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教案

时间:2023-02-17 16:38:5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雨中》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雨中》教案

《雨中》教案1

  教学目标:

  1、品读童话诗《雨中的树林》,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仿写诗歌,让他们体验创作的喜悦和乐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仿写童话诗。引导学生在积累的同时学会运用。

  课前准备: 课件、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回忆生活经验,揭题导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绵绵的、柔柔的细雨吗?(生答)你有过在雨中嬉戏玩耍的经历吗?(指名回答)可你有过在雨中的树林里玩耍的经历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金波爷爷的脚步去雨中的树林里走一走,看看那儿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你在那里又会有些什么收获呢?(揭题、读题)

  二、欣赏美文,积累撰写诗歌的素材。

  1、将《雨中的树林》以一段话的形式出示。师:请大家静静聆听老师读一遍这优美的文字,大概了解一下这是个怎样的地方。

  2、师: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走进 雨中的树林,自己用心地读一读。想想:当我们漫步雨中的树林,你感觉来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3、指名汇报。你眼中的雨中的树林是怎样的?(板书:童话世界、美丽、新奇)

  4、那现在除了你们,树林中还有谁?(师随生回答板书)

  5、你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生读)说说喜欢的理由

  6、孩子们,雨中的树林这个童话世界可真有趣。那你想想,还会有谁也来这儿凑热闹呢?

  7、指名说说,他们可能在干什么呢?(提示: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

  8、孩子们,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如果我们把刚才所看到的,想到的,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那可就成了一段精美的文字呦!只要我们善动脑,勤动手,我相信蝴蝶会在你的笔尖飞舞,花儿会悄然绽放在你的笔下,小鱼也会在你的手中舞动起来的。

  三、仿写诗歌,亲历创作诗歌的乐趣。

  1、生练习写话(提示:以“雨中的树林是个童话世界,走进去你就会变成一个小精灵。每棵树都会送给你很多喜悦,你还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情。”为开头接着写。)师巡视指导。

  10、交流仿写的片段,评议(提示:他的想象新奇吗?语言生动活泼吗?……被评议者如果有什么想法,也可以提出来。)。

  过渡:孩子们,在你们的笔下,这些小事物是那么的活泼可爱,惹人喜欢。看来,老师是低估你们了。这样吧,现在我们增加点难度,把你们刚才创作的这段优美的文字变成一首诗,愿意尝试吗?

  2、预设:怎么啦,看你们的脸色,是否觉得很为难呢?为什么?(没写过,觉得写诗太难。 )

  3、师:孩子们, 其实写诗歌并没有你们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掌握了其中的小窍门,你会发现写诗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想知道小窍门吗?(想!)

  告诉你们吧,写诗啊,其实就是把你心中要说的话一行一行竖着排列下来,就是一首诗了。 (课件出示) 相信吗?(不相信!)真的不信?那我们就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场来试一试。(利用投影,现场把“雨中的树林”这篇简短的童话故事改成诗歌的形式。)

  4、师: 看,老师转眼间就把这篇短文变成了一首诗,而且不加一字,不去一个字。这就是我们园地三“日积月累”中的这首童话诗。请您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5、那现在让你把自己刚才写的这段话改写成诗歌?你还认为难吗?为什么?(就是把文章进行适当的停顿,换行,就可以是一首诗歌了)

  6、出示《雨中的树林》诗歌,播放音乐、学生自主改诗歌。(课件演示)

  7、交流(台前朗诵:有请小诗人xxx )。

  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1、师总结:真是没想到,我们班孩子都具备了小诗人的天赋。我想大家一定非常渴望能欣赏到来自我们班所有同学的原创诗吧,但遗憾的是时间有限。不过,课下大家可以把今天创作的诗歌修改抄好,装订在一起,汇编成书集,书名嘛,就叫《我们的第一首诗》吧。我们每人珍藏一本,我相信这会是我们永远的财富。

  2、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真不错,看来这节课你是学得非常认真投入。)

  3、老师呢,也把我们刚才课堂上发生的事写成了一首诗(课件演示),请大家快速浏览一遍,齐读。

  五、巩固练写,大显身手

  师:孩子们,我们生活中很多平常看似很小的事情,其实我们都可以把它当作写诗的题材。下面可就到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根据今天学到的写诗的诀窍,自己试着写一首诗歌。要写的主题可以自己选择,但无论你写什么,记住一点:要分行来写!

《雨中》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哄”;能正确读写并理解28个新词语;知道描述性词语的一种重叠形式(ADB式)。

  2.会用“仿佛”造句。

  3.初步学会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能简要说出各段的大意。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群孩子和过路行人助人为乐精神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那一筐大苹果,经过这小小的旅行,又回到了姑娘的车上,闪着亮晶晶的光芒”的含义。2.会用“仿佛”造句。3.字形难点是“虑”和“锁”。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哄”,理解“封锁”“一哄而散”等词的'意思。

  2.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审题。

  出示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这是写发生在雨中的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思考:在雨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归纳。

  天气时间谁谁

  一个(下雨天)的(傍晚).(一群孩子)和(行人)

  地点谁干什么

  在(马路上)帮助(一位蹬三轮车的姑娘)(捡苹果)。

  (2)反馈矫正,同桌练说。

  3.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想想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字形?这些新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交流。

  ①熟字加偏旁,根据形旁理解字义。蹬、澄、嘟、嬉、箩、漉、帘。

  ②熟字换偏旁,比一比,区别音、形、义:

  轿筐虑皱

  框虚坡

  桥眶虎破

  ③形近字,找不同之处。(锁一销)

  ④“歪”:不正,即“歪”。

  (4)理解字义。

  带点字意思应取哪种解释

  封锁①封闭。②帝王把爵号、土地赐给臣于。③封起来的或用来封闭东西的纸包或纸袋。①

  hòng一哄而散①用言语或行动引入高兴。②吵闹。③欺骗。④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⑤形容很多人大笑声或喧哗声。②

  hōng哄笑④

  hǒng哄孩子①

  雨帘①旧时店铺做标志的旗帜。②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②

  4.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5.作业:(1)抄写词语。(难写的多写几遍)(2)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学习提示,学会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给课文分段,井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2.学懂课文1-4自然段,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孩子们和过路行人帮姑娘捡苹果的情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听写词浯。(皱起、封锁、焦虑、箩筐、一哄而散、追逐)

  2.根据学习提示给文章分段。

  (1)读学习提示。

  (2)找出“先写……再写……最后写”,并在这些词下面注上“起因、经过、结果”,再连起来读。

  (3)在“先写……再写……”最后写”的上面注明第一段、哪几节,第二段、哪几节,第三段、哪几节,再连起来读。

  (4)在文中划好分段标记。(12‖34‖5)

  3自学质疑。

  (1)自学,思考课后习题1。

  (2)集体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读中释疑。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出示句子:马路上,一群撑着伞放学回家的孩子,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

  ①读句子,想:句中把()比作()。

  ②指导朗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①自由读,找出ABB式的词语,井把它读好。(其中“湿漉漉”“黄澄澄”中的叠字念第一声。)指名读第2自然段,评议。

  ②选读你最喜欢的一句话,简要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③“姑娘捡起了这个,滚走了那个,眼看汽车嘟嘟叫着从远处驶来……”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姑娘着急的心情)用朗读表现出来。(自由试读呻指名读一齐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①苹果倒翻后,一群孩子路过这里,他们是怎么做的?(用“——”划出)

  ②胖乎乎的小男孩怎么知道姑娘焦虑?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用“——”划出姑娘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句于,用“=”划出写孩子语言的句子。)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同桌互练呻分角色读呻齐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①还有哪些人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有感情地读一读。四人小组交流。

  ②请2--3名学生汇报,集体评议。

  ③“宁静的马路顿时又热闹起来。”从句中找出一对反义词。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5)朗读l-4自然段。

  5.用自己的话说说孩子们和过路行人帮助姑娘捡苹果的情形。

  6.完成《作业本》第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l.学懂课文第5自然段,了解事情的结果,理解“那一筐大苹果,经过这小小的旅行,又回到了姑娘车上,闪着亮晶晶的光芒”的意思。

  2.会仿写ABB式的词语。

  3.会用“仿佛”造句。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出示最后一句话。边读边想:“这小小的旅行”是指什么?“闪着亮晶晶的光芒”又指什么?

  (3)感情朗读。

  (4)苹果闪着亮晶晶的光芒,仿佛在唱一首助人为乐的赞歌。它会唱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写。同桌讨论一集体交流。

  2.总结全文。

  (1)教师简要小结。

  (2)讨论:“捡苹果”“助人为乐”“雨中”哪个课题最合适,为什么?

  3.指导用“仿佛”造句。

  (1)明确要求:用“仿佛”写比喻句,要写清楚把什么比作什么。读一读文中出现的两个句子。

  (2)填空:天空中,许多闪闪的星星,仿佛——。

  (3)自由造句。指名口述,评议后写下来。

  4.仿写ABB式的词语。

  (1)抄写文中出现的ABB式词语。

  (1)仿写。(如:绿油油、白茫茫、甜滋滋、酸津津、乐呵呵、黑乎乎、亮闪闪等。)

  5.完成《作业本》第5、7题。

《雨中》教案3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8个生字,注意读准“蓬、疯、撑”等字的后鼻音;指导掌握“暴”的字形。区别“向、像”,并能正确运用。积累“罕见、仿佛、担心、惊慌、空旷、心甘情愿”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并通过质疑、释疑,了解他这样做的原因。

  3、通过比较不同人在暴风雨中的不同表现,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学难重点:

  朗读和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以及这样做的原因,体会他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一、媒体引入,体会暴风雨的猛烈程度

  1.观看媒体,简要说说画面内容。

  师:请你先来看段录象,待会儿,请你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看到的这场暴风雨。板书:暴风雨指导字形:暴

  2.交流

  随机解释“泛滥”:出示:泛滥泛滥就是指江河的水太多了,以至于都溢出来了。所以,你看,它们的部首都是……(三点水旁)

  3.引说:

  出示:罕见、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洪水泛滥、房屋倒塌这是一场……(罕见的)暴风雨。顿时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没过多久,便能看见……(洪水泛滥、房屋倒塌)

  出示词卡理解:“罕见”的意思就是“少见”。这样来势汹汹的暴风雨的确是难得一遇。

  4.用屏幕上所给出的词自己来连贯地说说这场暴风雨吗。

  (这是一场罕见的暴风雨。顿时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没过多久,便能看见洪水泛滥、房屋倒塌。)

  5.出示第一节。

  师:公元1658年的9月3日,英国也遭受了这样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出示:第1节板书:罕见

  文中是如何介绍这场罕见的暴风雨的?自己读读,注意读出这场暴风雨的罕见和来势汹汹?(指名读)

  6.遇到这样的暴风雨,人们一般会怎么做呢?(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7.小结,揭示课题。

  师:你们说的一点也不错。然而,有一个人却是迎着暴风雨而上,他就是……补充完整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的第23课,就为我们介绍了这个看似奇怪、与众不同的人。齐读课题。

  二、学习质疑,体会牛顿对科学的执着、勇敢

  1.反馈预习

  (1)请大家来自由读读课文,尤其注意屏幕上出现的字词的读音。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词。

  字形辨析、分析 结构:蓬、篷出示:蓬松

  (3)指名分节读课文,

  2.引读第1—3节,感受弟弟、妹妹们的惊慌。出示: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提到当特大暴风雨来临时,大家都会躲在家里。的确,你看,牛顿的弟弟妹妹……弟弟担心地问……妹妹惊慌起来……(指导读出担心、惊慌的语气)

  3.默读5—8节,整体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的表现。

  师:那牛顿到底在暴风雨中干什么呢?请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5-8节。默读要求……(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

  交流:板书:跳、乱跳、像个疯子般不停地、了解风力

  4.尝试质疑。

  师:读到这,你有什么问题?

  交流:板书:问题

  5.重点学习第7节,通过释疑,了解牛顿这样做的原因。

  过渡:牛顿为什么要在这样罕见的暴风雨中不停地跳?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请你好好读读第7节,将这一小节一字不差地读清楚。

  1)指名读第7节,谁来说说牛顿是怎么跳的?

  交流:板书:向着风向上跳、背着风向上跳

  ①理解“向”:这里有两个“向”字,可它表达的意思却不一样。“向着风”的意思就是……(面对着风、迎着风)那“向上跳”的意思就是……(朝上跳、往上跳),来,请大家一起向上跳。

  ②谁能用其他字来替换这两个“向”字,用一句话来说说牛顿是怎么跳的?(牛顿有时候迎着风朝上跳,有时候背着风朝上跳。)

  ③播放:光盘中的媒体在罕见的暴风雨中,人们躲都来不及,可牛顿却不停地跳着。让我们来看看媒体,感受当时的场景。

  ④风呼啦拉地刮着,牛顿不停地跳着。让我们再来看一遍。这回请你在看的同时,注意听我的配音。待会儿,要请你学我的样子来说说。播放:光盘中的媒体

  你看,在暴风雨中,牛顿有时候身子背着风跳,每跳一次,他都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的距离,用石块刻在墙上。有时候身子向着风跳,每跳一次,也要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的距离,用石块刻在墙上。有几次,他一起跳就撑开斗篷,样子像只蝙蝠。

  ⑤播放:光盘中的媒体配合录像,自己来说说。特别注意看清牛顿跳的方向。

  ⑥播放:光盘中的媒体谁能借助媒体,也来介绍一下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样跳的?

  2)从中不难发现,牛顿在这罕见的暴风雨中并不是在乱跳,而是为了……(了解风力)加箭头

  6.引读第8节:出示:第8节

  牛顿当时看似像疯子般地不停地乱跳。然而,实际上,他每跳一次,都做着认真的记录。他真的疯了吗?……

  是呀,牛顿这样跳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风力,请你用更加肯定的语气回答我。牛顿真的疯了吗?……

  7.引读第9、10节:

  暴风雨中,风向、风力是会不断发生变化的,牛顿只有不停地跳,才能知道这强大的风究竟有多大的力量,能把他刮多远。这情景,也让正在焦急寻找牛顿的妈妈看得一清二楚。当时,牛顿的妈妈……风一阵阵地刮,牛顿一次一次地跳。妈妈看着看着,明白了。她……她想……

  8.引读5-7节,体会牛顿的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师:的确,表面看,牛顿是被风刮跑了,然而这是他……(心甘情愿)的。

  出示:“心甘情愿”解释条选择甘”的字意

  原来,牛顿只是对于这么罕见的狂风充满了好奇,即使头发……出示:第6节(被狂风吹得乱蓬蓬的,浑身都被雨水淋透了。)他还是在自觉自愿地有时候……出示:第7节他并不是真的被风刮跑了,所以在“刮跑”上加上了……(引号)。他为了了解风力,在罕见的暴风雨中不停地跳,显然也不是乱跳。所以,在这也要加上……(引号)。加引号

  9.交流读文感受。

  师:如今,我们已拥有了精密的仪器来测量风力,然而在当时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对风力到底有多大充满了好奇的牛顿即使冒着危险,也心甘情愿地在实践中探究。你能结合牛顿在暴风雨中的举动说说牛顿给你的印象吗?

  (暴风雨这么危险,牛顿却不害怕,我觉得他很勇敢。牛顿在暴风雨中一次次地跳,认真记录,说明牛顿对自己地爱好很执着。)

  三、总结课文

  牛顿对待科学就是这样执着、勇敢,最后,在研究领域获得了成功,成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课后,请你们将牛顿留给你的印象用几句连贯的话写下来。并上网查找一下相关资料,从中摘录几条牛顿对人类最重要的贡献。

《雨中》教案4

  活动目标:

  乐于用肢体动作表现雨点欢快地落下、跳跃的情形。区别类似雨声的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能作出反应。

  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

  塑料纸、听雨盒、手指游戏、一段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一段抒情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小雨滴

  老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雨滴的游戏。(手指游戏)

  二、看动画:

  1.老师带来了两段动画,幼儿观看

  你看到了什么?

  你怎么看出是大雨还是小雨呢?

  2.动画里的雨在下,可他们没有好听的声音,你们想个办法给他们配上好听的'声音,出示听雨盒和塑料纸。

  1)分发给每个幼儿一个道具,当我们看到下小雨的动画,就让你手里的东西发出下小雨的声音,看到下大雨的动画就发出下大雨的声音。

  2)你是怎么发出下大雨的声音的?怎么来表示下小雨呢?

  3)请个别幼儿演示大雨和小雨不同的不同声音,让其他幼儿猜。

  3、教师不断更换flash画面,幼儿配合发出不同大小的声音。

  三.情景表演:下雨啦

  1、我们小朋友也来做雨点宝宝,想想,下大雨的时候雨点宝宝是怎么跳的,到地面上怎么样的?播放强烈的音乐。

  你这个雨点宝宝是怎么跳的?为什么要这样跳?

  请小朋友模仿他的动作。

  2.雨慢慢得下得小了,现在雨点宝宝怎么跳舞了?

  幼儿跳,教师播放柔和的音乐。

  你是怎么跳的?为什么要这样跳?

  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他幼儿模仿。

  教师切换不同的音乐,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现。

  3、雨点宝宝跳舞跳得累了,要回去休息了,和大家说再见。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小百科: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惟一方法。

《雨中》教案5

  目标:

  一、 在游戏中听辨高低音。

  二、用肢体感应高低音,体验游戏的快乐。

  音乐分析:

  1、整首曲子含有高低音域,主要是要听辨高低音域。

  2、曲子里含有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还有空拍的节奏。

  3、已有经验:在中班《奇妙的舞步》中已经有初步听辨高低音旋律的经验。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不同的游戏感应高低音。

  难点:能够认真的参与游戏,自主地辨别高低音,并体验游戏的快乐。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1、是通过进场游戏,乐器感应,肢体感应等不同的游戏来听辨高低音的。

  2、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表情、情境、好玩的游戏激发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并且体验活动的快乐,从而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队形及乐器的摆放:

  1、队形顺序:

  队形一:一竖行,教师带领幼儿走圆圈。(进场)附(图1)

  队形二:半圆形 附(图2)

  2、乐器的摆放:

  摆在半圆形的凳子后方,成一直线。附(图3)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软垫 VCD机 CD碟高音谱号低音谱号铃鼓木鱼棒槌

  活动过程:

  1.故事表演,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指导语:今天我们要到森林里做客,现在准备出发啰!

  (1)听到乐曲中高音部分时,跟着老师做不同的动作。

  (2)听到乐曲中低音部分时,要全部蹲下。

  2.感知体验,在游戏中听辨高低音。

  (1)肢体游戏,感应高低音。

  指导语:欢迎小朋友们来到美丽的森林!你瞧,小乐器们也来了。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吧!

  要求:敲木鱼:跟着节奏轻轻走。

  摇铃鼓:幼儿马上坐回原来的.位置。

  (2)听辨声音,敲木鱼和摇铃鼓,让幼儿感受乐器发出的声音。

  提问:听一听小铃鼓和木鱼是怎样唱歌的?它们的歌声一样吗?你听了它们的歌声感觉怎么样呢?

  小结:铃鼓——较细的(高音); 木鱼——较粗的(低音)

  (3)认识高音谱号及低音谱号。

  高音谱号:一飞冲上天,相交第四线,屁股坐在第一线,脖子碰在第三线,尾巴留在第二线。

  低音谱号:从第四线出发,脖子碰在第五线,尾巴留在第二线。

  (4)感受音乐。

  指导语:今天狮子大王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音乐,音乐里藏着很多高音和低音,它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当我们听到高音的时候我们做高高的动作,听到低音的时候做低低的动作。

  (5)模仿与体验。

  指导重点:初步让幼儿在音乐里试着找出高、低音,并做一些高、低的动作。

  提问:什么动物是在天上飞的?什么动物是在地下走的?

  音乐表现:高音时让幼儿学飞行的动物飞高高,低音时学爬行动物低低的走。

  3.音乐游戏:小雨伞之舞。

  提问:我们要去参加森林舞会了,可是外面下起了大雨,怎么办呢?

  (1) 谈谈躲雨的方法。

  (2) 选择软垫做小花伞,创编躲雨的动作。

  (3) 随乐进行音乐游戏,在游戏中能分辨高低音做出不同的动作及造型。

  要求:听到高音时幼儿自由跳舞,到低音时躲在伞下(软垫),并且做一个躲雨的造型。

《雨中》教案6

  教学内容:欣赏、唱歌、绘画

  教学目标:

  1、有兴趣听赏歌曲、欣赏诗歌,并能从中寻找美的痕迹。

  2、在描写春雨的音乐和诗歌中,能感受到脖陇多姿的诗情和画意,能从诗歌中发现音节的美,在音乐中,看到色彩斑澜的美丽。

  3、走进生活,去发现自己身边的诗情画意,并能尝试用学到的知识和技法去表现。

  课型:美术综合

  教学准备:

  歌曲:《春雨檬檬地下》以及其他描写春天或春雨的歌曲。

  图片:表现春天、春雨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或舞蹈。

  诗歌:《明》、《雨中的你》、《那天,下着小雨》等。

  美术工具:水墨工具。

  教学过程:

  春雨蒙蒙地下

  1、听赏歌曲《春雨蒙蒙地下》,老师和同学一起来体会歌曲给我们带来的感受。让同学谈谈春雨、春天给人的感觉。特别对歌词所描绘的画意展开分组讨论:“春雨蒙蒙地下,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朗读着歌词,在我们的情感联想中,是否仿佛出现了春天的景色?

  2、学生收集描写关于春雨的诗歌。听赏诗歌《清明》、《雨中的你》、《那天,下着小雨》等。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歌曲中所表现的雨和诗歌中描述的雨的不同情感与感受。

  3、根据歌曲和诗歌,自己模仿写一段诗歌或短文。

  春风啊,吹皱了那一池的看水

  1、听赏歌曲《春雨蒙蒙地下》或其他描写春雨的歌曲,注意听歌曲的节奏、速度。

  2、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结台欣赏吴冠中的《春如线》尝试用点、线表现歌曲的旋律特点。

  3、尝试用二拍子、三拍子节奏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不同。

  4、根据节拍理解诗歌词句含义的变化。歌词是诗歌,诗歌是文学,在中国绘画中诗和画是不分家的。

  春江的水,暖了!

  1、欣赏诗歌《惠崇春江晚景》,根据诗歌,通过想像,用语言描绘画面。

  2、欣赏惠崇《烟村沙汀图》》,感受他笔下的初春景色。

  3、运用水墨的方法,结合曾经学习的绘画技巧,根据歌曲《春雨蒙蒙地下》,创作一幅自己身边曾经有过的初舂景色。

  雨,打湿了我的`画面

  1、欣赏琵琶曲《雨打芭蕉》,体会和想像春雨中景物的样子,,学习运用水彩颜色湿画法的表现形式进行美术创作。

  2、在讨论自己感受的过程中,老师将盛满水的水桶摆放在同学面前,请大家将画纸放入水桶中浸湿,分别取出后尝试进行湿画法的表现。

  3、在颜色与湿的画纸产生渲染效果后,可以在画面上进行必要的处理,表现自己的意境与想法。

  4、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作品,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

  教学评价建议:

  全体学生能将自己对春雨的感受,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进行表达。能举例说明自己对生活中的诗情画意的发现。

  教学札记:

  利用生宣纸的特性,学生表现的初春真的有“雨蒙蒙”的意境。

《雨中》教案7

  第一周

  教学内容:注册报到,常规教育

  第二周

  教学内容:歌曲《画地球》音乐欣赏《让爱住我家》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画地球》

  教学目的: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尝试自主性填唱。

  2.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3.激发幼儿热爱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演唱歌曲并尝试自主性填唱。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教学准备:

  水彩笔、白纸若干,熟悉歌词内容,教学碟片一张,钢琴一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教师谈话,调动幼儿学习经验,复习儿歌《画地球》

  3.发声练习

  1=C-D4/4123215︱123215︱5353153︱454322||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配合旋律自主学习填唱。

  (1)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旋律。

  (2)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旋律,尝试自主性填唱。教师: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曲,小朋友们可以试试把儿歌和音乐配在一起,看能不能合起来唱。

  (3)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自主填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重点练习。

  (4)教师与幼儿跟随音乐共同演唱歌曲2-3遍。

  2.结合已有经验,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创编歌词,并进行演唱。

  3.集体交流创编经验,教师提炼部分创编内容进行集体演唱。

  4.反复练习唱歌,指导幼儿唱准节奏。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对幼儿进行思品教育,教育幼儿要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

  2.下课休息。

《雨中》教案8

  中班歌曲:夏天的雷雨

  目标:

  1.在音乐问答中学会用明亮、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有对比的表现歌曲的情绪。

  2.能够用《夏天的雷雨》的旋律创作改编歌词。

  重难点:

  1.能有对比的应用连贯、跳跃两种方法来表现。

  2.能够创编简单歌词

  过程:

  一.猜谜导入。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特别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猜一个谜语。

  二.歌曲教学。

  1.猜歌谜:第一段歌词

  师:你们快快来想想它的答案吧

  2.揭示谜底

  给学生观看打雷、下雨的`图片,请学生介绍打雷、闪电的知识和避雷小常识。

  问题:下雷雨的时候你会先听到打雷还是先看到闪电?

  你知道避雷的一些小常识吗?

  老师按节奏读出问题,幼儿跟读(交换,多读几遍)

  师:如果老师是用歌声来提问的你们,你们能不能也要用歌声来回答我?请你模仿老师问题的旋律来回答。

  3.演唱歌曲。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

  (指导:一闪闪、轰隆隆、哗啦啦要唱得轻巧跳跃)

  分组演唱歌曲。

  师:我们把这首谜语歌曲唱得这么棒了,可是它还没有名字呢?为这首谜语歌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三.歌词创编

  今天我们猜了谜语、又唱了歌曲,老师想请大家用《夏天的雷雨》旋律来创编自己歌曲好吗?

  例子:天空中一闪闪,什么眨眼睛?天空中一朵朵,什么在飘?天空中弯又弯,什么像小船?小朋友请你快快想一想。

《雨中》教案9

  (一) 教学目标

  1、阅读春天画面,能细致地观察种子,正在开花的树,人物的动作、表情和旁边的工具,能有顺序地描述画面。

  2、喜欢欣赏春雨,了解儿歌的内容,能从中获得知识的乐趣。

  (二) 教学准备

  春天图片 幼儿用书 磁带 录音机 字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来了,小朋友那你们是怎么知道春天来了呢?(小动物出来、可以出来玩、天气暖和、小草长高 ……)

  2、教师小结:春天到了,花儿开了,小草绿了,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春天来了,春天无处不在,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春天的画,我们一起出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二、阅读画面

  1、大屏幕出示画面,让孩子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

  2、阅读画面后提问

  师:画面上都有谁啊?在干嘛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字卡“种子”“麦苗”“梨树”)

  师:猜一猜,种子、麦苗、孩子为什么那么高兴?小孩子想做什么?(出示字卡“瓜”)

  3、引导幼儿完整地描述画面

  三、欣赏作品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认为下雨了,所以大家才都这么高兴,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儿歌,听听种子,梨树,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下雨。

  2、发书,请幼儿翻到第11课。教师播放录音,幼儿欣赏,教师注意巡视孩子的`坐姿和划指情况,轻声纠正。

  3、欣赏后提问

  师:儿歌的名称是什么?(春雨)春雨怎么样下?(滴答)

  师:(出示字卡种子)种子看到下春雨说什么?还有谁看到下春雨也很高兴,是怎么说的?(梨树、麦苗)

  师:(出示字卡孩子)孩子看到下春雨说什么?

  4、请幼儿结合画面说一说“春雨”的故事。

  四、分角色表演

  教师饰演春雨,孩子头上戴着各种字卡,同样字卡的小朋友站在一起。

  教师说:滴答,滴答下小雨了,种子说,表演种子的孩子一边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一边做发芽的动作。

《雨中》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积累本课9个词语。能区别“像”和“向”,理解“泛滥”的意思。

  2、能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想方法解决。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节。

  4、通过牛顿在暴风雨中了解风力的事情,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重点难点:

  1、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2、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

  3、逐步掌握边读课文边提问题的预习方法。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是谁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牛顿。

  2、教师补充:牛顿(1642~1727),英国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出生於林肯郡。他建立了机械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光学方面,曾致力於色的现象和光的本性的研究;在热学方面,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方面,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并和莱布尼茨一起创立了微积分学;在天文学方面,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初步考察了行星运动规律。

  3、板书课题:19牛顿在暴风雨中

  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答案:

  (1)这是一场怎样的暴风雨?

  (2)牛顿为什么要在暴风雨中?

  (3)牛顿在暴风雨中做了些什么?

  (4)结果怎么样?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暴风雨?它造成了什么后果?(出示)

  预设答案:这是一场罕见的暴风雨。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河水泛滥,树木连根拔起。牛顿家的木头房子咯吱咯吱地响着,仿佛要倒下来。

  (1)理解“罕见”“袭击”“泛滥”。(出示)

  罕见:难得见到。

  袭击:侵袭,突然地打击。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来。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3、请用横线画出牛顿的'弟弟、妹妹及妈妈在暴风雨中不同的表现。

  (1)四人小组讨论,找到句子简单说说理由。

  预设答案:

  第一句:弟弟、妹妹害怕极了。(紧挨着)

  第二句:弟弟的担心

  第三句:妹妹的惊慌

  第四句:妈妈的焦急(弯着腰、缩着脖子、顶着狂风、焦急地寻找、终于)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

  (弟弟、妹妹、妈妈的心情)

  课后小结

  三、复习巩固

  1、读词语。

  罕见袭击泛滥心甘情愿

  斗篷撑开打扰脖子空旷

  2、齐读课文。

《雨中》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雨中》,感受和挖掘歌曲的人文内涵,启发学生用艺术的真情表现友好的情感。

  2、进一步培养学生和表演、歌唱能力,是学生即景生情自然的参与舞蹈的学习与创作和表演活动,并体验其创作和表演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歌曲《雨中》、《小伞花》的录音带、光盘等。

  2、结合“风雨同行”的内容学生自编儿童剧、舞蹈、小品的动作、角色人物以及故事梗概的设计方案、脚本等。

  3、人物表演用的简单道具、材料等。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雨中的你和我

  1、欣赏、学唱二声部歌曲《雨中》,并可与学过的歌曲《小伞花》进行对比,引发歌唱的兴趣,继而分析歌曲的情绪、节奏、声部、风格,唱好二声部的配合等。

  2、结合歌曲,认识、理解、练习、掌握音乐术语和表情记号,如歌曲情绪、强弱、音色、速度、表情记号等。

  活动二:

  1、虚拟或模仿雨中人物动作情景,根据情节、人物特征,分组讨论表演方案或在歌声和音乐种即兴进行表演,如:“风中的撑伞人”、“放学路上 ”等。启发学生从风声、雨声以及人物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方面进行创作表演。

  2、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曾经体验、感受的有关花雨伞的故事,体验友情关爱的情感。用不同的声调、速度、感情朗诵《小雨伞》的诗句:

  谢谢你,小雨伞,

  为了给我遮雨点,

  淋湿了你那美丽的花衣衫。

  3、各种各样的伞

  1)收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图案的伞,进行比较分析,说说其图案、工艺等。自己动手做一做简易的伞,或举行伞的艺术展览、表演等活动。

  2)观察、寻找生活中与伞有关的事务,如伞形的植物、建筑、食品、日常用品等。

  活动四:诗情画意

  1、选择适当的音乐做背景,全班轻声朗读诗歌《伞花花》。

  2、把诗歌中所描述的`情景“定格”,进行表演或创作一幅根据诗歌的想象画,可着重表现不同伞所呈现的颜色、形状或不同人群使用的各种功能的伞。

  教学评价建议:

  1、关注每个学生的表演、意见和创作,特别对不爱表现的学生,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与鼓励和表扬。

  2、可将他们的演唱、表演等录像和照相,存入艺术档案夹并在合适的场合播放、展出。

  教学思路拓展:

  1、引导学生到室外观察街景或由雨中的情景进入,画出自己想象画或记忆画,并结合“虚拟”表演制作任务道具展开教学。

  2、可配合学校各种活动,将伞作为表演道具使其与音乐、舞蹈结合,引发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与自己学校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学唱《小姑娘,小伞花》或其他熟悉的歌曲和舞蹈。

《雨中》教案12

  一、作品(略)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雨中曲》诙谐幽默、自由的舞蹈风格,体验踢踏舞带来的乐趣。

  2、尝试用脚尖、脚、脚掌等部位以踢踏舞的形式表达自我、创造快乐。

  3、初步了解踢踏舞轻松活泼、节奏感十足的基本特点,感受《雨中曲》音乐与舞蹈的配合。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音乐《雨中曲》,剪辑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有在雨中玩耍的经验。

  【活动过程】

  1、玩游戏"脚的律动",感受用脚舞蹈的趣味性。

  2、欣赏"雨中曲"视频,初步感受踢踏诙谐幽默、自由的`舞蹈风格。

  3、再次完整欣赏《雨中曲》视频,了解新的舞蹈形式。

  4、分段欣赏《雨中曲》片段,尝试模仿几个典型的动作。

  5、尝试以踢踏舞的形式表达自我,创造快乐,进一步了解踢踏舞的特点。

  (1)玩"带头人"游戏,在集体舞蹈中自由探索、创造快乐。

  (2)合作表演踢踏舞。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雨中》教案13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积累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二、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片断,品味形象而优美的语言

  三、领会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点: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难点:结合本文写景状物的写法,进行艺术审美,从而能够知识迁移。

  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风景秀美,名山众多,你们知道古代的“五岳yuè”之说吗?

  明确:它们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sōng山。“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

  2、问:“五岳”之中谁为长?

  明确:泰山。泰山崛起于华北大平原东侧的齐鲁古国,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纵览东部沿海广大区域的地理形势,泰山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踞高临下,成为万里原野上的“东天一柱”。历代封建帝王都把泰山当作神的化身,常常登山封禅建庙塑神。泰山因而成为游览的圣地,历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记游作品,姚鼐的《登泰山记》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了解姚鼐(1731——1815)清散文家。字姬jī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xuān,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桐城三祖”。

  三、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及句子的节奏

  鼐nài磴dèng

  徂徕cúlái

  戊wù樗蒲chūpú

  罅xià须臾xūyú膝xī

  济jì:◎渡,过河:同舟共~。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世。救~。赈~。周~。接~。 ◎补益:无~于事。

  济jǐ:〔~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人才济济réncáijǐ jǐ

  四、学生小声朗读1遍,对照注释看懂课文,不明白处注上记号

  五、齐读一遍,教师及时指出问题并督促学生予以纠正

  六、教师点拨:

  1、泰山之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其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2、越长城之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门坎,像门坎一样

  3、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其远古刻尽漫失:磨灭

  4、翻译:

  半山居雾若带然。译文: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象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译文: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象“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

  七、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想想每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

  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第二段:叙述从京师来到泰山、偕友登山的经过以及所见之景

  译文: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象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象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象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第三段:写山顶看日出的过程,描绘泰山日出前后的优美景色

  译文: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迷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象“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那就是东海。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

  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第四段:返记泰山的人文景观

  译文: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

  第五段:补记泰山的自然景观

  译文: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派姚鼐记述。

  第二教时

  一、再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弄清第一段记述的顺序: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讨论后明确:面——线——点。作者鸟瞰泰山采用由“面”到线再到“点”的写法:先写汶水和济水的分流,是面;再引出两水的分界线——古长城,是线;然后以古长城作为参照物,点明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是点。这个“点”为下文叙述登山路线和观日出作好了铺垫。

  2、第二段记述登泰山的'经过,叙写登泰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物。

  弄清作者登山的路线(讨论后明确):南麓登山——循中谷——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3、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日出时景物的变化的?讨论后明确:时间顺序(待日出——稍见——须臾——日出——回看)

  4、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写泰山的建筑和古迹,表现泰山的古老风貌。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这是作者游山之后的总体印象。补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什么好处?

  增加了泰山的人文内涵和景物特点,也使文章显得丰富深刻,体现了桐城派重考据的文风。

  二、本文写景十分优美,把这些文字找出来,读一读,回答问题这些文字美在何处?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绘的?学生讨论后明确:(媒体显示)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皑皑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明烛天南”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象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的云雾好象飘带一样。这个比喻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了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皆若偻”这一比喻,不仅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

  三、集体朗读二三段,体会本文写景之美

  四、小声再读课文,谈谈本文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明确:

  1、抓住特征巧妙烘托:其级七千有余半山居雾若带然足下皆云漫……又以“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作侧面烘托,给人以想像,又生动有趣。

  2、比喻拟人巧妙新奇:而皆若偻,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3、语言简洁生动:这篇文章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比如从京师到泰安,只用“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简洁生动地点出了季节、路程,并照应了第一段的古长城。又如写登山的情形,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最后一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寥寥几句,就把它的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色描写出来了。

  五、小结全文

  这篇山水游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象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使人们感受祖国山河的无限壮美。

  六、思考与练习:

  1、文章详写了登泰山的过程。根据文中线索,请你画出作者登山的路线图。

  “由南麓登”;然后是“循(中谷)以入”;最后是“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2、辨析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含义。

  阴: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天)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暗中,暗地里)。

  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当初)余始循以入(开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

《雨中》教案14

  活动目标:

  1、熟悉歌词、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钢琴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

  《你的眼里有个我》、《挤奶》、《手腕转动》。

  二、练声:《山谷回音真好听》、《小鸟醒来了》。

  三、学习歌曲《雨中接妈妈》。

  1、下雨的'时候,我们回家谁来接我们?(妈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特别的歌曲,名字叫《雨中接妈妈》

  想知道歌曲里上怎么唱的吗?听完老师的演唱你们就知道了。

  2、教师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个别幼儿回答)

  3,、你们从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去接妈妈)

  还有谁听到了不一样的吗?(请幼儿回答)

  4、教师再次演唱歌曲。

  5、你听到雨点声是什么样的?脚步呢?是怎样去接妈妈的呢?(拿起大伞,撑起小伞)去哪里接妈妈?(车站)

  6、你们想学这首好听的歌曲吗?先跟老师把这首歌曲的歌词先来念一念吧!

  7、老师带领幼儿学念歌词。

  8、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

  9、幼儿随音乐节奏演唱歌曲。

  四、复习歌曲《铃儿响叮当》

《雨中》教案15

  教学目标

  1、用欢乐、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

  2、用身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

  歌曲中相似的旋律在演唱时的音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音效,听雨声。

  师:多媒体播放声音,同学们听听是什么声音?(雨声)

  2.听表现雨的`乐曲,营造课堂气氛。

  师:再听听怎样用音乐表现下雨。

  播放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雨打芭蕉》。

  二、新授

  1.导入:

  师:下雨时,同学们喜欢在雨里玩,谁来说一说自己在雨中的趣事。

  学生说自己在雨中的趣事。

  进行教育: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聆听《踩雨》。

  3.学习“踩雨”。

  X0X0|XXX0|X0X0|XXX0||

  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

  X–X-|XXX0|X–X-|XXX0||

  (拍手)(踏步)(拍手)(踏步)

  教师示范,学生学踏节奏。

  学生跟着音乐用身势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

  (1)学唱歌谱。

  (2)学唱歌词。

  注意歌曲中相似的旋律的乐句要唱对。

  4.启发情感。

  师:同学们在雨里玩耍时的心情怎样?

  全班有感情全曲演唱。

  5.学生跟着音乐边唱边用身势伴奏,锻炼身体协调能力。

  三、教师下课。

【《雨中》教案】相关文章:

美丽的花园教案 小班《美丽花园》教案11-18

美术教案07-25

小班教案07-27

大班教案07-29

《美术》教案05-22

孔乙己教案07-13

中班教案07-20

《氓》教案12-13

对鲜花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