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高中《春节》作文汇总五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春节》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春节》作文 篇1
新年的钟声渐渐远去,新的一年正向我们走来。回忆新年发生的“快乐”的事,那笑声似乎又在耳边回荡……
新年“快乐”之春联“混搭”
贴春联是春节的一大习俗,这喜气洋洋的事却被我贴的“快乐非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听我慢慢道来。
大年二十九早上,爷爷将他的“呕心沥血”之作——十几副春联联交到我的.手上,对我说:“孩子,你也大了,贴春联的任务就交给你吧,希望你也能沾到一些福气……”拿着爷爷心血的结晶,我不禁激动万分,小时候就渴望贴春联,但大人们总说我年龄太小,想不到今天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接过奶奶熬的浆糊,飞奔出门,生怕爷爷反悔。
往年看大人们贴春联,不过是一抹,一贴,再一按,没想到自己贴起来却这么麻烦。由于我海拔不够,加之老家门又高,我必须踮起脚,伸长了胳膊才勉强够着门框顶。虽然累,但我依然高兴,每帖完一张都要仔细的校正好久,生怕贴歪了。忙碌了进半个小时,所有的春联终于贴好了。
此时,老爸走出来,仔细打量着新贴的对联,高兴的说道:“不错不错,贴的很端正嘛!”“那当然,我费了不少劲呢!”我有些得意。“满园春光管不住,——少年莫笑白头老?”爸爸的表情顿时晴转阴,大叫道:“坏了,你贴错了,这根本不是一幅!”我也下了一跳,跑到另一幅对联前:“开门喜迎春光,——人和家祥是福?完了,这根本不是一对!”
爸爸不禁怒火中烧,嚷道:“你贴的时候就不看看是不是一对啊?春联能乱配吗?”“我只想着别贴歪了……”我还觉着委屈“这咋办啊?”“赶快揭下来!”我赶忙扑到门前,但为时已晚,奶奶熬的浆糊以牢牢的把春联粘在了门上,揭下来时,十几幅春联已经残缺不全。
当全家知道这个“噩耗”时,爷爷高呼:“救心丸……”奶奶大叫:“扣你压岁钱!”爸爸恶狠狠的威胁:“过了年再找你算账!”我低声道:“下回打死我也不贴春联了。”
新年“快乐”之妙语
在我们家乡,有一种习俗叫“迎家堂”,过年时,每家都要在八仙桌上摆放供品,在堂屋中央挂上家谱,然后到村后的山脚下把如土多年的长辈“请回”家来过年。
三十傍晚,奶奶对我说:“到村后山脚下去请你的老爷爷老奶奶回来过年吧,我腿脚不太灵便,你自己去吧!”“有必要吗?”我轻声嘟囔。“心诚则灵,心诚则灵!”奶奶一脸严肃。我也不再多说什么,点了三炷香,跑到村后山脚下,做了个拘,冲着空气说道“老爷爷老奶奶,请您俩回家过年啦,Let'sgo!”说完,觉得十分滑稽,哈哈大笑着跑回家去了。
晚上,大家正津津有味的吃着年夜饭,六岁的弟弟哭闹着非要吃八仙桌上的供品。奶奶仍是一脸严肃,说道:“那是给你老爷爷老奶奶享用的——他年纪小,不懂事,您老人家不要见怪啊!”那神情,仿佛我老爷爷老奶奶就坐在他眼前似的。
这时,我突然冒出一句:“他俩可能没来,我来时跑的太快,他俩腿脚不好,可能没跟上。再说,他俩不明白“Let'go”是嘛意思,说不定现在还在山脚下等着呢!”顿时,大家喷饭大笑,我奶奶笑得最起劲,刚才她还一口一个“心诚则灵”,现在却反过来笑我,唉,真没办法!”
回忆新年的趣事,仿佛我又回道了那欢乐的气氛中,体会着当时的尴尬,欢笑,愉悦……
高中《春节》作文 篇2
今天是大年初一,爸妈带着我和哥哥去乡下奶奶家走亲戚。
奶奶家后面是山,村里有一排排整齐的白色的高房子,我们到奶奶家是已经是中午前了,只见村里的道路上和房子周围到处都是人,他们大声的说话,很热闹的`样子。就这样我们就到奶奶家里了,白天我们在玩的时候,爸妈告诉我们让我们晚饭吃后去放鞭炮,我们都很开心。
好不容易等到吃好了晚饭,我们迫不及待的拿了早就准备好的鞭炮和火柴就到房子外面放鞭炮了,哥哥先放了一个一米多长的鞭炮,只见他点燃了导火索,很快鞭炮就像发射出很多导弹一样,在空中划过一道道明亮的火光,接着一个个在远处的天空中炸开了,真是好看!我也缠着要放这种鞭炮,哥哥就教我放,很快我也能放这样的鞭炮了,而且一下子我放了4、5根这样的鞭炮,好开心!接着,我也放了其他的多种鞭炮,比如有一种鞭炮是把头部向着地面点燃后,发射出的东西就不停的在地面上无规则的弹跳着,很快就各自炸开了,五颜六色,同时发出很刺耳的声音,又好看又过瘾。
高中《春节》作文 篇3
好几年没有在老家过年了。虽然在大年初一也回家给老人们去拜年,但也是匆匆就回来了。更多的时间,我和家人一直呆在家里。观看电视节目、烹调美味佳肴是这几天的全部生活内容。或许是年龄大了的缘故吧,春节竟然没有了原来的激情。
我们生活在通讯发达的时代,打一打电话上一上网,就能和亲朋好友直接的联系上。这既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不幸。现代通讯节省了时间,有事没事聊一聊,也会使感情有所升华,但这种不用见面就能对话的便捷方式,把人们的感情变得有些形式化了。人与人之间总喜欢带着面具做人做事,少了一份真实,多了一份虚幻!很多人觉得活的很累,但又不得不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这也是现实中的一种无奈。人人渴望真挚的感情,但自己最不愿付出的,却往往就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
现在过春节,觉得没有一点意思。
倒是很怀念小时候亲朋邻里间那纯真的情谊。每到春节的时候,人们走出家门互访“拜年”,孩子们更是欢欣雀跃,成双结对地到各户给长辈拜年,长辈们也会热情地接待他们,并拿出备好的糖果、花生等招待来访的客人,这是一种礼节,更是民族传统习惯的延续。这是儿时的春节留在记忆里却永远忘不了的。我对过春节有印象大概是六、七岁时吧,记得过了腊八,妈妈就开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馒头,当然和现在城里买的或圆或方的馒头不一样了。家乡的馒头其实不叫馒头,在我们梁山一带叫“馍馍”,而且平时是不这样做的,只有在重大节日和走亲戚的时候才会这样做。妈妈蒸的叫枣卷子,另一种叫花糕。家里有第一年嫁出去的闺女,每到春节便会蒸花糕的,意思是取了谐音,年年步步登高之意吧!每到蒸糕的时候,妈妈早早就忙起来了,先天晚上发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还要和几个关系好的邻居一起蒸。在邻居家被灶火熏的黢黑的灶间里,男人们压面,女人们捏枣花,我和一帮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一会到屋里看看,一会又跑的没有了踪影,总之这一天家长是不管孩子的,也许是顾不上管吧。
到了大年三十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莫过于放炮了,我小的时候没有电视看,更没有春节晚会了,只是等着三十晚上的饺子熟了,就该放炮了。条件好点的还可以放点“手花”(一头有炮药,有捻,绑在大约一米长的芦苇杆上),点燃后,“嗖”的一声带着火花钻进了高高的夜空,随着“蹦”的一声响,那最美的礼花也就在乡村的夜空上方绽放了,我想,那是乡村最美的一道风景,渲染了过年的喜庆气氛。放罢了炮,接下来就开始吃饺子了。但是头锅煮熟的饺子是不让吃的,要先祭奠神仙和祖先,妈妈在每个碗里盛两个饺子和一点汤,我和姐姐端着放在妈妈烧香的地方,有的在门口,有的在院子里,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妈妈口中还念念有词,意思是期盼来年有个好收成,保佑大人孩子平安之类的。小时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记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谁,很多年以后我问妈妈,她笑笑说,其实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谁,只是从老人那儿学来的,为了祈求来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这样做的。老母亲今年80多了,每到春节,还在重复着这样的活动,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觉得心理安生。
三十晚上还有一件事情是我期待的,那就是穿新衣服,小的时候家里穷,小孩子过年的时候才能做件新衣服,而且不让年前穿,要等到三十晚上才给拿出来。睡觉前,妈妈把新衣服给拿出来,把旧的衣服换下来,我闻着新衣服那淡淡的棉布的香味才入睡的。
儿时的大年初一起的特别早,听到炮声就起来了,穿着妈妈换好的新衣服跑了出去,和几个同龄的孩子去给长辈们拜年了。小时候拜年我们叫磕头,那是真的跪在地上磕头的,大人有时候故意逗我们,不把头磕响了不给礼物的,说是礼物,其实就是一颗糖或者一把花生什么的,但是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特别的礼物了。农村拜年很讲究的,先给自己最近的亲属拜年,然后是一姓的其他亲属,最后是外姓的邻居,但是不给辈分比自己低的人拜年。我小的时候对邻居的辈分老是分不太明白,经常和同伴们去比自己辈分低的邻居家拜年,惹得大人们笑话。初一这一天孩子们都是解放的,几乎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人不干涉的,我经常是和同伴们去做我们之间的游戏了。
我喜欢那个年代人们的质朴和纯真的感情。现在不是真情太少,而是人与人之间变的太现实,太利益化了!孩子上幼儿园就开始送礼,不送就会对你的孩子不闻不问;上小学了如果不上好处,分班分座就会受到不公正待遇;去医院如果没有熟人,看病就会花很多冤枉钱不说,连住院的床铺都难安排!这样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因为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样或那样的有形的或无形的网里,这时才觉得真情对人们来说有多么的珍贵!
尽管如此,春节毕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细想起来,春节并非光阴流逝所带来的一种必然,而是人们本身的一种需求:千篇一律的日子难免会让人生厌,日复一日的奔波与劳作免不了让人生出一种不堪重负的疲惫,如果能够换一种方式来充实一下生活,找一个理由来松驰一下神经,让热热闹闹的气氛给平淡的生活营造一份别样的滋味和美丽,岂不很好么?于是,便有了春节,有了像老人一样慈祥、满含着温馨和抚慰的春节。
春节是一种凝聚,凝聚着祥和安泰,凝聚着欢乐喜庆。
春节是一汪净化灵魂的清泉。那四处绽放的礼花和急促欢欣的鼓点,振奋起人性向善的共鸣,平时深陷在世俗纷扰中难以脱身的人们,在流光溢彩的年节里都露出了孩子一般纯真的笑脸。
在辞旧迎新的更替中,我们的生命之舟拥有了一个小小的港湾。醉卧在年节的怀里,让我们尽情地欢歌尽兴地享乐吧。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如此悲催呢,嗨,说着说着年就到了,问候大家“过年好”吧!
高中《春节》作文 篇4
梅花欢喜漫天雪,捷报飞传又一春。伴着漫天飘舞的雪花,新年近了,年味浓了。这新春佳节,多像一组协奏曲,给我们生活增添韵味儿!
第一乐章 新春序曲
不知不觉中,猪年接近了尾声,鼠年悄然来临。按旧历习俗,腊月二十三是祭灶,也叫小年。据说,旧时差不多家家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神位两旁贴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听长辈讲,人们为了不让“灶王爷”向玉皇大帝告自己的状,就在这一天用芝麻糖粘住他的嘴,以保佑全家人的平安。这种芝麻糖俗称“灶糖”,吃灶糖的习俗沿袭至今,更多的是对来年幸福生活的期盼。
过了祭灶,春节就正式拉开了序幕: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第二乐章 亲情之歌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俗称年三十儿。这一天,家家都要贴春联、贴“福”字、挂灯笼、换新衣、包饺子,忙得不亦乐乎,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你看,这“福”字的`贴法还很有讲究:要倒着贴在门儿中间。取其“福到家门”之意,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晚上的饺子,热闹的春晚,是难忘的年夜饭。下午三点,我们全家总动员,开始包饺子。和面、盘馅儿、擀皮儿、包饺子、捣蒜蓉、备香醋,一道工序都不能少。看着自己包的饺子,样子歪歪扭扭,躺在那儿耍赖一般,还有点不好意思。管它呢,能包成啥样儿是啥样儿,图的是一家人同台演艺,忆过去,话新春,其乐融融欢喜和谐的节日气氛。下锅了,呼呼啦啦,热水飞溅。不一会儿,饺子端上来,那个香啊!
和着饺子的香味,屋外响亮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斑斓的礼花不时绽放,屋内三代同堂共赏春晚的精彩节目,感受着华夏同乐的幸福与美好,欢声笑语,早已飞出了窗外。那种感觉,毛孔似乎都张开了。
第三乐章 新年圆舞曲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后,就算是大年初一了。这天,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拜年祝福。认识的,不认识的;身边的,远路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个个笑逐颜开,相互拱手祝福,把新年欢乐祥和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春节组曲伴着悦耳的鞭炮声,在饭桌前浓浓的亲情里,在邻里乡亲美好的祝福中,在国泰民安的祥和里奏响,一年又一年。
高中《春节》作文 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首关于新年的诗歌,新年里我们会干什么呢?
我与妈妈帮着爸爸包饺子,忙上忙下的。我专心包着饺子,终于,一个饺子完工了,可是我发现妈妈包的`饺子像一个胖乎乎的娃娃,而我包的饺子像一个瘦瘦的小猴子,到底怎么回事?妈妈说:“因为我第一次包饺子,所以不熟练,以后多包一会儿就好了。”吁嘣”原来现在外面在开烟花联欢晚会呢?我与妈妈赶紧走过去,一束束烟花串上天空,有的像人们的笑脸,有的像绽开的紫罗兰,还有的像只可爱的小白兔……多姿多彩,形态各异的烟花激起了人们对新年的喜爱、激情。
我喜欢过大年,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高中《春节》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高中作文02-12
高中春节趣事作文02-13
写春节的高中作文07-24
实用的春节的高中作文5篇04-05
【精品】高中《春节》作文合集9篇03-23
精选高中春节作文锦集四篇03-27
精选高中春节作文汇总3篇04-08
高中春节作文汇编7篇04-07
【精品】高中《春节》作文600字5篇02-21
【实用】春节高中作文汇总八篇04-04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