讨论,着重使学生理解以下问题:

  (1)用电器的功率是如何随电压变化的?

  (2)为何用电器的功率是变化的,但用电器上面却都标着电功率?(如100w的灯泡)

  通过学生讨论:引出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概念。

  6.投影:

  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p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7.投影展示: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实际功率(p实)

  u实与u额的关系

  p实与p额的关系

  (三)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电功率(电功率的概念;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概念;实际功率的概念)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

  1.书面作业:课后练习题第3、4题。

  2.课后讨论:刚才我说用电高峰时,电压较低,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交流讨论一下。

  3.收集下列电器的铭牌,了解它们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sts活动)。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功》】相关文章:

生物必修二教学计划04-04

足球运球基本功教案(通用5篇)12-04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10-23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09-27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03-13

【热】高中物理教学反思07-10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15篇01-12

语文园地二的教案11-09

基本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